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殷浩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世界范围的社会问题,在老龄化的同时,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统计表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中居第7位。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男性为23%,女性为49%,而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它是老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折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还有的老年患者为骨折后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纠结而耽误治疗,引发严重并发症。为此,本刊特邀长期致力于骨科疾病诊疗的临床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普及骨折相关知识。
对于老年人而言,不经意间闪个腰、轻微滑倒,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导致骨折。据笔者所在三甲医院骨科的统计,急诊80%的老年人骨折是由轻微暴力引起的,住院病房的老年骨折患者也是逐年增多。而老年人骨折越来越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老龄化,一个是骨质疏松。
俗话说“老年人的骨头比较脆”,其实是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高,骨质脆性大,很小的外力就能造成骨折。最常见的老年人骨折有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部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脊椎压缩性骨折,其他常见的老年骨折还有肱骨近端骨折、肋骨骨折、踝部骨折等。尤其髋部骨折也称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其含义就是,高龄的人一旦发生髋部骨折,将会出现治疗困难,并发症多,性命堪忧。可见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各种并发症足以致命,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视。
对于老年人是否骨折的判定非常重要。早期发现不仅能减少痛苦,而且给治疗带来诸多便利。门诊有不少患者的骨折往往由于发现太晚,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时机(比如桡骨远端骨折多数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加支具固定,少数需要手术治疗),最后由于畸形和功能受限,不得已接受手术治疗。原因多数是患者骨折后,他们过于大意,认为自己身体好没有事,或者发生骨折后怕麻烦家人,隐忍不说,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老年人及其家人应关注以下几点,或许有所帮助:
1.外伤病史:发病原因多为意外生活伤或轻微的外伤。多数老年人有滑倒,跌伤臀部、髋部,手腕部着地的病史,有时外伤非常轻微,但不可忽视。在锻炼时老年人的一次转身、一次深蹲都可能引起骨折,有时患者稍微用力坐凳子就可导致髋部骨折;在楼梯上滑倒,臀部着地可能并发腰椎的骨折,甚至有人一声剧烈的咳嗽就引起肋骨的骨折。
2.局部表现: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是最常见的表现,受伤当时可能疼痛、肿胀较轻,甚至在忍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日常的活动,很容易被家属和医生认为是筋伤,但一般2~3天后症状就比较明显了,若局部有持续性疼痛,难以支撑站立活动,拒绝按压等,都要怀疑骨折。
3.畸形:畸形就是正常的肢体发生了外观可见的变形,一般可以直接确定有骨折的发生。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引起受伤的外力相对轻微,有时畸形不明显,常常导致漏诊。常见髋部骨折可以出现下肢缩短、下肢外偏等;腕部骨折表现为腕部侧面观呈餐桌上的“餐叉样”畸形,正面看类似于“枪刺样”畸形。当然进一步明确是否有骨折需要及时就医,拍片检查。
1.怀疑骨折时,应当迅速使用自制夹板固定患处,以缓解疼痛和防止骨折移位,家庭可用木板上垫棉布或软毛巾外加软绳固定。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拖把杆、木棍、擀面杖等物品代替。如果不固定,骨折部位的肢体活动可能会引起骨折断端的错位,并有可能损伤神经、血管,造成肢体的麻痹。
2.固定和转运途中,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与深浅、精神状态、言语能力、脉搏和血压等。
3.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如果出血较多,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血,然后送医院抢救。
4.转运途中注意固定方法,怀疑髋部、腰椎骨折者应注意卧硬板床搬运,特别是腰椎骨折者应2~3人同时将其翻身,防止骨折块突入椎管,引起下肢瘫痪。
多数不具有专业医学背景的家庭对老年人骨折(腕部骨折、髋部骨折、脊柱骨折)的治疗忧心忡忡,认为老年人年纪大,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担心老年人动手术受罪,加上手术的风险大,万一……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多数倾向于保守治疗。
但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对于能耐受麻醉的患者,均建议手术治疗,仅仅对于体质特别差的患者才采取保守治疗。患者的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大概30年前,这种手术的条件不太成熟,手术的风险比较大,患者的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差别不大,故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医学的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手术的适应证有明显的扩大,许多过去认为可以保守治疗的疾病现在国内外的骨科专家都主张手术治疗。
以下我们来分别说明保守治疗及手术的优缺点。
保守治疗的风险小,患者本人和家属容易接受;其费用低廉,对于经济条件不大好的家庭比较适合。
但是其主要缺点有:
1.卧床或制动时间长。一般髋部骨折通常要床边牵引制动2~3个月,腕部骨折要石膏固定1.5月,脊柱骨折要卧床1.5月,粉碎性骨折甚至更长,患者常常痛苦异常,难以忍受。
2.保守治疗效果差。除少数骨折轻微,位置较好,患者又积极配合的以外,多数患者的骨折容易发生畸形愈合,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若患者神志不清,配合不好,骨折移位的可能性非常大,畸形愈合就在所难免了。
3.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多。例如长期卧床压迫臀部、腰背部引起局部供血不良,产生褥疮,治疗非常棘手。
4.长期卧床活动少,肌肉容易萎缩,骨骼中的钙质会流入骨中,造成脱钙,对骨折愈合不利。同时合并有脑卒中、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家庭护理不周到,发生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现代医疗的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一般手术只要1小时左右,切口10厘米,出血200毫升。脊柱骨折行微创的椎体成形术,基本没有手术切口,在透视下注射骨水泥,能立即缓解疼痛,患者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完善检查,多学科会诊,完全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最主要的是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骨折端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最明显的结果是术后局部的疼痛很快消失,可以早期翻身、站立,对于更换关节的患者,甚至在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尤其适合术前有较多并发症、肢体活动不利(甚至有肢体的偏瘫后遗症、恶性肿瘤)的患者,其术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利于家庭护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数患者年纪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骨折前就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即使医疗发展再先进,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老年人骨折的预后也不容乐观。那么应如何预防老年人骨折呢?
这是针对内因,也就是治本。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或者皮下注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提高骨密度、防止骨折好处多多。不要等到发生骨折了,再想到去预防骨质疏松。但是骨折后再次骨折也是经常发生的,统计表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倍,故不可掉以轻心。
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如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特别是牛奶,含钙量比较高,每天坚持喝1杯牛奶,效果优于单纯补钙。
经常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还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长期素食等,都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统计表明,摔跤是老年人骨折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摔跤。屋里陈设物品的摆放,以不妨碍老年人行走为原则;桌椅等家具应稳固,不能摇摆晃动;注意地板和鞋子应防滑;楼梯、过道、卫生间的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浴室和坐便器旁边要安装可供老年人方便使用的把手。户外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动作准确,量力而行,防止意外受伤。
对于腕部及脊柱骨折,如果保守治疗,多数经过4~6周固定,去除石膏或者支具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而对于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往往由于患者及家属掉以轻心,认为手术治疗后就万事大吉了,忽视术后的护理,由此发生畸形愈合、再骨折、钢板螺丝钉断裂脱出的例子也不少见。
老年骨折的护理难点在于髋部骨折的术后护理,其要点就是功能锻炼和预防并发症。
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三期:
1.初期:术后1~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以床上运动为主,自主坐起或翻身,膝关节屈伸锻炼,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术后3~6周,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辅助锻炼,逐步床边站立,在助行器辅助下逐步负重活动。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逐步去除辅助支具,负重活动,可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预防潜在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肌肉萎缩等。
1.预防褥疮:保持床铺柔软、清洁、干燥、平整;定时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经常用温水擦身体。
2.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扩胸、深呼吸、咳嗽,以增强肺功能;可以半卧位进食、看电视等;定期叩背2~3次/日;预防感冒;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多饮水,在床上大小便时要及时清理,保持会阴部清洁。
4.预防便秘:饮食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分较多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等;家庭备有缓泻剂如开塞露、苁蓉通便液等,防止用力大便时体内压力增加,否则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5.预防肌肉萎缩:协助肢体活动,按摩患侧肌肉;鼓励主动活动正常的四肢关节,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并尽快到医院就医。
老年骨折患者的饮食调理应根据骨折时段划分,不同阶段对不同食物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
骨折早期,患者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由于骨折早期患部关节仍处于淤血水肿期,应忌食酸辣、油腻等太过滋补的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积滞。骨折早期一般在骨折后1~2周。
骨折中期,患者对骨折有了一定的适应,骨折处的伤痛也有了一些缓解,可适当地食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适当地补钙,可适当食用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脏等食物,满足骨痂的生长需要。骨折中期一般在骨折后2~4周。这个时期如果伤口还有剧痛或者明显红肿,宜局部用药消炎,促进微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骨折后期,骨折患者因为已经开始有骨痂的生长,并逐渐向骨组织转化,只要继续食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即可。“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发挥饮食调理的最大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