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静 张才芹 李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苏州 215000
近年来,临床将化疗作为抑制白血病发展并稳定治疗的主要方式,即为药物在机体内细胞分子水平中,与致病位点相结合发生作用,消灭特异性细胞。但因疾病自身可严重破坏机体内的造血功能,致使白血病患儿生化指标受到影响,严重破坏其健康状态〔1-4〕。加之白血病患儿接受治疗过程中,其心理及生理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法积极配合治疗。常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常忽略上述情况,从而导致患儿自我效能降低。研究指出,规范、科学的健康宣教可提升患儿知识掌握度和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分为前意向、意向及行动3方面的动态阶段。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改变的健康行为意向,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指导等系统化照护措施,逐渐改善患儿生化指标,提升其自我效能。由苏凤淼等〔5〕研究可知,通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健康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应用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作用。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1~100),奇数编号(1,3,…,99)纳入对照组,偶数编号(2,4,…,100)纳入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6〕中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③患儿年龄<16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如肾衰竭;②病情恶化者。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7~16岁,平均(9.65±0.74)岁;病程4~11个月,平均(7.11±0.12)个月;疾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7~15岁,平均(9.28±0.65)岁;病程3~11个月,平均(7.66±0.19)个月;疾病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本次研究开始前,本科室医护人员经协商探讨后决定,于入院初,告知两组患儿及其家属不可互相交流与本次研究相关内容。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①体征检测:入院当日,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异常者,应立即上报主治医师,给予相应处理,谨遵医嘱每2 h监测血氧。②卫生护理:护理人员需强化患者卫生管理和教育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染。尽量保持与其他患者分室居住,有条件者则置于超净单人病室、空气层流室或单人无菌层流床。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0 min,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③强化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卫生,每次进食前、后使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勤更换衣裤,每日淋浴有助于汗液排泄,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如出现感染症状,应谨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程进展制定针对性饮食干预。饮食原则为优质蛋白质饮食,并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每日饮水量为500 ml,钠盐每日摄入量为3~5 g,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1.2 g/kg体重。⑤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以30 min/次、1次/d的频率,利用白血病相关书籍,向患者详细讲解白血病等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确保其明确掌握白血病的预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全面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面对患者的疑难问题,护理人员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惑。⑥心理指导:护理人员每日延长与患者的交谈时长至20 min,通过问答式对话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你在治疗中,情绪变化是怎样的?”如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护理人员需密切交流沟通以缓解其情绪,告知其负性情绪产生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如采用呐喊进行宣泄)。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陪伴的重要性,鼓励其延长交流时间。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需真诚相待,时刻流露出对患者的关心、同情,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1.2.2观察组实施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
1.2.2.1前意向阶段 通过交流认知的方式促使患儿形成风险感知,采用健康宣教的形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预期结果。入院当日,护理人员采用科普动画视频,利用其中的场景及人物描述,逐步引导患者认知消极健康行为(以治疗依从性差对白血病治疗、预后康复的危害为主),频率为20 min/次,1次/d。动画视频结束后,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开展为期30 min健康宣教交谈,通过问答式交谈向患者传递白血病及复发症状对家庭的危害(可列举本院既往白血病复发案例及对机体的危害)。并以45 min/次,1次/3 d的频率由护理人员开展健康专题讲座,通过血液科主治医师专门讲解白血病预后康复治疗过程,使患儿及其家属明确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对身体的优点,还可邀请获益治疗者开展案例分享,利用同伴宣教激发患儿对白血病预后康复干预的良好预期,查询改变行为的内在动机。
1.2.2.2意向阶段 该阶段为提升患儿自我效能。首先,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及其家属共同回忆患儿日常治疗习惯,讲述与认知不同的方面,让其自行描述患病后的治疗行为对自我效能及预后康复的影响。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健康行为逐渐改变其行为习惯,告知因患儿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各项生化指标恢复速率较慢,从而认知自身行为。
1.2.2.3计划行动阶段 通过照护措施改善患儿消极思想和行为。①计划制定: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病程进展与本院治疗现状,与患儿家属共同协商方案,如遵医嘱用药(当患儿服药时,详细记录服药地点、时间、种类及用药量)及健康饮食,提前预警设想在康复行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消极问题,并设定解决对策。②行为实施:护理人员鼓舞患儿始终秉承用药管理行为,在住院干预期间明确患儿管理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并随时与患儿及其家属分享该院既往治疗成功案例,以提升患儿治疗信心。护理人员针对持续性良好健康行为给予鼓励和肯定,加强患儿治疗健康行为,并实施测评,促使患儿切身实地感受谨遵医嘱可缩短治疗周期。
1.3.1生化指标 由护理人员抽取患儿静脉血2~3 ml,离心后送往检验室进行检测对比,包含谷丙转氨酶(A Lanine Transaminase,ALT),正常值为:7~40 U/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正常值为6.5~7.9 g/dL;血小板(Platele,PL),正常值为(100~400)×109/L。
1.3.2知识掌握程度 由本院护理人员参考文献〔7〕制作健康问卷,并调整内容适宜患儿测评,详细记录并对比收回结果。内容包含白血病、治疗方法及预后康复护理3方面,共计21题,每题3分,满分63分,分数越高证明知识掌握程度越强。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6,分半系数与优化效度为0.875,信效度较好。
1.3.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护理人员采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共分为4个单独条目(保持活力、饮食选择、自我社交及自我认知),满分为40分,分数越高证明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内容效度为0.863,再测信度为0.852,信效度较好〔8〕。
入院当日,两组患儿各项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PL数值明显提升,且对照组患儿的TP及ALT数值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化指标对比
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
入院当日,两组GSES量表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GSE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GSES量表评分比较(分,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患者经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后,其ALT、TP、DL等生化指标数值均得到显著改善,这与陈雪〔9〕研究相似。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该方案即为基于分阶段的干预流程,通过强化患儿自控能力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干预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病程进展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分析指导,促使患者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治疗习惯,并重点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升患儿的机体预防能力和内分泌调整,进而间接性改善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护理人员加强宣教内容的传播以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意识,通过共同协商的形式激发其治疗配合度和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改善患儿个人管理健康信念,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行动习惯意识,改善原有的治疗习惯,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率的目的〔10-11〕。入院前1 d,观察组生化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也证实上述结论。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可有效规范患者健康行为,通过多种方式对白血病患儿开展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行为规划等干预措施,达到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整体照护。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和GSE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田金满等〔12〕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本研究将不同阶段的问题给予具象化细致处理,共分为前意向、意向及计划行动三阶段,通过前意向阶段中健康讲座、视频讲解等多方面结合互动的形式开展健康宣教,根据疾病相关知识,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进行展现,从而提升患儿知识掌握程度。并促使意向阶段的患儿了解干预方案,明确认知到遵医嘱的重要性及对疾病恢复的益处,逐渐改善不良治疗行为习惯。此时行动及干预计划在意向阶段转变为计划行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于患儿健康行为的改善。同时以从提升患者自我效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详细了解治疗的目的及对自身恢复的益处,使其勇于面对疾病。在医患交流会中,护理人员及时总结住院期间及出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分析其干预过程中的困难,针对性给予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13-14〕。
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在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干预中效果显著,与常规干预相比,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模式对患儿的自我效能及知识掌握度改善更为显著,且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干预模式对患儿生化指标数值提升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但该研究方案实施时间较短,未能及时对患儿的长期护理效果进行测评,望后续临床研究中加以改善。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