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静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洛阳 471000
精神分裂症作为慢性精神疾病的一种,患者多为青壮年时发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及行为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临床常规对该类患者进行的训练主要包括服药、生活技能、体能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1〕。姜雅琴等〔2〕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社会认知及社会功能障碍。黄惠君等〔3〕研究指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有效的社会适应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该类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本研究拟探讨社会适应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症状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4〕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标准;②患者在本次研究期间仅接受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③患者疾病处于缓解期;④患者年龄≥18岁,且病程≤10年;⑤患者智商评分≥85分;⑥患者视、听及语言能力正常;⑦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能够接受随访调查。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②患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功能损伤;③患者因其他原因出现社交及社会功能障碍;④患者病情稳定性较差或出现突发性疾病。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LYWY2019003)。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包括:①常规治疗及护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日常行为干预、精神科护理、饮食运动干预、健康指导及病情监护等,患者在院内康复中心接受统一干预。②日常活动,每日9∶00~10∶30及14∶00~15∶30为患者活动时间,且每周二及周五午后为家属探视时间,探视地点为患者病房。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社会适应训练,具体包括以下措施:首先成立社会适应训练小组,组员包括精神科护士长1名、护士3名、患者家属1名。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协调组员工作。
1.2.1设计课程 将社会适应训练分为3个阶段,①情绪识别。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情绪的定义,并围绕高兴、愤怒、悲伤、惊讶、羞愧、厌恶及恐惧等情绪,开展情绪模仿训练、卡片识别训练及暗示训练,引导患者模仿他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绪状态,记录患者模仿情绪结果,并在患者表达出指定情绪后,告知患者相应情绪给患者自身及周围人员带来的影响。②指出情境。纠正患者对周围人群进行情绪推测时出现的草率定论,具体措施:指导患者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引导患者对场景、人物及情景进行分析,通过思维策略避免草率定论,视频结束后,随机挑选患者讲解视频中的事件及人物关系,并指导其他患者对猜疑及草率定论的事件进行讨论,以提高患者在社会情景环境下收集证据的能力,引导患者由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情境3个方面准确判断事件的发生及发展。③成效验证。以上两项训练后,指导患者对既往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巧,要求每位患者分别说出自身感受,并对1 w内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或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感受的社会行为进行剖析,由研究人员引导患者总结相应情境,并罗列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影响患者情绪的原因及患者出现的具体情绪,由研究人员带领患者一同对相应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降低自身不良情绪的行为,并判断对患者影响最小的方法。
1.2.2训练方式及时间 本次研究中以8~10人为1组,培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时间为90 min/次,3次/w,连续开展12 w。
1.2.3社会实践 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患者在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陪同下,可逐步参与社会活动,即从1对1沟通开始,由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并与该院食堂、商店人员进行沟通,向相关人员诉说近期感受,同时,由患者家属提高患者安全感,如患者能够保持平稳心态,且沟通顺畅,则可指导患者逐步提高沟通人数及事件复杂性。
1.2.4随访 患者出院后,定期采用电话或上门随访等方式,对患者精神状态、情绪、生活方式等情况进行随访,随访对象也可为患者家属,以保证随访的真实性及有效性,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时间点为:每个月月末最后1 d为随访日。
比较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相应指标。①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5〕对患者应对方式进行评价,该量表由积极量表及消极量表2部分组成,其中积极量表包括12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消极量表包括8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②心理弹性: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6〕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韧性、自强及乐观3个维度,分别包括13、8、4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4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弹性越强。③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调查表(SDSS)〔7〕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10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2分,满分为2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重。④两组患者PANSS评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3个维度,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表2 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应对方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目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目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PANSS评分分)
有研究指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心理干预及情感干预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处于缓解期的患者而言,可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使其能够与周围人群进行正常交往,并开展正常学习及工作〔8〕。陈声云等〔9〕研究发现,患者因长期接受单独治疗,导致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损伤,进而影响了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而在患者恢复后,如未能采取有效的心理及认知干预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在受到压力后出现不良情况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的复发。应对方式即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为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而采取的认知及行为努力,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在逆境中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而改变自身处境,而消极应对方式则极易导致患者顺应逆境的发生,最终导致不良情况的发生〔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①进行社会适应训练能够引导患者通过对周围人群进行表情观察,并开展换位思考,提高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掌握能力,进而更为灵活的与他人进行交往,以便在逆境中采取更灵活、更积极的应对方式〔11〕。②朱晓洁等〔12〕研究发现,开展社会适应训练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认识,并引导患者从他人角度认识自己,最终达到改变自身行为的目的。③社会适应训练作为临床治疗到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能够帮助患者逐步适应社会环境,降低患者对社会环境的陌生感,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应对方式〔13〕。
心理弹性为个体应对、适应压力及逆境时的能力,同时也是患者采取应对方式的内在动力,该指标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避免患者病情的复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开展社会适应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在感受自身情绪的同时,了解患者情绪,进而避免草率定论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使患者在面对严重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会适应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