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鼓浪”

2024-05-21 11:27“鼓浪”文学社
大学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厦大厦门大学文学社

编者按:这可能不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但总有属于文学的人。这句话在厦门大学“鼓浪”文学社流传。如今,社员把自己交予文字,踏浪复刊《鼓浪》,接续百年文脉。

“鼓起时代之浪潮”

1926年,中国处于战火和动荡之中,彼时的厦门还是一个“荒岛”,而厦门大学建校方才五年,文化发展不甚繁荣。所幸有校主陈嘉庚先生倾囊资助,使得这里快速云集了各方学术名流,建立继清华、北大之后的全国第三个国学研究院,进而成为南方的学术研究重镇。

1926年9月,鲁迅受邀,来厦大出任国学研究院的文学教授。当时,几位爱好文学的同学去看望鲁迅,谈起想要改变生活枯燥、文艺匮乏的现状,寻求鲁迅的帮助。鲁迅先生便积极帮助进步青年成立文学社团,鼓浪文学社由此在他的指导下诞生。“鼓浪”二字,经鲁迅先生的推敲采用,不只是因为厦门有个鼓浪屿,亦带有“鼓起时代之浪潮”,进而启发民智、振奋人心之意。同年,文学社开始筹划自己的刊物《鼓浪》,这在当时被青年们称赞为是“沙漠上的足音”。

鼓浪文学社成立于1926年,是厦门大学历史最长、影响最深的学生社团,同时是中国现存唯一由鲁迅先生亲自指导创办、并亲任指导教师的学生文学社团。鲁迅先生在厦大之时,曾领导两个新文艺团体:一为“鼓浪”,一为“泱泱”。 “泱泱”早已随先生的离厦告终,而“鼓浪”独伫海滨,观海听涛,近百年矣。

鲁迅先生在厦大短短的4个月,留下将近17万字的文稿和一本杂志《鼓浪》。早年的《鼓浪》每星期附在厦门《民钟日报》上出版。自1926年12月1日至1927年1月5日,《鼓浪》共出了7期,其中第6期和第7期为“送鲁迅专号”。此后虽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几度停刊,但始终倔强地发着光,文脉从未曾真正断绝。

同学们在《鼓浪》上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其中不少文字受到鲁迅文风的影响,彰显着关怀现实、启发民智的鲁迅文学精神。随着鲁迅先生离开厦大,《鼓浪》暂时停下脚步。

手抄笔录的第一次复刊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随着文化工作的逐步恢复,《鼓浪》杂志在青年的文学热情中第一次复刊。

据当时参与复刊工作的林兴宅教授回忆,复刊之初《鼓浪》并无经费支持,刊物只能通过手写的方式呈现。他和刘再复两人将稿件编辑定稿后,只能将选中的投稿按照诗歌、小说、散文和评论进行简单分类,随后便用毛笔誊于纸上,再将纸一张一张地粘贴在芙蓉二号楼的墙面。

尽管如此,《鼓浪》仍一度在全校风行。随着办刊的经费增加,《鼓浪》终于能被送至印刷厂印刷,成了像模像样的刊物。而《鼓浪》编辑组也不断吸收新成员,几年间扩大成了一个几十人的社团。

思想解放的第二次复刊

1966年,《鼓浪》再度停刊。1970年代末,是大学刚刚恢复招生后的那些中文系优秀学子,使《鼓浪》再次焕发新生。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当时鼓浪的杰出社员代表林丹娅老师回忆:“恢复高考后七七级、七八级、七九级中文系学生的到来,使停刊多年的《鼓浪》复刊了。那时,文学春天的大气候与文学青年的激情相互激发,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鼓浪由此发展壮大。”

“那些年我们还真是鼓起时代浪潮的文学弄潮儿,做了许多值得记忆的事。面对当时中国文坛新兴的文学思潮,我们投入其中,加入了文坛上关于伤痕文学、历史反思文学的大讨论,发表了一些关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文艺作品,专门把刘心武、谢冕等作家学者请到厦大来作报告。80年代初,讨论刚刚出现的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写作方向,还直接与王蒙交流意识流写作方法,在文学复兴的80年代初,我们鼓浪充满热情地参与到了当年文坛最重要的一些争论之中。”朱水涌教授回忆道。

1982年,朱水涌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成为鼓浪文学社的顾问。对此,朱教授如是说:“作为鼓浪文学社的顾问,我是真正的又‘顾又‘问。我们开始举行‘鼓浪文学大奖赛,一年一次,后来还扩展到全省。为了让鼓浪文学社的活动更丰富更上层次,我借着自己参加长篇小说创作会议的机会,邀请了张贤亮、王安忆、苏童、高洪波等十几位中国著名的作家,走进厦门大学与鼓浪文学社联欢,和同学们讨论文学问题。80年代初期中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鼓浪文学社非常活跃的时代。”

此后的鼓浪文学社继承老一辈的文学传统,积极开展活动,包括“鼓浪系列沙龙”、文学讲座、文学调查和原创分享会等。与此同时,鼓浪也与社会广泛接触,举办过全市性的大型征文活动。在2004年,全国校园文学社团评比中,鼓浪文学社荣获“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社团”荣誉称号,这也展现了厦大文学青年与时代并肩的精神风貌。

电子阅读时代的第三次复刊

在此后的十年里,《鼓浪》刊物一直笔耕不辍,默默记录着青年的情感与思想。2014年,由于电子阅读日渐兴起,传统纸媒受到冲击,《鼓浪》再度停刊,将阵地转移至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小站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在此阶段,鼓浪文学社依旧聚集着许多热爱文学的青年,大家一起開展文学沙龙、电影展、同题写作等活动,丰富彼此的课余生活。

正如厦门大学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复翻阅,书卷泛黄仍留余香,无论网媒多么盛行,在高校校园里,纸质媒体依旧有一席之地,新一辈的鼓浪人也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复刊的想法,愿意为丰富和拓展《鼓浪》的生命作出努力。

时光一转来到2021年,厦大百年校庆之际,《鼓浪》得以再次复刊。

新一届社干接下“鼓浪”的接力棒后,文学社进入了成立以来的第98个年头。向着百年社庆靠近的每一步,对鼓浪而言都是坚实且充满希望的。

2023年,鼓浪迎来了“鼓浪文学大奖赛”的全新升级,它的目光不再仅仅聚焦于鹭岛三校(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而是投向更广阔的南方八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和上海、重庆),盛情的邀约使文学大赛收获了更多文学爱好者的优质投稿。

2023年12月,《鼓浪》2023年秋季卷在当年的社团文化节上已与读者朋友见面。

责任编辑:张琦

猜你喜欢
厦大厦门大学文学社
[文学社巡礼]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默深文学社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芍药
二月文学社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