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过渡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的效果分析

2024-05-21 10:52吴文裕曾建勇蔡燕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11期
关键词: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艾滋病

吴文裕 曾建勇 蔡燕萍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多学科过渡护理对病毒抑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在2019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过渡护理,随访观察1年,对比2组的病毒抑制率、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的病毒抑制率、治疗依从性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1年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的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多学科过渡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护理服务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抑制病毒,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多学科过渡护理;病毒抑制;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1-0103-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艾滋病(ace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疾病,其传染性极强,且病死率高[1-2]。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AIDS的扩散蔓延,AIDS患者越来越多,而且社会中存在对艾滋病歧视、厌恶的现象,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往往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随着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AIDS治疗中的应用,艾滋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是HAART疗法的疗程长,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才能保障治疗效果。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学科過渡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组建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对某一疾病或某一系统疾病进行会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和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的疾病将诊疗护理过程分成多个阶段,使患者顺利实现各个阶段的过渡,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多学科过渡护理主要包括医疗、护理的协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干预,护理服务从患者住院过渡到出院后,时间较长[4]。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艾滋病患者实施长达1年的多学科过渡护理,提高了病毒抑制率,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在2019年8月—2021年4月收诊的10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10例;年龄23~54岁,平均(38.9±6.5)岁;传播途径,性传播34例,静脉吸毒9例,不详9例;病程1~10年,平均(3.49±0.67)年;病毒量,201~1 000 cps/mL 30例,1 001~2 000 cps/mL 10例,> 2 000 cps/mL 12例;并发症,肺部感染27例,皮肤黏膜损伤14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6例,结核病5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12例,年龄22~58岁,平均(39.3±6.7)岁;传播途径,性传播32例,静脉吸毒10例,不详10例;病毒量,201~1 000 cps/mL 28例,1 001~2 000 cps/mL 11例,>2 000 cps/mL 13例;并发症,肺部感染25例,皮肤黏膜损伤16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5例,结核病6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均被确诊为艾滋病,并伴有并发症的住院患者;接受HAART疗法;年龄≥18岁;意识清晰,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非首次接受HAART疗法的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HAART治疗,并结合患者并发症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运动干预、用药指导等,由门诊医师和护士进行相关健康宣教等护理,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等,出院后要求患者每月回院复查1次。

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学科过渡护理,主要措施如下。(1)组建护理团队。组建由感染科高年资医生3名、专科护士4名、心理治疗师1名、营养师1名组成的护理团队,由该团队成员为患者提供医疗与护理、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医疗治疗、护理咨询、社会协调等。组织神经科、血液科等专科医护人员、艾滋病专家、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定期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2)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由感染科的专家和专科护士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定期观察健康宣教效果。健康宣教的形式以口头宣教、视频宣教、微信推送、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调整健康宣教的内容和形式。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文字材料讲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还可介绍多个艾滋病知识、前沿医学研究知识的获取渠道,鼓励患者主动了解疾病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3)治疗依从性干预。由感染科的主治医生和专科护士向患者讲解HAART疗法的相关知识,反复强调遵医嘱用药对于病情控制的积极意义,并说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上门访视等方式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4)心理干预。由心理治疗师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治疗。鼓励患者倾诉,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倾诉环境和氛围,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苦恼和诉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病情好转的患者,告知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快走、太极拳等,增强体质的同时舒缓心理压力。向家属强调亲情关怀和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必要时请心理科专家会诊,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5)社会需求干预。为家庭困难的患者组织捐款等服务,对于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以平常心面对患者,与戒毒所合作加强对患者的戒毒管理。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社会支持,如信息咨询服务、情绪支持等。(6)随访干预。患者出院后,每周组织

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居家康复情况,若有异常需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出院前建立微信群,每周在微信群组织1次病友交流会,由护理团队成员引导患者进行交流,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每周于微信群发布2~3次艾滋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视频、体育运动视频等,要求患者认真观看。要求患者每月回院复诊1次,由门诊医师和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调整等开展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家访,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等,每1~3个月组织1次家访,进行全方位的病情检测和护理管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和家庭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如加强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用药指导等。(7)团队协调干预。组建的护理团队中的感染科护士长为协调员,负责协调组内各成员的医护工作,并结合患者病情组织专家会诊等。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指标如下。(1)病毒抑制率。于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病毒载量法检测病毒载量,当病毒载量≤200 cps/mL为病毒抑制,计算病毒抑制率。(2)治疗依从性。于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采用Morisky问卷评测患者治疗依从性,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共有8个问题,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0~8分,得分8分为完全依从,得分6~7分为依从性良好,得分<6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3)自我护理能力。护理前、护理1年后分别采用ESCA量表评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概念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总分0~172分,得分越高则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学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毒抑制率

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观察组病毒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依从性

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1年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中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自我概念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多数患者是经性传播感染,感染人群多为中青年人群,其中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患者较多。许多有工作的患者在确诊艾滋病后往往会选择离职,因此我国的艾滋病患者多数无社会保障。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交往中会受到歧视、排挤,这使得艾滋病患者易合并心理障碍,如抑郁、躁狂等[5-6]。随着HAART疗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效果得到肯定,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7]。HAART疗法能有效抑制HIV病毒复制,帮助患者建立免疫系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在HAART治疗中,用药方案、治疗时机、患者治疗依从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保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保障疗效、提高病毒抑制率的关键所在。

多学科过渡护理是由多学科医护人员组建护理团队,将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顺利完成各个治疗阶段的过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多学科过渡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必要时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创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提供内外科诊疗以及心理咨询等医疗服务,通过一站化的诊疗护理服务模式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8]。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开展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社会需求支持等,关注并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结合患者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在患者出院后随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9-10]。出院后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干预,将临床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生活中,通过电话随访、定期回院复诊、微信群随访、家访等方式让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接受专业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健康认知水平,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规律服药,在每次回院复诊和家访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护理1年后的病毒抑制率、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1年后ESCA量表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多学科过渡护理时间较长,能为患者在HAART治疗期间提供多方面的护理服务,如提供多学科医疗、心理、社会服务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病毒抑制率,使患者顺利完成艾滋病治疗的各个阶段。

綜上所述,多学科过渡护理在艾滋病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毒抑制率的提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颜婵,万秀兰,刘聪,等.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11):828-830,838.

[2] 马云丽,雷升颖,杜飞飞.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1):38-39.

[3] 贾运乔,焦雨薇,侯桂英,等.中西医联合治疗与科学系统护理对抗艾滋病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4):2238-2240.

[4] 杨顺,孙俊君,王冰,等.多学科过渡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护理参与、护理延续及病毒抑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1):1641-1645.

[5] 彭思涵,周海燕,林琴,等.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1):1-5.

[6] 袁雯,李雪梅,贾静月.使用与满足理论延续护理模式对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知信行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2,8(3):368-371.

[7] 李冠琼.延伸性护理干预对门诊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3):251-255.

[8] 吴珺,徐烈,沈银忠.艾滋病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的实施与成效[J].上海医药,2020,41(11):21-23.

[9] 刘倩,赵芮,吴谦,等.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7):972-976.

[10] 桂晓波,张彬,包怡婷.心理支持联合多学科合作为主导的过渡护理模式在ICU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2):94-97.

[11] 张凤云,李雪梅,刘锦峰.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2,31(5):141-145.

[12] 袁佳洋,李雪梅,吴珍珍.华生人性照护模式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4):60-63.

(编辑:郭晓添)

猜你喜欢
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宫颈癌手术出院患者实施护理延伸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Orem的自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