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

2024-05-21 15:01
党史文汇 2024年5期
关键词:战勤光荣榜烽火

全民族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行军民毕力同心,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浴血奋战,在抗日烽火中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赵志田于2005年创作的国画《烽火太行》(局部,见封底)描绘的正是太行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保家卫国的动人场景。画作以十分考究的虚实、冷暖、疏密布局,生动塑造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情景画面。画作中,左侧张贴的一张“支援抗战光荣榜”极为醒目,周围一圈满是群众捐赠的物资,袋子上还标有捐赠者的信息,光荣榜前仍有很多群众在捐钱捐物;視线向右,可以看到一支八路军队伍正动身奔赴前线,胸前佩戴着鲜艳的大红花,人群中有推着标有“支前模范”小推车的,有挑扁担的,有肩扛的,都在竭力为部队运送物资,一位老者正赶忙把做好的鞋子递到战士手中;画面右侧站着几名孩童,挥舞着红旗、拿着食物和水,为出征的将士们壮行。2015年,画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同名画作《烽火太行之铜墙铁壁》。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开赴抗日前线,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根据地。1939年至1943年,日军多次侵入太行山腹地,虽然许多村庄被毁,军民被害,粮食被抢,再加上根据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但太行军民没有被吓倒,从八路军总部到普通战士,都和群众一道投入生产,军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还能够救济受灾群众,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成千上万的青壮年涌入抗日部队,源源不断地补充了八路军的兵员,壮大了力量。8年间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得到猛烈发展,第一一五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由入晋时的1.1万余人发展到32万人,第一二〇师由入晋时的8000余人发展到8.5万人,第一二九师由入晋时的9000余人发展到30万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不但源源不断地供应了抗战所需的粮食、被服等军需资材,承担了庞大的战争费用,使部队指战员和党政机关干部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担负了繁重的战勤任务,如抬担架、运物资、带路、送信、押送俘虏、打扫战场、抢救和看护伤病员等工作,从而使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的军需供应和战勤服务得到了可靠保证。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毛泽东明确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民齐者强。”依靠人民群众,我们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优秀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深刻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回望历史,正是因为有广大人民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们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加坚实、更有力量。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只要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必将战胜艰难险阻,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文汇)

猜你喜欢
战勤光荣榜烽火
光荣榜
烽火瞬息
光荣榜
光荣榜
光荣榜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