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杂技节目的综合审美与文化表意
——以上海杂技团《秦俑情——抖杠》为例

2024-05-21 20:56董迎春覃才
杂技与魔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杂技技艺舞台

文|董迎春、覃才

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表意是中国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编创的主要趋势之一。这种趋势将传统杂技节目“技”的展示与现代舞台“艺”的审美进行高度复合,不仅强调单个杂技节目的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而且注重舞台、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身”和“心”的统一展现,以创造审美化、艺术化的杂技审美体验与精神享受,展现当代杂技的视觉奇观和情境叙事特征。上海杂技团的《秦俑情— —抖杠》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整体而言,《秦俑情——抖杠》在构思与编创过程中注重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主题的“形上”文化表意的应用与实践,在节目编排上将“抖扛”技艺的高难度表演与中国“秦俑(兵)”训练的主题“剧情”完美结合,并以抖杠节目与女子体操刚柔并济的舞台融合与美感开创了现代抖杠节目全新的舞台表演模式。《秦俑情——抖杠》曾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马戏节“金虎奖”(2016 年)、第十五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艺术节“金象奖”(2016 年)等国内外重要奖项,也说明其在单个杂技节目编创的综合审美与“形上”主题表意方面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与借鉴价值。

一、《秦俑情——抖杠》舞台的“综合”审美

当代杂技是一种综合(复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其在保持杂技技艺性、身体性展示的同时,为了迎合观众审美和舞台表现力的需要,逐步转向了舞蹈、音乐、服装、灯光、道具等现代舞台的声、光、电技术的综合运用。“当下的杂技发展特征是以人体为中心的艺术,在人体勇气、力量、智慧的基础上综合了舞蹈、曲艺、戏剧、音乐等姊妹艺术,表现出强烈的综合性、丰富的审美性。”①从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意义上看,一个杂技节目、一场杂技主题晚会、一部杂技剧的编创与演出,往往既要展示“高、难、惊、险、奇、谐”的杂技技艺,又要为观众创造歌、舞、技相融合的身心体验与享受。杂技艺术的跨界就是为了实现当代杂技舞台演出的综合审美与时代发展,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单个杂技节目的创新和运用。

《秦俑情——抖杠》作为上海杂技团的一个原创性、现代性的杂技节目,编创团队严格地按照当代杂技舞台展演的综合审美定位,在演绎“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主题“剧情”之时,不仅注重将杂技与舞蹈和武术相结合,而且强调杂技技艺展示与音乐节奏的配合,同时精心设计具有民族风格的服装及化装造型,以现代舞台歌、舞、技相融合的综合审美实现了抖杠节目舞台化、市场化效果。就当代杂技单个节目的创新而言,《秦俑情——抖杠》具有典型意义。

当代杂技的综合审美关键在于舞台交流强度(即叙事性)的创造,《秦俑情——抖杠》在现代舞台的歌、舞、技等方面的跨界综合,创造了舞台、演员、观众三位一体的“身心”交流与审美空间。这种现代舞台综合审美的“交流强度”,首先体现在舞蹈的编创上。在现代舞台上,舞蹈动作“这个被我们的眼睛感知(或被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同时感知)的形象,常常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作用于我们全身的形象,是作为一个浸透着情感的形象而对我们起作用的”②。我们看到,时长近10 分钟的《秦俑情——抖杠》节目中,男女演员舞蹈的动态“走位”与静态造型都以表现“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主题“剧情”为主要目的,其间舞蹈演员的入场、退场、换位明显地穿插并演绎出武术搏击、擒拿、摔跤等动作。舞台上这种集体的舞蹈与武术结合的编创,不仅能为《秦俑情— —抖杠》中单杠、双杠、三杠的表演制造转换与过渡的时间,又能增加整个杂技节目的舞台美感。同时,上海杂技团编创团队在这一节目上还寄寓了更丰厚的杂技传统意蕴,他们以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形式与理念象征性地演绎了杂技艺术在先秦时期“角抵戏”时“耍技练兵”的历史与传统,但本质目的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当代的发展和突破的叙事。在这一意义上,《秦俑情——抖杠》以极具现代性的舞台美感与观看效果为抖杠节目创造了蕴味十足的审美看点与卖点。

其次是音乐的编创。音乐具有强烈的舞台情感表现能力,杂技艺术的综合审美凸显了舞台音乐的价值与意义。音乐的快与慢、激昂与舒缓、高潮与休止决定了杂技技艺舞台表演的进度、动静、强度及高潮始末,构成了杂技演员动作与技艺的节奏与指示。“音乐使演员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当技巧动作能与音乐节奏完全吻合时,会使杂技表演收到优美动人的效果。”③显而易见,当代杂技的舞台音乐告别了传统勾栏瓦舍、跑马走解阶段敲锣打鼓式的表演功能与场所局限,现代舞台的声响空间,特别是主题化、情节化、动作化的声响效果,为推助杂技技艺的意义传达和情感调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杂技节目的技艺展示注重与音乐节奏的配合,舞台音乐作为“无声”的杂技艺术的舞台语言与指示,传递着杂技节目的主题、情感,指引观众如何真正享受与欣赏杂技艺术的表演与内容。《秦俑情——抖杠》的音乐编创,极好地展现了杂技节目本身的内容、主题、情感,推进了杂技技巧的表达,创造了杂技与音乐相结合的舞台综合与审美表现。

最后是声、光、电、技等现代舞台媒介的综合。传统的杂技艺术讲究“有高潮振人心”“有好的收底留回味”,其表演形式与舞台结构以密集的高难度动作展示为主,较少关注节目的舞台综合效果与情感表现,这种形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舞台、观众及市场的审美要求。而《秦俑情——抖杠》以首尾关联、互应的抖杠节目造型与主题鲜明的音响、灯光、衬景的综合,建构起当代杂技艺术坚固的舞台力量与民族隐喻,诠释了中国杂技艺术永恒的生命投射与审美追求。

对于现代的舞台表演艺术来说,其综合的艺术空间之内的“审美判断调动生命冲动进入积极的状态,使人类作为观众而成为一个意见统一体”④,以实现现代舞台的审美体验与可能。《秦俑情——抖杠》除了强调节目舞蹈、音乐、灯光等现代舞台技术手段的编排与创意,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服装及化装效果的合宜运用,实现杂技艺术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综合技艺、情感、主题、审美的调度与培育,在现代舞台维度下完成与歌、舞相融合的综合审美与跨界发展。

二、《秦俑情——抖杠》主题的“形上”文化表意

当代杂技的舞台演出十分讲究“有戏必有技”。为了达成此目的,可谓是充分借鉴与发挥了舞台艺术当中“戏”与“技”从古至今就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关联,以杂技节目主题化、剧目化的舞台实践与“有技也有戏”的审美努力,实现了杂技艺术以技传情、以技显戏的“形上”文化表意。《秦俑情——抖杠》以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前的“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剧情”为“抖扛”技艺表演的“形上”主题,这一主题“决定着对素材的择定、结构的安排、支点的提供、外部的造型、技艺动作的运用等”⑤。这种在抖杠节目主题上的“形上”文化表意及抖杠节目与女子技巧“刚柔并济”的舞台融合与审美,开创了中国杂技抖扛节目非常新颖的舞台表演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舞台的审美需要和观众的接受习惯,并赢得市场,杂技节目需要转变传统的“炫技性”表演方式,在舞台上实现难度与美感的审美“平衡”,以达到杂技节目技艺展示与艺术美感的双重享受。也就是说,当代杂技的发展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实现“从原来的‘音乐有个响儿、灯光有个亮儿、鞠躬就下场’的单一表演模式,慢慢变成了注重造型、情节、音乐及舞美等剧场和舞台技术运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杂技的主题化、剧目化转型说明:当代杂技的舞台美感与吸引力源自技与歌、舞的跨界综合及“形上”主题表意的多重融合与审美创造。就《秦俑情——抖杠》而言,其中的“三杠连接”“双翻连翻”“三周连翻”等高难度动作是技艺难度的显现,“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主题“剧情”是美感与审美的“形上”文化表意,这种技艺难度与主题“剧情”的有效联结与相互融合,既解决了传统杂技节目一味“炫技”、叠加难度与舞台、观众反响“冷淡”的尴尬,同时审美化地实现了杂技节目技艺主题化、剧目化的舞台与时代创意、创新。

中国杂技传统的抖杠节目一般以男演员表演为主,以其飘逸轻盈、干脆利落的杠上跳跃、空中翻转动作展现了抖杠节目“武”与“力”的阳刚之美。这种以男演员为主的表演传统与模式一般重在“炫技”,却缺乏节目本身主题的“形上”文化表意与审美。由此,为了真正达到现代舞台与现代观众审美的主题或情感期待,现代的抖杠节目一方面在努力地加入女演员的杠上表演,比如一些节目的杠上跳跃、空中翻转甚至全部由女演员完成,以制造抖杠节目刚柔并济的舞台效果;另一方面也开始注重节目主题的历史移植与文化融合,为抖杠节目的舞台表演增添新意与内涵。《秦俑情——抖杠》的编创就遵循着“刚柔并济”这一需求:“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主题“剧情”表演主要由两个杂技构成:一是以男演员为主体的高难度抖杠表演,二是以女演员为主的女子技巧表演,并结合了女演员在男演员肩上合作完成的高难度双人空中连翻。这种既有完整主题“剧情”,又展现男女演员的力与柔的表演,呈现了《秦俑情——抖杠》在杂技节目主题的“形上”文化表意与追求。

三、《秦俑情——抖杠》审美创意与“形上”文化表意的启示

对中国当代杂技而言,单个杂技节目的创新和叙事性表达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中国主题杂技晚会和中国杂技剧探索潮流的基础。⑦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从传统的造型、造境到现代舞台的综合审美与节目主题情感的“形上”表意,杂技艺术完成了现代舞台、剧场上的现代转型。当代杂技这种主题化、综合化的舞台审美与主题表意,以难度与美感相宜的舞台效果与身心震撼及享受赢得了审美挑剔的现代观众,真正地让观众“叫好且叫座”,充分显示了杂技艺术的舞台与市场可能。上海杂技团《秦俑情——抖杠》作为中国当代杂技的审美创意与“形上”文化表意探索的成功案例,其编创模式与经验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第一,《秦俑情——抖杠》的实践表明,当代杂技的编创应注重从观众的文化情感中找主题。杂技相对于戏曲、歌剧等有文本说唱和对白叙事的舞台艺术,单一的技巧展现对观众来说显得略为抽象。除了具有明显主题、剧情的杂技主题晚会或杂技剧,5—8 分钟的单个杂技节目中,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给予他们“刺激”体验的一般以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为主,观众很少能够解读出单个杂技节目表演背后的文化内容与主题。因而,对单个杂技节目来说,就要在保持展示高技术技艺的前提下,从观众的文化情感与现实生活中寻找杂技表意主题,建构当代杂技的叙事性、表意性内容,让观众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节目中的文化内涵。比如,《秦俑情——抖杠》就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情感,以观众熟悉的“秦俑”男女将士训练的“剧情”作为“三杠连接”“双翻连翻”“三周连翻”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主题,让“观众只需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找到一种匹配模式就可以了”⑧。这种直接而有效的编创方法既解决了现代观众的解读问题,又创造了技术难度与主题的和谐美感。

第二,《秦俑情——抖杠》的实践表明,当代杂技的技艺展示应注重类型复合,刚柔并济。当前,单纯地展示技艺、叠加高难度动作并不能赢得市场与观众,单个杂技节目更是如此。在不超过10 分钟的演出时间内,单个节目往往只能展示人体力量、承重、柔韧、平衡力等潜能,却很难达到刚柔并济的舞台美感。笔者认为,其解决办法就是要注重技艺的类型复合,并努力做好刚柔并济,以及增加杂技节目的叙事性、表意性。比如,在《秦俑情——抖杠》节目的前半段以展示“三杠连接”“双翻连翻”“三周连翻”等阳刚性的高难度动作为主,之后以表现女演员的身体柔美为主,两相结合便缓解了节目剧烈与紧张的气氛,以张弛有力、松紧自如的节目美感、舞台美感创造了刚柔并济的节目特征。

第三,《秦俑情——抖杠》的实践表明,由“炫技”走向审美,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当代杂技作为一种现代舞台艺术,或者说是一种剧场艺术,其特征是跨媒介融合。可以说正是这种跨媒介融合构成了当代杂技艺术的看法、亮点及叙事能力的提升。⑨

*本文为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中国杂技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22EE203)、2022 年度广西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022KFXDM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杂技技艺舞台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老鼠演杂技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吧啦吧啦小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