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5-21 02:54杨文圣代汝欣
求知 2024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

杨文圣 代汝欣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今已有十年之久。在这个关键节点,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深入基层,与干部群众亲切交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天津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协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主动积极作为、持续精准发力,推动三地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

1.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在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性。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汇聚了大量的高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物流优势,拥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和物流网络,是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天津制造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在化工、机械、汽车等领域,拥有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河北作为中国工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其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并且河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三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产业链衔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2.有利于社会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通过区域合作可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可以将其先进的科技成果向天津和河北转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津冀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区域内的产业协作和分工,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北京可以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天津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河北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有利于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通过建设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能源网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这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资源流动和经济发展。

3.有益于环境治理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群,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巨大压力。长期以来,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区域内的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自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三地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已由2018年的50.5%提高至2022年的70%。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直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居民提供了更宜居的生活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为京津冀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居民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共享,使得京津冀地区的教育、医疗、居住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充分发挥三地各自优势,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流动,以及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有助于构建更加紧密、更加和谐、更加繁荣的区域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京津冀地区虽然经济互补性强,但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核心区,经济总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领先于天津和河北。河北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能不足。不仅如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相差较大。2023年京津冀三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24:15:10,因此更多的人口流向北京、天津地区,形成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这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格局制约了京津冀地区整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2.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在交通运输方面,尽管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但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整体的流动性与通达性。在能源利用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如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等,不仅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信息通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如宽带网络覆盖不全、4G/5G网络信号不稳定等,影响了区域信息化水平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此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不均衡问题,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3.环境治理仍存在难题。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工业生产、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影响了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特别是雾霾天气频发,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以及旅游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同时,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变化带来的危险性、不确定性也在与日俱增,這些都对区域安全韧性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治理难题,是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上必须予以回应的重大课题。

4.人口流失问题仍不容忽视。京津冀区域人口流失严重,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常住人口增长率由2000—2010年的1.48%降至2010—2020年的0.56%,增速变动为-0.92%,而全国同一时间段的增速变动仅为-0.04%。从2021年开始,京津冀区域连续两年净流失约70万人,总体人才流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在京津冀总人数急剧减少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紧张问题,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和农村劳动力空心化问题。如何实现人口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处理好人口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就业、协调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等,是三地协同发展亟需解决的难题。

综上,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不仅会抑制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导致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还会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急需各方共同努力,稳中求进、多措并举,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三、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要求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天津要发挥独特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二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三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建设人才高地,打造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四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保障;五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积极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化产业布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合作和优化布局,可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优化首都功能和布局,缓解“大城市病”,使天津、河北拥有更多的资源与发展机会。要打破三地之间的经济区域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北京可以利用其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天津可以依托其物流中心和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加强与北京的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河北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同时,三地还可以通过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协同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利用。

3.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经过多年的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需要跨县(市)域通勤人数快速增长,必须“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加快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交通“一张网”不仅要体现在硬件上,还要体现在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上。目前,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正在加速普及,这不仅为人们带来出行便利,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交通建设外,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能源一体化发展,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智能、安全的信息通信网络,推进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和应用,提高区域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同时,还需要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强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增强区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共建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实现协调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在生态保护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京津冀要走在全国前列。京津冀地区长期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紧张等环境问题。协同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治理的难题,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同排查、处置跨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做好机动车超标排放信息共享和协同抽检抽查等工作;三要推动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动,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合作,完善区域垃圾处理体系,共同研究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四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大与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合作,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危害的认识,促使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5.实现科教资源共享,推动人才流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通过加强三地人才流动和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条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集聚。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区域人才素质。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推动三地科教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各地的科教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互通。

总之,“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地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携手合作,共同面对挑战。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不断在华北平原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系天津市重大委托项目(TJESDZX22-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文圣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代汝欣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欣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区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分区域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