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深悟明指引善作善成创佳绩为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担当规划资源新作为

2024-05-21 02:54朱健
求知 2024年5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总书记

朱健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市规划资源部门,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实干担当、砥砺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担当规划资源新作为,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

记者:学习是行动的先导。市规划资源局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上,如何走在前、作表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勇:规划和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规划资源部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等重要职能职责,局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市级机关示范、表率作用,自觉对标对表,打出一套“深学之、深悟之,善作之、善成之”的组合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统一步调行动。

一是上下联动,领会要义学。第一时间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局处两级专题读书班,及时跟进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局属党组织采取“三会一课”、干部职工大会等形式,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将学习成果汇聚成干事创业的青春动能。开展离退休老党员送学上门等服务,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二是立足主业,融会贯通学。局党委坚持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自然资源工作论述等有机结合,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学习、带着使命思考、带着问题领悟、带着责任贯彻,围绕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牢记教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

三是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学。坚持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规划资源领域的具体行动,以规划资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检验学习成效。第一时间召开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共谋保护、共商发展、共献良策;举办2024年天津市“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暨“全民义务植树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学雷锋,满意在登记窗口”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成效。

记者:学之道在于“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天津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作为规划资源部门,您是怎么理解和认识的?

陈勇:学必悟,悟而生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不仅明确了目标使命,而且指明了方法路径,为做好规划资源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一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要在“新”上找出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创新起主导作用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生产要素齐全,具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的底气和信心。为此,天津要找准“新”的路径。要唱好京津“双城记”,充分发挥北京拥有的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拥有的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津孵化转化产业化,并在其中发挥好规划土地要素保障作用。要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二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要在“深”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實效性”。为此,天津首先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把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抓好功能性改革。其次要“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最后要“深”化规划资源领域改革,围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规划土地政策等方面,打通发展道路上的堵点、痛点、难点,突破制约,积蓄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三是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要在“津”上作文章。“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津味儿”文化,是天津特色和韵味的重要体现。天津要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加强商贸文旅深度融合,把天津的历史遗存与城市风貌、自然景观、公共文化设施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进一步彰显现代化“津城”新风貌。

四是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要在“民”上用真情。“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城市温度也要逐渐升温,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天津下大力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由大规模开发的增量建设方式,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这也是回应群众关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抓手。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之下,城市的有机更新,要从存量中挖掘出更多可能,开拓出新的增长点,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精彩”。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便民服务“10分钟生活圈”。强化空间资源整合利用,提高规划的适应能力,助力和保障天津韧性城市建设。

记者: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规划资源部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的重要职责,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上都有哪些措施和举措呢?

陈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市规划资源局聚焦规划资源主责、立足规划资源主业,制定了《市规划资源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任务清单》,努力实现“六推动,六提升”。

一是推动京津冀规划协同再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助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发挥规划资源行业优势,精准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优质项目资源来津布局。积极争取《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尽快获得国务院批复,参与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3—2035年)》《京津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二是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再着力。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完善“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园区重点项目审批、建设等全流程服务效率。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等建设,从规划、用地、审批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做好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建设工作,全力做好相关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优化港城发展布局,推动港区与城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机衔接、深度互动。

三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持续。创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精心绘制生产力地图。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强化规划引导和空间管控,深度挖掘存量资源的再生价值。推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具体化、深入化,抓好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环境要素补偿,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和营商环境,加强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效率。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培训力度,服务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

四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再深入。加强城市总体风貌规划引导,塑造“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有活力”的城市风貌。构建京津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推进《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暨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报审。有序推进五大道等16个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修编。推进黄崖关长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

五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再提标。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大力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做好民生设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考虑安全生产领域必要空间需求,为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建设项目做好用地要素保障,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

六是推动党的建设再强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建立领导班子读书班制度,健全专题党课制度,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抓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能力提升。

记者:“成”是检验效果的“试金石”。天津一季度整体工作实现“开门红”,市规划资源局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上都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呢?

陈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一季度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多项工作实现“首度”和新突破。

一是聚焦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助力京津冀同城商務区“站产城”一体化开发,制定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交通改善计划,着力完善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立体交通网络。强化服务,保障欧亚达等“站产城”融合项目规划建设,积极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门户和标杆。聚焦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协同,积极推动签订三地林草种苗合作协议,加快建立京津冀林草种苗协作框架机制。以西青区为试点,对标城市国土空间监测要求,以市、区两级差异化监测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区级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成果与城市体检融合新模式。

二是聚焦土地要素保障,土地领域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2024年一季度,全市已供应各类用地实现土地出让价款83.7 亿元,同比增长 42.4%。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天津土地利用计划基础指标0.83万亩,同比增长80.4%,支持天津用于重大战略、重大产业及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同时,天津2023年度建设用地审批排名位居全国前十,获得自然资源部计划指标奖励2000亩。正式上线天津市“一地一码”协同服务平台,着力构建“一块地”从项目生成、审批、验收、登记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协同服务平台,实现“源头赋码、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码上查询、码上监管”。

三是聚焦“三新”“三量”,盘活存量资源开拓新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出台《关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有关支持政策》,提出12项支持政策,鼓励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入股以及转让、置换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利用。赴山西、深圳、广东等地积极开展土地招商,2024年以来共成交存量土地134.21公顷。印发《区级生产力地图编制指南》,推动各区加快谋划重点发展产业和盘活项目等。组织编制《天津“津城”城市更新规划指引(2023—2027年)》,明确城市更新“1+6”类型,为“津城”范围内各区城市更新和盘活存量资源提供方向指引。

四是聚焦新质生产力,规划资源科技创新获得新进步。据自然资源部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天地图·天津”节点以优异成绩连续第三年获得最高等次“五星级”。启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三维时空“一张图”数据规范》地方标准,指导全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名单,天津两名专家分获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这是天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五是聚焦人民城市理念,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聚焦停车难题,推动出台《天津市机动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规划至2025年“津城”“滨城”核心区共新增各类路外公共停车位2.25万个。强化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组织编制天津平原区地面沉降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完成地质勘查活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健全监测网络,实现平原区监测全覆盖。制定《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印发住宅多样性空间增值利用规划管理指导意见(第二批)的通知》,出台四个方面鼓励政策,激发天津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活力,推动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转变。

六是聚焦为民服务宗旨,不动产登记服务迈上新高度。2024年2月4日,三河岛正式确权登记,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自然资源登记的无居民海岛,为全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贡献了“天津经验”。同月, 全市首个不动产自助换证登记业务成功办理,只需在自助查询机上输入相关信息并进行人脸识别,经系统对申请人身份等信息核实后,即可完成申请并领取证书。4月3日,我市正式开通个人申请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业务线上办理,群众通过“津心登”APP即可实现全程网办。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总书记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天津
总书记的告诚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