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14 年2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全面深刻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同时强调“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未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将构成京津冀之间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
协同发展,各展其能。相较于十年来基本成型的“轨道上的京津冀”的主骨架,城轨交通作为城市出行的“主动脉”,也驶向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见证了京津冀由“三片瓣”合为“一朵花”的壮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一系列指导协同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发布、落实,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快速发展指明方向、保驾护航。
2015 年4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此为蓝图,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要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的设想,得到了铁路部门和京津冀三地的支持。
2019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019〕328 号],强调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2019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颁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0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0]116 号),提出“采取灵活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重点满足1 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
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24 年2 月,京津城际延长线、京雄城际、京唐(京滨)城际、津兴城际等一大批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建成,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13 年的1284公里增长到2624 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地区“1 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主要城市间2 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9 月视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轨道上的京津冀”既要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更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连接贯通,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和串联起京津冀城市间的高铁总里程增量交相辉映,十年间,城轨交通也跑出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新速度,提亮了“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城市底色。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3 年底,北京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907.07公里,比2014 年(604 公里)增加300 多公里,跃居全国第一位;天津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为306.82 公里,比2024 年(147 公里)翻番有余;石家庄城轨交通从无到有,近年来运营里程已达74.28 公里,对改善路面交通状况、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轨道上的京津冀”运输服务也在十年来不断提质增效:京津、津石地铁实现App 支付互认,北京西站、天津站实现国铁与城市轨道安检互认,北京南站、天津南站、天津西站等实现国铁免安检换乘城轨……诸多饱含智慧和温度的服务举措,让“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叠加着人文气息,反映出温暖的服务情怀。
北京地铁22 号线(平谷线)即为最新的典范。这是北京第一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是北京地铁第一次在京外设站、京外建设和京外运营,也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的示范项目。线路建成后,河北燕郊将首次接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大为缩短跨省通勤时间,带动区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枢纽协同建设,也是城轨交通在“轨道上的京津冀”发展过程中的有力之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汇聚了北京地铁6 号线、平谷线、101 线、S6 等4 条地铁线路,接入京唐城际和新城联络线两条城际铁路,接驳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未来,从这里可以实现1 小时抵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津滨新区,35 分钟直达大兴机场和唐山市,15 分钟抵达首都机场和北京核心区。
道路通,百业兴。2014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批复京津冀三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6 批次、逾1000 公里,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只有协同发力,才能为通勤、旅游、商务等各种大客流提供更为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务。
十年间,京津冀三地发展空间上的“一体化”正逐步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一方面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另一方面又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微循环”,如何将高铁网络上流动起来的客流快捷舒适地送达城市里的每一处目的地,如何将新区、新城更高效地链接到“轨道上的京津冀”,这对城轨交通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持续考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轨道上的京津冀”既要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更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连接贯通,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将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多维度共同促进推动“四网融合”,促进融合发展;实现四个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管理界面、信息数据、乘客服务的相互连通与协同融合。
同时,也将加强推进城轨交通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与换乘,支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注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总体规划的功能融合,实现建设连贯、运行互联、信息互通、集中指挥、资源共享。
更为重要的是应抓住市域(郊)铁路建设机遇,强化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城区与周边城镇组团便捷通勤。突出市域(郊)铁路对都市圈主要功能区的支撑引导,推进“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运营模式,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间、重要工业园区、旅游景点0.5-1 小时通勤网。
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致力于城轨交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之路,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和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城轨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绿色的出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