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然
摘 要:本文通过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的分析,发现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缺乏科研经验,不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教学及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缺乏科研资源,科研项目单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民办高校、社会、民办高校青年教师3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帮助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切实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整体实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38
0 引言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近几十年里有着显著的提升,高校教师队伍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他们饱含工作热情,一方面,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另一方面,高校对科研任务的高度重视使得青年教师开始承担相应的科研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角色已经慢慢地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作为公办院校的补充、“替补军”角色逐渐转变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民办高等教育属于民办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层次,涵盖了独立民办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等。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大量青年教师也进入民办院校,承担起教学和科研的多重任务,扮演着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角色。
1 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从高校数量和教师数量来看,据统计,在进入20世纪后的20年时间里,民办高校的数量总体呈现持续递增趋势,从43所增加至771所。截至2022年,我国民办高校数量维持在764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4%。2021年,我国民办高校教职工人数达到498379人,同比增长1.08%;民办高校专任教师达到369605人,同比增长0.18%,占全国高等教育专任教师人数的19.61%。大多数民办高校在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上呈现两极化趋势,即青年教师和退休返聘或外聘的老教师居多。
从教师职业发展因素来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人员流动普遍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难以获得符合预期的培训或进修项目。高玉甜(2023)的研究显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关注學习进修机会,期望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意愿较强,但民办高校限于资金和学校定位、发展规划等,难以向青年教师提供符合预期的学习与进修机会。青年教师期望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发展,但是部分高校及所在地区省份在政策进展、政府推动等方面发展迟缓,导致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到位,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工作-薪酬匹配度的满意度较低。在访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反馈,对目前既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感到不满,认为高校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过于死板”,流程较长,诸如“课时费”“劳务费”之类的应得薪酬迟迟不能发放,导致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非常不满。由于青年教师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不少人处在刚建立家庭或养育小孩的重要阶段,因此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只是被动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激发工作热情;由于与公办高校教师在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加之有的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落后僵化,加剧了中坚力量的缺失。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在访谈中表示“正在骑驴找马”“等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离职”,将民办高校视为职业生涯的“跳板”。流动性较强,导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流动率居高不下。
2 民办高校教师科研现状
2.1 缺乏科研经验,不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在招聘高校教师时,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部分民办高校在学历、职称等要求上相对较低,大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数占比较少。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还属于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仅有的科研经验也仅仅来自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无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经验和能力。在众多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在海外院校获取的硕士学位,难以将已有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进行转换,对于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主流的学术方法、常参与的学术论坛、会议等都需要适应。这是导致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难以开展科研任务的自身条件限制和制约原因。
2.2 教学及其他工作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在访谈中,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反馈,一学期需要上3门及以上的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周课时量在16节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青年教师无暇顾及其他,只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日常的备课、授课、磨课等教学任务中,还要抽时间整理教学资料、参加教学大赛、指导学生参赛等,迫于无奈,“实在是没时间再去搞科研”。这也成为了部分青年教师的最终选择。
有些民办高校还会要求教师承担部分行政事务工作,而大部分行政事务工作耗时耗力,往往会占据青年教师相当一部分时间,迫于工作要求又不得不实施,最终导致高校教师的时间被教学、行政、管理等其他工作瓜分,无暇顾及其他工作。
2.3 缺乏科研资源,科研项目成果单一
一方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应届硕士毕业生走上讲台成为高校教师,虽然大部分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有过一定的学术基础,或撰写过论文进行发表,或参与过科研团队进行集体产出工作,但大多数都不是由他们本人完成的所有工作,硕士生导师、研究生团队是主要的信息来源和资源,科研成果也多是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旦毕业,在脱离毕业院校的科研团队后,这些青年教师发现,他们对于市级、省级科研项目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立项、核算、报销等科研常规工作步骤完全陌生,对于科研团队建设相关信息了解更少。就算成功立项,多数青年教师能够产出的工作成果仍旧以报告、论文、软著为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更是难以有实践性的发明、专利等产出。因此,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难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究其原因,自身缺乏相应的资源是一大桎梏。
从民办高校的角度看,民办高校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相对有限。相对于公办高校的政策倾斜,民办高校多是企业出资建立,对高校的经费预算比较严格,难以提供较多的科研经费支持。虽然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注意到科研成果对于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高校的知名度、教学水平、科研实力与公办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申报高层级科研项目时处于劣势,在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数量上和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也就无法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3 提升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议
3.1 提升民办高校内部实力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从建设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营造科研氛围,强化结果导向、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3方面进行。
3.1.1 建设民办高校教师科研队伍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缺乏科研经验和资源,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建设科研队伍的方式弥补这一缺陷。民办高校可以鼓励各二级学院成立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一致或有交叉性的,由高职称的资深教师带头,将青年教师纳入科研团队中进行“老带新”培养,强调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互相帮助,一方面,可以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其了解高层级的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再到验收的整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科交叉,大家一起“做些实事”,既完成了科研任务,又能加深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激发青年教师对科研的热情,实现正向激励。
3.1.2 营造科研氛围,尝试高校合作
民办高校之间可以加强学科建设、产教融合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有著特色一流课程的理工类院校可以与文化、经管类院校加强联系,在高校之间形成科研氛围,共建科研互助团队。一方面,民办高校之间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各自发挥所长,可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想法和创意,从而产出不同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新时代民办高校越来越需要走出去,慢慢转型成为培养我国职业人才、应用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更强调与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突出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应用,这个过程既需要有理论的引导,也需要有高校的实践。
3.1.3 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科研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虽然这类青年教师初出茅庐,缺乏经验,但也具有无限潜力。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机制,以培养、培育为目的,以产教融合、学科建设为手段,将科研能力提升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注重培养一批爱科研,能科研,愿科研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及时向有着突出科研成果和科研贡献的教师和团队给予奖励,实现有效激励。在具体落实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当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事实,明确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发展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因此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考核周期、考核标准、绩效目标的设置都应当符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明确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当是细水长流地培养和逐步提高,不是揠苗助长式地培养。
3.2 引进企业,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引进企业,也是民办高校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有利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谋发展,求出路。民办高校应当在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和科研产出结果,人才的培养最终能够落到实处的是高校毕业生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因此,民办高校在思考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这一问题时,还可以引入企业这个关键主体。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多,意味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也应当以越来越高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定位与公办高校不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或“综合型人才”为目的。培养更符合现代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民办高校要重视科研工作,一方面,基于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以学促研、以研促学,也是高等教育前进方向。企业加入到民办高校的科研建设中来,既能够帮助高校教师连接当前科研与实践环节,使科研工作从纸上落实到实际中,增强科研工作的实用性,还能够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资源支持,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以科研工作推动企业实践发展的同时,又以企业助力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的获得。
3.3 青年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而言,针对科研能力较弱,科研资源不足的客观事实,应当从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将科研能力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行动上,持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
3.3.1 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应当明确,不做科研只做教学,或不做教学只做科研具有一定局限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责仅仅是教书育人,高校教师同样承担着我国学科建设和科研改革的重任。高校教师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加入各种各样的科研团队,完成有效的科研成果输出。
3.3.2 行动上,勇于承担科研工作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拥有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缺乏科研经验和科研团队,因此,更适合“报团取暖”,在学院内部寻找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团队,积极利用好自身资源,与研究生导师等保持联系,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当有合适的科研项目申报机会时积极尝试,主动向有经验有项目的资深教师学习,争取早出成果。
4 总结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群体,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意味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也越发重要。因此,广大青年教师应当重视科研工作,从思想上将科研与教学并重,从行动上将科研工作与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嘉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3,(01).
[2]马艳丽,周海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及其影响因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39,(05).
[3]高玉甜.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基于九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中国包装,2023,43,(10).
[4]严青.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