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 盛亚英 黄昌可 赵吕骏
摘要:为加快医疗资源互联互通,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医疗信息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分析了基于IHE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PACS系统场景设计,讨论了PACS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哪些临床问题,重点论述了PACS系统的建设方案、实施经验和应用效果。通過就医流程优化和PACS系统部署,减轻了临床检查科的物料使用成本,提高了临床医疗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医患满意度,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IHE;PACS系统;互联互通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7-010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为加快医院内部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打通科教处和临床检查科之间的“信息孤岛”状态,打破院内各科室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都引入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 [1]。该系统通过医疗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将数字化影像与现代通信相结合,对医学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传输,充分利用了医院现有资源,加快了诊疗效率。一般情况下,医院上线PACS系统后,由临床检查科结合临床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系统功能更加适应医院本地化需求。基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PACS系统辅助医院临床检查科规范检查流程,也为后续临床科研提供了有力依据。
1 现状分析
医疗机构集成环境(Inter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 是根据已有医疗信息和IT领域的规范和标准构建的,目的是实现不同来源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性操作。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以IHE为基础,整合了HIS、PACS、LIS、EMR、OA等院内各大信息系统,使医学信息系统之间能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以便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PACS系统是在统一的通信标准DICOM3.0基础上采集和存储医学影像信息,并将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在一定的授权下,用户可以较快速地进行数据查询。PACS系统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基于PACS系统,国内在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方面有了许多创新和突破。基于PACS病历库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了结合影像资料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外最新研究显示,现已存在基于PACS的病灶跟踪工具,可根据肿瘤转移生长曲线提供实时信息[2]。可以预见PACS系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效用,为临床、科研、医院端管理提供新思路,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医疗成本。本文将PACS应用场景的探索实践过程做如下总结汇报。
2 PACS实施方案
2.1 HIS推送患者信息至PACS系统
医生端以医嘱形式开具检查单,患者在诊室结算后至临床检查科预检处进行检查登记。患者也可通过自助缴费,凭缴费单报到登记。登记过程包括检查费用确认、患者检查入队、排队信息实时推送患者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对接点包括HIS开单项推送至PACS系统;检查费用确认后,报到患者进入PACS系统排队队列;PACS系统推送排队实时信息至患者微信公众号。
2.2 PACS系统对接检查设备
检查设备通过WORKLIST视图从服务器端获取患者数据,根据患者报到登记信息PACS系统可直接导入待检查患者至本地检查数据库,无须检查医生手动录入患者信息。医生核对患者信息后开始检查,检查的原始影像经由本地图像采集服务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存档。检查设备上生成报告后,医生通过PACS系统的报告编辑器辅助增加患者检查影像描述以及相关疾病诊断。
2.3 检查报告对接HIS
患者检查完成后即可前往医生诊室复诊。HIS系统中的医生工作站与PACS系统对接,可使医生直接查询患者的检查报告及图像信息,以便进一步确定诊疗方案。此外,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与患者信息绑定,方便患者随时随地查看检查报告信息,并进行下载和打印。
2.4 报告数据上传科研平台
PACS科研平台能够查看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图像中的部分文字和数字还可以直接提取,以便进一步用于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科研平台的界面可以根据患者ID号、年龄、性别、诊断、报告类别等信息进行检索。根据医院数据安全相关规定,所有数据提取和查询均须经过科教处审批后,医生才能获得授权查看。用于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数据提取须备份存档。
2.5 PACS数据备份
目前,PACS系统的数据大部分采用异机备份。主服务器定期执行任务计划进行系统备份。每天进行常规的服务器巡检工作,确认PACS服务器正常运行,数据库内存信息、数据库进程信息、文件信息正常,以确保数据库表空间增加趋势的风险可控。
3 PACS实践的效果与优势
PACS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是重新梳理临床检查科工作流程的过程。从检查登记到数据存档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临床检查科的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叫号乱序、数据错录、报告遗失等问题的发生概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3]。
3.1 简化患者检查流程提升满意度
PACS系统上线后,患者就诊流程改变(如图1所示)。预检分诊台患者进行报到登记时系统可立即获取已缴费检查项,将患者自动排入检查队列,避免了人工登记遗漏、错录的情况;检查医生端通过PACS叫号系统查看患者检查状态,如遇检查冲突可直接顺呼下一位患者,等待检查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查看排队进程,合理安排等候时间;检查结束后患者可直接至医生端回诊,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患者在PACS系统的检查影像资料,缩短了患者就诊的等待时间。此外,在医院官方公众号上患者也可直接查看和下载电子报告,如需纸质材料,凭缴费单或医保卡即可在自助机一站式获取报告单,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3.2 数据一体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PACS系统上线后,患者在分诊台报到登记即可进入检查队列,医生根据系统登记时间按序呼叫患者进行检查,无须凭手工单据人工呼叫,杜绝了排队秩序混乱及插队乱象;目前医院的检查设备均已对接PACS系统,检查医生可一键获取患者信息缩短信息录入检查设备的时间,也可避免信息错录;影像拍摄完成后,报告编辑器软件可编辑图像,医生根据诊断模板直接生成报告,这样既缩短了出报告时间,也降低了报告漏诊率。
近几年医院业务量骤增,PACS服务器现已扩容两次,用于存储影像资料。报告服务器端存储,减轻了设备存储压力,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也减少了连接设备进行数据提取带来的报告遗失、设备损坏等问题。
3.3 数据共享助力临床教学科研
PACS系统上线前,教学与科研的数据整理一直是临床难点,数据碎片化不易整理和提取,整理归档后数据也不易保留。因此,在PACS系统基础上新增科研平台模块,可实现患者信息、影像资料、检验结果、住院病历等数据存档,影像资料也可实时授权医生查看,便于进行数据统计、病历分析及临床研究[4]。从科研角度来看,影像历史数据比对功能,可以动态感知患者疾病变化,除了辅助临床精准定位患处诊疗效果,也能加深医疗群体对某类疾病的认识[5]。从质控角度来看,影像报告统一上传便于对患者资料的整理归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整改。
4 讨论
PACS系统实现了人与数据资源的衔接,在医院信息系统中,PACS系统主要应用于临床检查、科研教学,以及区域性的远程影像平台。根据现阶段的运行状态,结合临床需求,PACS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仍存在问题,须后续进行优化处理。
4.1 动态影像无法传输
PACS系统上线后,临床检查科联合信息管理处不断优化规则逻辑适应临床业务量增长需要,临床报告审核流程现在也越来越规范和严谨。根据现有资料和临床应用情况,影像数据正被广泛用于教学科研,推动了临床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借助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PACS系统进课堂,构建医学影像学科教学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通过动态影像分析加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常见病征的理解记忆,能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满意度,有效避免学生对传统图片教学的倦怠感。影像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科技进步,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基于PACS的实时动态影像学习及多媒体移动终端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国内已屡见不鲜。
由于前期系统规划,PACS系统一期建设并没有搭建完成动态影像的传输功能,对于影像教学仍旧停留在手动录屏的状态。动态影像资料虽然能保存至云端,但是并没有对接完成HIS系统,医生诊间如需查询动态影像数据,仍须打开多个系统进行查看。
4.2 部分影像资料清晰度不足
影像资料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内容,往往需要清晰的图像质量和完整的档案材料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医院基于PACS系统搭建的科研平台已实现了资源共享,各科室在院内科研网站通过申请,即可查询到相关患者的影像数据。PACS系统能长期存储图像资料确保数据不丢失,也能便捷地调取影像数据辅助临床工作。
目前PACS系统共计4台服务器,共对接院内检查设备60余台,年存储影像数据近5TB。虽然医院信息管理处已将PACS服务器移至超融合平台,但是面对骤增的业务量,仍旧无法保证高质量的图片清晰度。经过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院内大部分影像设备已实现了原图上传的功能,但是由于上传数据量较大,出于科研用途,目前仍有少数设备的高清影像须医生在设备端查询。
4.3 “单机版”数据查询
PACS系统确实在提升医疗工作效率、临床科研资源共享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做好院内数据监管,保证患者数据不外泄,部分三甲医院尚未实现院外移动端设备查询患者资料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的临床科研,也无法做到医疗信息反馈的即时性[6]。
构建移动端系统,实现影像传输的数据共享,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诊疗需求,能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患者提供便利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考虑到这一点,除了医疗台式机,在医院铺开使用了少量移动设备,但普遍存在设备存储容量小、计算能力有限等问题,通过Wi-Fi连接医院内网偶尔也会存在信号不稳定、高延迟的情况。这一领域的问题仍亟待解决。
5 结论
PACS系统在临床教学中应用广泛,实现了医院内影像资源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臨床检查科的物料使用成本,简化了患者就医步骤,规范了检查医生工作流程。作为综合性信息共享系统,PACS的应用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扩大其在医疗领域的影响范围,基于数据的医学分析,可以辅助医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提高诊疗质量。
虽然目前PACS系统的检查流程趋于完善,基于之前的问题讨论,其应用于教学科研仍有值得优化的地方。针对服务器性能优化问题,分析临床操作发现,根据数据访问需求不同,可以将部分历史数据上云,云存储可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性能要求,节省医院服务器的物理存储空间。
除技术层面,也可以从管理层面上减少部分无效影像的存储,缓解服务器压力。根据调查发现,在医疗检查过程中,由于部分医生在电子病历上对于患者检查的要求填写模糊、检查人员误操作、检查设备上临时办公等情况可能会推送部分无效数据至PACS后台服务器,导致脏数据增加。
PACS系统不仅仅是单一的图像存储、调阅服务系统,它还具备回传、分类、分发、重建、分析等多元化功能,提供智能化分析服务,实现医疗数据的信息一体化,可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诊疗能力[7]。虽然PACS系统解决了临床及科研的很多问题,医院仍须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实现其与多方系统的互联互通,让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加便捷、流程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 何炜,沈伟富,徐旭,等.基于IHEITI技术框架的区域PACS平台建设及应用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7):97-99,102.
[2] BEETZ N L,MAIER C,SEGGER L,et al.First PACS-integra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software tool for rapid and fully automatic analysis of body composition from CT in clinical routine[J].JCSM Clinical Reports,2022,7(1):3-11.
[3] 孙倩倩,颜文韬,陈海丝.基于PACS系统优化眼科检查流程的效果评价[J].眼科,2021,30(5):394-396.
[4] 胡顺东,付春林,龚承友,等.基于RIS/PACS系统建立数据集成和挖掘平台在影像教学、科研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12,21(4):307-310.
[5] 张恒哲.RIS/PACS系统助力医院信息化建设[J].电子世界,2022(2):80-81.
[6] 刘浏,刘振临,田耘,等.关于PACS设计和发展的综述与讨论[C]//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23医学装备展览会会议论文汇编,2023:6.
[7] 沈旭峰,曲姣.区域性PACS系统在区域性医疗信息共享体系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2):31-34.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