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创新运用

2024-05-19 23:46史伟王媚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运用林业

史伟 王媚

摘 要:试论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需了解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含义、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价值、林业病虫害现状等,其后再从营林防治技术、水肥管理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等多个方面提出有效的无公害防治策略,应用于林业病虫害处理中,起到较好的预防、整治效果,为林业健康、稳定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此進程中积累经验,搭建完整的、可持续优化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为林业种植创造更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无公害防治技术;运用

进入新时期以后,层出不穷的病虫害问题威胁着林业的健康发展,考虑到传统化学处理技术的劣势与隐患,很多地区在林业病虫害处理中尝试性地引入无公害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时代的林业病虫害管理开辟了创新的途径并拓宽了应对策略的范围,推动林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迈上新的高度。

1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含义

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指以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基于现代化仪器技术、生物基因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针对林业培育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加以预防、处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来自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负面影响,发挥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作用。对比常规林业病虫害处理与防治技术来说,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化学药剂的应用与依赖,可满足绿色化防治的根本要求,对于响应国家环保发展战略来说有促进意义。

2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价值

分析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林间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各种病虫害的滋生与发展对于林区树木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虽然常规化学药剂的应用能抑制病虫害数量增长,但化学药剂中的不良成分却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不利于林业未来发展[1]。林业无公害技术的引入,有效改变了这种情况,通过相对环保的方式来实施病虫害处理,减少生态环境循环中沉积于水源、土壤中的残留药剂,保护林区内部生物多样性,且能避免病虫害防治时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其二是整体化提升林业经济发展效益,基于社会层面需求,很多林区大规模种植各类林业经济作物,在这部分林木植株受到病虫害、化学药剂影响时,也会降低其经济效益,阻碍林区内部环境改善,造成很多潜在的隐患,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威胁,控制污染在可接受范围内,提升林业产品质量、产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林业病虫害现状分析

很多地区的林业种植都面临着严峻的病虫害问题,该现象具有覆盖面积广泛、危害程度严重及频繁发生等特点。在相关调查中显示,2020年、2021年两年中所受病虫害侵扰的林业面积超过1200万hm2,虽然在多方举措共同努力下,受灾范围有所减少,但由此产生的损失对许多地区来说仍然沉重[2]。比如西北地区备受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外来病虫的危害,林业产业、生态受到致命打击,而华中、华北、华南、小陇山、秦巴等地区则是备受红脂大小蠹、松褐天牛的害虫侵扰。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针对杨树叶害虫、落叶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等本地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4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策略

4.1营林防治技术

营林防治,是从根源上防治林区出现各类病虫害,贯彻落实健康育林理念,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林木品种选择:筛选、培育抗病能力强的树种开展大面积推广种植,按照因地制宜的法则,优先选择本地树种加以培育;着重选择种间相互协调适应性好、抗逆性好的树种,结合本地林区地理环境、土壤要素、气候特征、树种生物学、历史栽植状况等,选择适宜树种;在树种播种前,进行全面检查、消毒,筛选未被病种侵害的高质量植株[3]。②发展混交林:对整个育林进程进行科学规划,除了短周期的速生林、工业原料林,为景观营造、科学研究的特殊林种,常规林区应尽量丰富林木栽植种类,避免单一纯林;在混交林规划时,保持两种或以上的树种,每类树种的数量占比不低于10%,保持林木林分结构冠层厚、层次多,充分利用生存空间,吸收水分、光照等,提升林区稳定性、林木防护效能,增强对松材线虫、松毛虫等病害虫的整体承载能力,改善林区生态环境。③建设病虫害防控体系:针对森林管理人员,应落实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病害虫防治意识,了解病害虫危害性、理解其可控性,并在相关条例、规范指导下落实相关举措;日常病虫害防控进程中,应以相关的激励机制开发管理人员创新动力,使其能基于自身的病害虫防治知识、技术、经验等,因地制宜的制定、推进病虫害防治方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合理化、有效化;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这样做将有助于推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常态化,并建立起一个完整而封闭的防治体系。

4.2水肥管理技术

引入水肥管理技术,补充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以此来保证林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的正常开展,增强林木长势,提升防御病虫害能力。并关注以下要点:①精准施肥技术:结合林木生长需求,实现营养物质含量与种类的精准供应,主要举措包括:冬季施肥技术,即在秋末林木休眠前,补充施加炭质有机肥、有机质、腐熟农家肥、腐熟豆粕等,保证林木安全过冬,减少冬季被冻伤概率;初春施肥技术,通过土壤速测仪、气相液相色谱质联仪、火焰光度计、pH计等专业设备检测土壤基本结构,在规划施肥时针对性的补充磷、氮、K缓释肥、控释肥等,提供林木物质营养,提升土壤松软度,为林木根系呼吸创造良好环境;结合林木生长实际情况,及时补充锌、镁、铜、铁、钙等微量元素,确保林木营养全面[4]。②科学灌溉技术:结合林木栽培区地形特征,优选地势平坦区域搭建储水罐,雨水储水、旱季灌溉;灵活应用微喷、滴灌等现代化灌溉管道,或者MP旋转射线喷嘴、MP800SR旋转射线喷嘴、MP STAKE喷嘴安装套件等新式设备,以涌泉喷头与喷嘴来说,可发挥其压力补偿功能,无论进口压力如何,都能保持恒定的水流,加装的PCN、MSBN 涌泉喷嘴等,保证精准灌溉,在树根区成熟和长大后换用更大射程的喷嘴,凭借其易于安装和极高的可靠性,每株植物、灌木和树木都能获得所需的准确水量,而不会造成过多的径流或浪费。

4.3农业防治技术

引入林业防治技术,创造利于林木生长但不利于病虫害扩散的生长环境。关注以下要点:①合理密植:结合所建造生态林包括:农田防护林、经济速生林、旅游观光林等根本的属性,规划各类林木的栽植种类、密度等,增加林木种植区的食物链数量,不断丰富食物网,提升生态林稳定性,降低生态林隐蔽性、空间湿度等,抑制病原菌在树木间的扩散。此外还需考虑树种生長习性,根系发育情况、树冠大小、树形、树木株行数、行距等、树木生态功能等,对其进行定期修剪、疏伐[5]。②控制有害生物基数:要求林区管理人员能定期采摘、销毁林木病叶、病枝等,减少病原孢子数量;选择靶标害虫关键繁殖期,通过捕虫网对其集中处理,压低虫口基数;在生态林系统周边布置若干防虫网,抵御害虫侵袭。

4.4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指的是以喷洒生物农药或者引入病虫害天敌的方式来解决病虫害问题,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①植物诱抗剂技术:选择初春时节进行,准备 0.01%芸苔素内酯乳油 2000~2500倍液、5%氨基寡糖素水剂1000~1500倍液、29%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等,以提升林木抵御各类病害虫病原体入侵能力,减少来自病害虫的侵害。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需注意:在林木萌发初期,可按照多次、连续喷洒的方法增加林木长势,激活林木内部抗病基因;还可在晴朗天气下阳光照射不剧烈时喷洒,以此来避免成分分解而降低药效[6]。②活体微生物农药技术:主要用于病虫害发生初期,通过喷施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80亿孢子g-1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0亿PIB/g球孢白僵菌粉剂1000~ 1500倍液、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来进行相关靶标病虫害的针对性处理,对比常规防治技术来说,该类防治技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持续控制害虫能力,活体细菌、真菌、病毒等对天牛、金龟子、蛴螬等病虫害具备持续性的侵染能力,故而能达到长期预防的目的,还表现在毒性低、利于林木生长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但仍应关注一些注意事项:紫外线、高温等对活体微生物具备较强的杀伤力,可选择细雨天气或者阴天喷射药物;严禁与杀菌剂等化学药物混用;该类药剂适用于病虫害出现初期,若是已经有大面积爆发的倾向,很难依靠这种药剂发挥作用。③其他:在引入生物防治技术时,还需提升其针对性,即结合病害虫种类来进行针对性处理,比如针对异色瓢虫、蛀干天牛、美国白蛾等,可在林区内引入老鹰、麻雀、啄木鸟等天敌来加以处理。

4.5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指的是结合病虫害特性,对其加以诱捕,降低其交配、产卵概率,减少来自其的危害。主要措施包括:①捕杀法:即应用简单的器械辅助病虫害捕杀过程,适用于以下情况:针对集群性、假死性害虫,如金龟甲、象甲、天幕毛虫、油松毛虫、国槐尺蠖等,可摇晃树木,采取震树方法捕杀;针对在树杈、树疤、树皮缝下化蛹、越冬的病虫害,如方翅网蝽、榆蓝叶甲老熟幼虫等,可选择在害虫化蛹、越冬时集中捕杀;针对天牛等危害林木蛀干的害虫,用铁丝钩捕杀;针对在树干、树叶上产卵、结虫茧的害虫,如樟巢螟、卷叶蛾等,可通过人工摘除虫茧、卵块、虫巢等方式处理;针对蚧壳虫等长期粘附在枝干的害虫,定期用刷子刷树干来清除[7]。②阻隔法:即设置障碍来阻止害虫的蔓延与危害,按照以下方法展开:设障碍物,一些害虫冬季在树基下土壤中、地上枯枝烂叶中越冬,第二年春天上树危害,如草履蚧,可在害虫上树前用塑料布捆绑树基部,亦可在距离林木1.5m左右布置阻隔带、杀虫环等,集中灭杀害虫;挖障碍沟,部分害虫不能飞行,只能爬行来扩散,可在受虫害比较严重的区域挖出障碍沟阻止害虫蔓延,在害虫进入沟内时集中捕杀;纱网阻隔:针对梨树、苹果树等经济林业,布置40-60目纱网覆盖林地,阻断来自蓟马、粉虱、叶蝉、蚜虫等的危害。③诱杀法:利用虫害趋性诱杀:灯光诱杀,布置黑光灯来诱杀螟蛾类害虫;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蓝色、黄色等的趋性,在温室、露地等处布置色板加以诱杀,诱杀对象包括叶蝉、粉虱、蚜虫等。

4.6病虫害精准识别与监测技术

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病虫加以监测、识别,以此来提升对其的针对性处理能力,灵活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与设施,如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搭建平台,赋予平台以下功能项:①检疫性病虫监测系统:针对松材线虫病、云杉八齿小蠹虫、落叶松鞘蛾等检疫性病虫,监测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②虫情监测预警系统:将系统关联物联网设备,根据林木种植情况,进行相关虫体的捕杀,并具备拍照、识别、收集、排水等系统功能。然后利用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并实时将虫害情况上传到智慧物联网云平台,对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③固定式孢子捕捉系统:依托于专业设备24h不间断捕捉林业生长区域的病害病原菌孢子,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明确其扩散动态,为后续的针对性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④气象分析:通过部署小型气象站可实时采集监测区域性气候数据,并及时上传至平台,帮助用户远程查看测报点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数据。⑤远程观测:通过安装在测报点的工业级高清摄像机,帮助用户远程监测,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区域内树叶蚕食率、颜色变化等病虫害情况。⑥远程诊断:通过平台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专家资源,帮助用户在云平台上通过发送图片、文字等病虫害信息咨询,即可获取专家的远程诊断分析及技术指导。⑦虫害预警:通过平台预先设置的预警阈值,当采集或计算出的相关数值超过该阈值,用户可及时收到平台自动发出的预警信息。⑧其他:除了上述核心功能外,还包括: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中央处理系统等,各类系统整合利用,为病虫害监测、处理提供更好的平台。

5结语

综上,文章就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运用展开了综合论述与分析,并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明确以上所提出各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等,优化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防治效果,这对于林业整体行业的高效发展来说具备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给后续相关研究以数据参考、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方法[J].新农业,2023(6):38-39.

[2]孙飞.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2):22-24.

[3]付志超.浅析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3(4):153-156.

[4]范冬冬.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4):38-40.

[5]蒙裕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4):83-85.

[6]李殿国.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3(4):98-100.

[7]杨茂娟,王武文,郝丽兰.探究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7):81-84.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运用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