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施过程及多种病虫害的防控方法

2024-05-19 13:06李洪梅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病虫害

李洪梅

摘 要:为解决我国大豆玉米产量不足问题,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于大豆玉米种植中,并通过对带状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总结大豆玉米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以便采取对应策略规避病虫害影响。本文以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问题,探究区域选择、整地选地、选种以及播种等种植技术的应用,进而总结灰斑病、根腐病、螟虫、地老虎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提升大豆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

大豆和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是我国饲料的主要来源。根据2020年农业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大豆和玉米种植面积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求。尤其是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更为有限,为此我国农业部门探究出一种新型共生种植方式,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节省土地资源。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在该套共生种植模式下,病虫害问题更为严重,其已经严重影响了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重点解决共生种植模式病虫害攻克难点。

1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问题

大豆和玉米分属不同种属植物,大豆病虫害问题也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同样玉米病虫害也会对大豆造成一定影响。这就导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病虫害问题加倍出现,严重时甚至造成大豆和玉米绝收。

1.1防控技术不完善

共生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种植质量,但是仍旧需要加快病虫害防控技术的研究速度,处理好大豆和玉米病虫害双重叠加问题,做好大豆和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以便发挥大豆玉米共生模式的培育效果。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大豆玉米共生模式的病虫害研究仍旧停留在初始阶段,对于该模式的认知极为有限,基本是按照传统种植大豆和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践行,严重影响了大豆和玉米病虫害的治理效果,大豆和玉米受侵害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这导致大豆和玉米的种植质量严重下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效果不显著[1]。

1.2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有其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病虫害防控需要按照技术要求执行,以便有效治理病虫害侵扰。通过对大豆玉米种植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种植活动过程中,相关人员忽视了带状复合模式的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控体系与传统种植大豆与玉米的病虫害防控无明显区别,甚至有些工作人员直接照搬原有的病虫害治理体系,未严格按照大豆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整体病虫害防治作用极为有限。

1.3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是常见的三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其中物理防治手段是传统大豆和玉米种植中最常使用的防治方法,其能够借助外界力量达到灭杀病虫害的目的,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具有唯一性,其只能针对一种病症,在大豆玉米联合种植时无法发挥效果。生物防治是利用病虫害天敌达到防治效果,同样具有唯一性。为此,在解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问题时,只能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通过对工作人员执行情况的调查,部分种植人员经常采用不符合规范的化学药剂处理病虫害,这导致大豆和玉米不仅要经受病虫害的侵扰,还要抵御化学药剂的毒性,严重影响了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品质。而且种植人员还会使用一些化学物质超标的药剂,出现有毒物质残留问题,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大豆和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完备的防治体系,还要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情况采取对应的解决手段,在达到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大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2]。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根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相关要求,在开展种植活动时,要严格按照带状复合模式培育大豆和玉米,遵照国家农业部门指示,推广共生模式种植技术,基于当地地理环境以及地理条件制定针对性的培育方案。

2.1种植区域选择

考虑到该地区示范地的地理区位特点,应选择土地肥力强、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以满足大豆和玉米的生长要求。就当前地理特征来看,该地多丘陵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日照系数时间长,能够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验田的实验基地,可有效展现共生模式的种植效果。为此,决定在该地东南角、东北角以及西北角等地区划分实验田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模式种植技术示范。

2.2整地选地活动

在进行大豆玉米种植前,要对土地土壤质量进行改造,回收前茬作物,然后开展深耕工作,以便达到耙耱保墒的效果,提升土壤肥力[3]。本次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选择在秋季进行,根据对当地土壤的检测结果,该地每块土地都富含充足的有机腐熟肥,在栽种过程中,只需适当添加肥料就可以满足大豆和玉米的生长需求。但是,在配置肥料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肥料比例,氮、磷、钾肥的比例为1∶1.2∶1.5,以免因肥料不合格而影响大豆和玉米的长势。另外,在整地过程中,要将整地深度控制在35cm内,并且进行深耕灭茬。直至初春季节,再次翻耕土地,确保土地土质松软,地面平整,再向其中施加30g左右的肥料作为补充肥料。

2.3科学选种

大豆和玉米的品种对于其后续生长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种植活动前,工作人员要开展品种挑选工作,对比各品种的优劣势,盡可能选择与当地气候特点相适宜的品种或曾经在该地种植过的品种。另外,还要做好品种搭配工作,大豆要选择紧凑耐寒型种子,如齐黄34等,玉米品种则选择抗倒伏以及耐阴型品种。大豆和玉米品种性质互补,则可以在共生模式下保持较好的长势,并且还能够在生长过程中不相互抢夺肥料,真正做到和谐共生[3]。

2.4种子处理

不同时期的大豆和玉米生长态势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进行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升大豆和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免疫力和抵御能力。可以将大豆种子放入吡虫啉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再将其放入散粉剂中,以提升大豆的外壳硬度,避免大豆在种植前出现褶皱或脱皮的现象。可以将玉米种子放入乙醇水稀释药剂中浸泡30min,以抵御大豆病虫害的影响。若种植地区是玉米病虫害高发区,则种植前还要准备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混合药剂进行拌种,使玉米种子充分吸收药剂效果,达到防病防虫的效果。

2.5种植模式

基于当地区位优势特点,在栽培过程中,不仅要做好选种工作,还要控制大豆和玉米的密植距离,控制行间距和种植密度,以便充分发挥大豆玉米边行种植优势,实现大豆和玉米的高产。本次种植模式选用“3+2”种植模式。首先,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大豆和玉米间隔45cm,玉米间隔30cm,大豆间隔15cm。玉米采取单粒播种的方式,每亩地的苗株数为3000株。在种植大豆时,则采用粒穴播种方式,穴间距要在18cm左右,整体苗株数量为8000株。本次示范田种植选择在6月进行,且为了给大豆玉米种植工作预留出一定空间,可以根据后续天气情况进行调整,还预留出一块土地作为更改备用,以确保大豆和玉米能够具备良好的长势。另外,在种植工作完毕后,还要开展除草工作,针对一些种植面积广、适用于机械作业方式的地块,会施加一定比例的钾肥,以确保大豆和玉米吸收充足的养分。

2.6水肥管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于肥料管理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要以高产、高效为原则确定施肥方案,尽可能用最少的施肥次数达到最好的施肥效果,且需要做到一次施肥、两种作物共享的目的[4]。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配置缓释肥和控释肥作为大豆玉米种植底肥,待大豆和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再根据大豆和玉米的根部留菌情况,施加一定量的生物菌,以提升大豆作物的结瘤固氮能力。可以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以下施肥方案:首先,对大豆和玉米施加基肥和复合肥,然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变化,增加一定量的基底肥,以帮助玉米顺利度过大喇叭时期的生长。其次,待大豆和玉米进入成熟阶段,要对大豆种植区域施加一定量的基肥,每亩地的基肥数量最好在8千克左右,以满足大豆在鼓粒期的生长要求。

2.7适期收获

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通常玉米先成熟。玉米苞叶变黄就表示可以进入收获流程,该时期的玉米颗粒硬度提高且散发出明亮的光泽。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过程中,为保证大豆持续生长,玉米成熟后要立即对其进行采收,并做好玉米脱粒工作,将其晾晒后存入粮食库中。整体玉米的采收模式会依照6∶3玉米联合收割机的采收模式,选择与玉米种植行距宽度一致的收割机,机械化收获玉米,以提升玉米收获效率。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

影响大豆和玉米生长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如灰斑病、根腐病、螟虫、食心虫、地老虎等。根据对大豆玉米共生模式的调查发现,要想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仅要采取预防手段,还要对示范地进行精准调研,确定病虫害类型,做到及时整治。

3.1病害防治

3.1.1灰斑病

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常见病害类型,主要是由真菌繁殖而产生的病症。大豆在感染灰斑病后,会在整个叶片上出现大片病斑,因此灰斑病也被称为斑点病。该种疾病多发于春季,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种病症还会持续加重,直至覆盖整个大豆叶面。该种病害主要借助风力、雨水以及灌溉水源等进行传播,一旦大豆感染该病症,就会在叶片表面出现圆形、蛙眼形状的斑点,且随着空气湿度的提升,病斑会迅速覆盖整个叶面,如果不及时采取整治措施,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整块土地大豆的生长[5]。为此,种植人员在预防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大豆品种,还要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要对种植区域进行治理,翻耕土地,并采用科学的灌溉施肥手段,随时监测大豆的生长情况。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大豆感染灰斑病,则要向其喷洒浓度为0.5%的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混合溶液,每8d喷洒1次,直至病症消除。

3.1.2根腐病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气候地质环境的影响,会出现生长异常的情况,这时大豆的抵抗能力较弱,极容易诱发根腐病,尤其是在大豆出苗期间,该时期大豆本身就对养分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气候及地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则不仅不能满足大豆生长需要,还有可能影响大豆正常生长态势,激发微生物的产生。因此,在工作人员对大豆根腐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从土壤入手,通过调整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或土壤肥力,降低大豆根腐病的发病率。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大豆生长周期特点,划分每一阶段大豆对于肥料的需求,然后按照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开展耕地或施肥活动。或在大豆出现根腐病后,直接对大豆喷洒三唑酮溶液,每10天喷洒1次,有效改善大豆染病情况,提升大豆的生长质量,保证大豆能够顺利通过出苗期的考验。

3.2虫害防治

3.2.1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主要是以幼虫的形态影响玉米的生长,幼虫附着在玉米叶片上后啃食叶片,并且幼虫还会通过啃食叶片进入到玉米茎秆内,直接抢夺玉米养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就是茎秆,一旦螟虫啃食过度,玉米就会折断,直接影响后续玉米的生长。为此,工作人员在针对玉米螟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以降低玉米发病率为出发点,利用白僵菌破坏玉米螟虫的生长空间,在玉米螟虫化蛹前直接将其灭杀[5]。另外,在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可以在种植区域内放置玉米螟虫的天敌赤眼蜂,用以消除玉米螟虫,并且在此过程中还要每隔10天就观测一次玉米生长情况,根据玉米螟虫数量适当调整赤眼蜂数量,以起到生物灭杀的效果。

3.2.2食心虫

食心虫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常见害虫,通常情况下,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生物防治手段,通过投放食心虫天敌斜纹夜蛾,降低食心虫对大豆生长的影響。但是如果到达大豆生长的关键期,在对其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则还要辅以化学手段,待大豆进入成熟期后,向田地喷洒浓度为0.75%的高氯·甲维盐溶液,直接灭杀食心虫。因为成熟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阶段,生物防治手段的起效时间长,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为此只能采用见效快的化学防治手段。并且该阶段还极易出现玉米螟虫,为避免玉米螟虫与食心虫对大豆进行双倍侵害,必须要采取见效快的防治措施。

3.2.3地老虎

地老虎又被称为土蚕,其与玉米螟虫一样都是以幼虫的形态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在玉米进入幼苗生长期后,地老虎会进入到玉米地中,在夜间展开对玉米的袭击,并且地老虎长大后会出现暴食现象,直接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针对地老虎,相关人员要采取及早防治及早治疗的方法,利用50%敌敌畏乳油倍液直接灭杀地老虎。或在玉米拌种期间,就将玉米种子直接浸泡到辛硫磷乳液中充分搅拌,直至玉米种子具有抵御地老虎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防治过程中,采用物理诱杀的方式,地老虎具有趋光性,在玉米田地中放置紫光灯,利用地老虎的趋光性吸引地老虎靠近,待其落到灯光上,直接将其灭杀。这种方法相较于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但其有着显著缺陷,即只能应对小范围的地老虎,一旦地老虎的数量过多,灭杀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总而言之,在对大豆和玉米进行带状复合种植的过程中,要充分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因为大豆和玉米在生长时极有可能同时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工作人员要基于当地大豆和玉米的种植特点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类型,展开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以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生长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建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0):16-17.

[2]高云,杨会,蒋成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提升建议[J].农技服务,2023,40(08):67-70.

[3]张红芳.成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J].河北农机,2023(12):142-144.

[4]姜鸾乂,李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23,41(08):84-86.

[5]安萍,冯璟,潘国玲,等.大荔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02):36.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