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关键论述

2024-05-19 13:06刘远彬张加超宋鹏飞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小麦病虫害

刘远彬 张加超 宋鹏飞

摘 要: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种植产量处于世界前列。其中,小麦作为众多农作物的种植品类之一,其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相对成熟。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小麦种植过程中,除了选种选地,精心栽培外,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一旦出现,会在小麦田中扩散,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甚至造成无收成的现象,对农户造成致命打击。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小麦生长的意义深远。从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入手,分析防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小麦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小麦种植技术成熟,国家粮食产量得到保障,粮食生产效能逐步提升。小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这会导致小麦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影响农户收成,不利于乡村发展。小麦栽种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整,结合气候、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防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分析病虫害形成原因,优化综合防治技术,助力小麦高产。

1 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概述

1.1选种处理不当

选种的合理性关系到小麦产量以及是否存在病菌,对于小麦生长有重要影响。小麦选种是决定病虫害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跟风现象,这造成农户盲目选种。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种,导致土壤成分与小麦品种不符,不适合小麦生长。加上选地不合理,选择种子抗病性差,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高发的情况。同时,农户选择小麦种子后,对种子处理不当,从而降低了种子发芽率。正确的处理方法包括筛选、晒种、药剂浸泡、拌种等工作,只有逐步落实各项工作,才能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小麦生长。

1.2忽视田间灌溉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不能盲目给水,需要结合小麦生长需求,在不同阶段合理做好灌溉工作。田间灌溉管理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因素之一,部分农户在给水环节存在盲目性,这导致小麦灌溉方式不合理。在小麦需水量不大的时候给水过度会造成田间湿度大,未能结合当地降雨实际情况进行灌溉工作会造成水资源浪费。湿润的环境会加剧病虫害的传播速度。病虫害喜湿,其在田间透水性较差的时候大量传播,严重影响小麦生长,造成小麦生长迟缓。另外,湿润的环境为虫卵和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后续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1.3 防治方法不当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选用方法是否适合,关乎着防治效果和小麦生长质量。国内各农业生产区都种植大量的小麦,不同区域生产条件的差异使得病虫害易发期、流行特点等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墒情、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做好预防工作。对当地的小麦病虫害现象进行总结,在掌握病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防治策略。许多农户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见虫就杀的误区,这导致无法对虫害规律进行正确的判断。尽管投入大量的药物成本,却始终不见成效。农民对小麦生长过度干预会造成生态失衡。在农业种植理念中,小麦蚜虫益害比例为1∶150,在此范围内,小麦的质量和品质不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农户加强小麦高产知识学习,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在日常的田间管理中,能够加强对小麦长势的观察,切实利用知识做好防治工作,避免过度干预,保障小麦安全生产。

1.4 防治时间误区

从事小麦种植的人员多是乡村的农户,种植方式根据其农田规模和乡村发展情况确立,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村子来说,农民缺乏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知识的了解,未能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种植初期的预防工作不到位造成后续病虫害加剧。当发现病虫害时,农户会喷洒大量的农药,这不仅提高了施药成本,还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农户依照以往的种植经验种植小麦,防治方法缺乏科学性。过早、过晚处理病虫害都会导致小麦生长受到影响。防治过早会导致病菌传播速度加快,增加更多的害虫,防治难度大幅提升。防治过晚則难以控制小麦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应选在固定的关键时期进行,如播种前期、拔节期,还应根据冬小麦的特点做好越冬的病菌处理,减少病虫害越冬的可能性。

1.5 药剂选用不当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选择药物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当前,多数农户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会倾向于使用化学药剂,尽管高强度的化学药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会出现药剂高残留现象,对益虫造成影响。另外,化学药剂还会影响小麦生长,不利于保障小麦品质。药剂残留还会进一步对生态系统、水源系统造成影响,引发乡村污染。小麦病虫害防治乱用药是一个误区,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辅。根据小麦病虫害实际情况,科学选用药物,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保证小麦高产。选择化学药剂,也需要根据药剂浓度与水综合配比,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喷洒,保证对小麦开展科学治理,避免乱用化学农药而导致治理效果越来越差[1]。

1.6 施药技术落后

施药技术落后是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农户的相关知识不扎实,存在滥用农药、盲目用药、频繁用药的现象,这导致小麦产生耐药性,弱化了药物防治效果。同时,药物使用需要与水合理配比。农户随意提高药物浓度或药物喷洒时间不适宜,这导致高温加剧药物挥发,防治效果大大降低。或者选在雨水天气时喷洒农药,药物被雨水冲刷,田间生态被污染。加上部分地区农机化程度落后,农户在防治病虫害时,采用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这不仅效率低,还会导致药物被农户吸入,威胁农户的身体健康。在施药过程中,还会出现漏、滴等现象,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2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当前国内小麦年产量高达千万吨,小麦年产量逐年上升。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经济阈值,改善病虫害防治手段,着重分析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促进小麦高产增收,消灭隐藏在小麦种子中的病虫害,促进小麦种植高效发展。

2.1选用良种,进行拌种处理

2.1.1选择(抗)耐性良种

农户在播种小麦前,应熟知选种的重要性。选种是保证小麦抗性和产量的关键,结合小麦流行病害、病害规律等要素进行选地、选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高品质的种子能够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助力农业增产增收[2]。针对所在地区常见的小麦高发病害,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提高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针对性,强化治理效果。

2.1.2推行秋播药剂拌种

在落实好选种、晒种等工作的基础上,拌种能够提高小麦抗性,降低病菌、虫卵传播。结合小麦病虫害流行趋势,合理选择药剂对种子进行拌和处理,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如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小麦对此类病害的抵抗能力。使用辛硫磷药剂拌种能够兼治白粉病、黑穗病等,还能防控红蜘蛛、蚜虫等,实现对小麦的有效防治。

2.2分阶段开展防治工作

2.2.1特定时间防治

播种前是小麦防治的关键时期,种植人员需要科学选地。根据土壤肥力,判断是否连种,做好翻耕工作。结合肥力,为土壤补充养分,保证小麦种子能够有效生长。深耕的目的是减少病虫害越冬,结合种植时间和气候合理选择适宜药物,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小麦生长。

2.2.2播种前、中防治

小麦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种植特点不同。农户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防治工作,结合地区气候、墒情等,选择适合的防治措施,播种前,选择科学的防治方案,采用轮作的方式,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做好深耕工作,将病原菌和害虫虫卵翻出,对土壤进行暴晒处理,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数量。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是小麦高产的关键,配合土壤施肥,控制深耕厚度,促进小麦健康生长;在播种阶段,病菌和虫害会对小麦生长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降低病害的影响,需要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害能力。播种前,在土壤中施入辛硫磷颗粒,减少害虫对小麦苗的侵蚀。

2.2.3返青期防治

返青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高发时期。常见的病害有红蜘蛛、纹枯病等,若此类病虫害得不到及时控制,其会在小麦田中大范围蔓延,降低小麦生长质量和产量。需要结合小麦生长规律,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控制病虫害的侵害。在小麦拔节期,如果雨水天气多或种植地排水性差,潮湿的环境就有利于病菌的滋生。此时可以加强清沟排水工作,使用烯唑醇乳油1500倍液,与其他药物交替喷洒,按照7d一次的喷洒周期,连续喷洒3次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在小麦收割后,可以采用玉米、大豆轮作的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条件,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3]。

2.2.4灌浆期防治

小麦在灌浆期受气候的影响较为严重,为了保证小麦麦穗的饱满度,需要控制好這一阶段的病虫害。灌浆期是病虫害高发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田间管理和防治手段。处于灌浆期的小麦容易发生白粉病,小麦茎叶出现黑色斑点,导致小麦穗粒不饱满,颗粒较小,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于白粉病的防治,除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外,还需要在栽种前使用药剂拌种。根据小麦发病情况,确定后续工作。合理控制小麦种植密度,保证麦田透气通风,控制好肥力比例。选择喷雾方式进行防治,在药剂中添加快杀乳油,对病害进行处理。当病害影响较严重时,则需要使用大量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结合环境特点,每隔7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降低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2.2.5抽穗期的防治

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此时,农户应在出现病害现象后,及时选择正确处理方法,如选择浓度较低的农药,及时进行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叶枯病较为常见,该病害通过风雨传播,能够对小麦进行大面积侵染。在潮湿环境下,该病害发作率有所提升。因此,需要为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病害侵袭小麦。播种前做好拌种处理,提高轮作意识。一旦发现病害,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后对小麦进行喷洒。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保证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2.3综合防治

2.3.1加强农业防控措施

在小麦栽种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防控意识。因地制宜地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对小麦种子进行科学晾晒。杀灭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为小麦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行精细化整地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播种时间、播种距离控制工作,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加速小麦的发芽率和速度。密切留意小麦生长情况,做好田间管理,保证小麦的水肥管理。结合气候条件,进行科学灌溉。一旦发现积水,及时排水。合理控制追肥量,保证小麦均衡生长,不过快生长。加强杂草的处理,及时对杂草和枯叶进行处理,避免其吸收小麦养分[4]。

2.3.2落实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手段安全无污染,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保障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使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利用害虫的天敌,在小麦田中捕杀害虫。如放置瓢虫、金龟子等益虫,能够捕杀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使用菌治理虫害,如荧光假单胞杆菌或芽孢杆菌,防治小麦纹枯病、黑斑病等。利用植物源的农药,如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结合麦田实际情况,使用糖醋液,悬挂信息素诱惑害虫,对其进行捕杀。在应用生物技术时,需要控制好喷药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2.3.3强化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综合防治技术中的关键,有着低成本、便于操作的优势。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征,设置杀虫灯、黑光灯等工具对其捕杀。色诱技术可以根据害虫对颜色的喜爱,悬挂黄蓝色色板,吸引害虫,将其捕杀。农户在应用物理技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害虫的易发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防治效果,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

2.3.4优化化学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剂有较快的防治效果,但是会造成污染问题。对此,需要选择科学的化学防治技术,购买低浓度农药,控制好药剂用量,轮流使用药剂,避免增加病虫害的耐药性。药剂配合水拌和,保证对症用药,选择在早上或太阳落山后喷药,减少药物挥发,提高药效作用。

3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保障措施

3.1强化服务指导

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误区,要求地区农业部门重视,积极为农户提供服务指导,保证农户能够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精准采取措施对病虫害进行处理,保障小麦高产,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3.2强化监测预警

基层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了解小麦生长情况,根据病虫害特征,掌握当地小麦生长时病虫害的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为所在地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落实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指导工作奠定基础[5]。

3.3强化示范、加强宣传

组织农户参观,掌握防控技术,积极应用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促进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的提升。加强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保证综合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宣传防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高发,小麦减产,不利于农业收成。需要充分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深入分析,避免走入防治误区。深入分析误区根源,制定针对性措施,完善小麦病虫害防治,提升小麦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提高小麦产量,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种植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英.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0):188-190.

[2]孙树华.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3):108-110.

[3]马传军.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新農业,2023(06):16-17.

[4]汤蕾.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11):88-90.

[5]李月亮,王丰伟,管仁钊.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与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10):73-75.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桃树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豇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