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推敲 准确审题

2024-05-19 14:36杨海庆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句比喻审题

杨海庆

写作文,审题是前提,立意是关键,表达是重点。因此,审题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作文审题,就是要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的中心、范围、重点、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法。

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说:“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中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其次者,与鹄相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他认为,审题犹如射箭,只有审题明确了,才能为写好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审题到底审什么?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即可。

一、审关键词

1.揣摩比喻义

比喻性题目在中考作文中较为常见,它可以引导考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审题时,要依据它的本义来明确题目的比喻义。

如“踏出一条路”(2023年甘肃武威卷)。由鲁迅先生《故乡》的结尾语句作为引导语,他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坚持不懈地去奋斗,脚踏实地地去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无”。只要大家都去奋斗追求,路就会在脚下出现,希望就会实现,新的生活就一定会到来。这里的“路”可以是实指的路,也可以是抽象的、虚指的路,比如成长之路、坚持之路、理想之路、励志之路、奋斗之路等。

对这种带有比喻义词语的题目,我们要通过全面的分析、思考,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义。写作时,既要明白这种词语的本意,又要挖掘这种词语的比喻义。

明白了这一点,审题时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了。

2.推敲核心动词

如果题目中有起核心作用的动词,那么这个动词往往就是题目的关键词。

如“会心之乐”(2023年上海卷)。“会心”的意思是领会、明白对方的意思。既然是“领会”,写作时就应该以“我”为主要人物,还有与之对应的“他”或“他们”,在一段共同经历后,彼此的内心都充满“领会”的快乐。这一文题看似寻常,选材范围广,表达空间大,其实要求比较高,需要选择、取舍,需要建构、营造,需要交代清楚经历的事件过程,更需要书写内心真切的体会,表达内心的快乐。

3.审清题目中表限制、修饰的词语

命题作文中常有一些表限制、修饰的副词或形容词,这需要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如“这一次,我全力以赴”(2023年广东汕头卷)。“这一次”限制了所写的内容应是某一具体事件,但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暗含了一个情境,即在“这一次”之前,“我”没有尽全力。

行文时,可采用对比的手法,先简略交代过往曾经有过的一次或几次经历,反思其中的认知局限,并巧妙、自然地引出“这一次”,关注生活与自身成长,突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体现精神成长的过程。

二、审题目细节

1.审清题目的提示语

有些命题作文的前面往往会增加一段引出作文题的提示语,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读。这类提示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对题目的引导说明,是为了降低命题的难度或者规定命题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启发考生写作思路的方法。因此,审清提示语,然后和自己审题所发现的信息互相印证,就能明确写作重点。

如“方寸之间天地大”(2023年江苏常州卷)。“方寸之间”指的是一寸见方的地方,形容地方小,“空间虽小,包蕴无限”“也指人的内心”;“天地大”则喻指内涵丰富、境界高等,“形制虽小,韵味无穷”“人的内心也可以充实而丰盈,博大而广阔”,显然前者是实指,后者是虚指。题目告诉我们要以小见大,挖掘其中的深意。那么,“方寸”指什么?它可以指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场景、某一种生活现象,也可以指某一本书、某一段经历、某一句话。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上这些就都能够成为写作素材。

关于这个题目,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因某件小事而得到的启发与感悟。点滴之间见宏广,微末之间见深趣,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基调应积极豁达,格局要尽量开阔。

无论是场景还是情感,都要发自内心,源于“方寸”,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写出深刻的道理感悟。

2.抓关键句,提炼关键词

关键语句一般位于材料的结尾,多为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起总结或强调的作用。材料的基本意义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那我们该如何分析、归纳材料的意义呢?不同类型的材料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果材料中有明确的议论性语句,那么这个语句往往就揭示了材料的意义。如果材料中的故事有因有果,那么由果溯因、由因追果,就能发现材料的意义。如果材料是两个或多个,归纳材料的不同之处,挖掘材料的共同之处,这个共同之处就是材料的意义所在。

如“眼睛看得见大千世界,也透露出心境万象。你用眼睛认识世界,世人也透过眼睛认识你”(2023年浙江湖州卷)。逐句读完后,可知材料的关键句是最后一句,关键词是“认识”。作文材料简洁明了,审题难度不大。“大千世界”“心境万象”“认识世界”“认识你”,这些因素的呈现使本次命题生活化、接地气,考生们应该有话说、有事写,能够表达出真情实感。要抓住“看见”这个字眼,“眼睛看得见大千世界,也透露出心境万象”。眼中所见,即心中所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世间百态,看到万种柔情,但要学会辨别,学会思考。如抒发亲情、友情等情感时,能寻找到承载情感的载体;表达哲理时,能够托物言志,使作文的立意有高度。提笔时,开篇要点题,文末要再次回到主题上,也可借助短小醒目的段落强化主题。

一个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考生,能看到生活中不一样的地方;而不太注意观察生活的考生,写起这种作文来就相对较难,尽管写作材料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如果不认真观察思考,就无法获得自己的感悟,也就写不好这个题目。因此,我们总是强调要写自己、写“身边的人与事”,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写自己精彩或平凡、顺利或受挫、得意或失落的人生经历,需要我们有对自己内心的省察和对事件意义的发掘。

综上所述,考生在看到作文题后,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一分,不爭三秒”,一定要在审清题目后再动笔。

猜你喜欢
语句比喻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比喻
重点:语句衔接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