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分析及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策略

2024-05-19 07:50车高峰王泽荣
种子世界 2024年4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田间管理种植技术

车高峰 王泽荣

摘 要:水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物之一,管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水稻种植情况的基础上,严格管控化肥以及农药等的使用量,推动种植技术的优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部门要在种植技术优化的同时,使用符合市场发展的管理措施,提高水稻质量与产量。本文从水稻种植技术出发,科学分析其优化方式,提出增强水稻种植收益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田间管理

水稻作为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其种植效益将会对管理人员产生直接影响。在深入分析水稻种植情况后可以发现,当前化学肥料大量使用等情况依旧存在。虽然该方法会增加作物产量,但会严重破坏周边环境,对种植业长久发展造成阻碍。因此,管理人员要积极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增加水稻产量,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1水稻种植技术优化

1.1水稻种植技术

1.1.1水稻种植准备

在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为提升种植质量,管理人员应从秧苗种植地的选择出发,确保土地在种植期间能疏松、透气。一般情况下,须保证田地中留有足够苗床,管理人员可以在每公顷的种植地中预留120平方米的苗床。其中,应保证种植土壤整体呈酸性且pH值在4.5~5.0之间。在水稻播种工作开始前,可以使用已经腐熟的有机肥提前处理水稻苗床。在选择苗床时,可以选择背风、地面较为平坦、灌溉水取用方便的区域。在苗床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碱性材料,可以选择提前发酵的100~200千克腐熟有机肥或1~1.5千克硫酸钾化学肥料。一般情况下,还需针对不同种子制作营养土。管理人员可以将90~100千克细土以及1千克旱育秧肥搅拌均匀,分别装入40~50个盘子内,并将拌细土洒在苗床表面。此外,还可以将1千克育秧肥直接撒在苗床上,并结合苗床实际酸碱度使用辛硫磷。在害虫防治过程中,可以依据苗床大小开展施肥工作[1]。

1.1.2水稻种植管理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科学实施浸种以及催芽。其中,要先将种子晾晒1~2天,充分激发种子的新陈代谢能力,还可以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各种病菌。为增强秧苗种植质量,要在软盘内部撒入适量营养土,使用设备开展播种,要保证每个孔内都有2~3颗种子,在播种完成后要使用细土进行覆盖,并将已经播种完毕的软盘放置于苗床内,育种人员要及时为苗床补充水分,使种子能在良好环境内生长。此外,管理人员需全面考量苗床的温度以及湿度等情况,依据当地气候科学调整管理手段。在播种后的5~7天内,如果软盘内部土壤较为干燥,要适时补充水分,保证种苗能同时出芽。当该区域气温在6℃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工作。由于种子播种时间要比秧苗播种期提前15天,要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移栽操作。在苗床管理中,要保证保温膜内的温度适宜,如果保温膜内的温度超过35℃,可以在膜上留出1~2个气孔,确保种子能在良好温度条件下生长。在秧苗一叶一心到三葉一心的时间段内,可以使用生根剂等开展施肥,降低立枯病的影响。为保证旱育秧苗的质量,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种植区域内部的湿润程度,即便在种植水稻时,也要保证土壤的通气性,为植株发芽以及根系发育提供良好条件,全面增强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1.1.3水稻田间管理

在秧苗管理过程中,要在保证种植土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土壤的透气能力,避免土壤积水,利用有效的控温手段为水稻种植提供有利条件。水稻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获得氧气。基于此,需严格管理水分供应量,最好要早晚浇水。如果在早上发现植株叶片出现露珠,则无需进行补水。在水稻植株三叶一心的时间段内,要及时开展追肥操作,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粪水以及一定量的尿素肥料浇灌秧苗。此外,需在4月前后完成植株揭膜,减缓水分流失速度。

1.1.4现代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插秧工作,其中机械造作代替了原有的人工操作方式,可以极大提升水稻种植的生产效率,但该方法对插秧设备的要求较高,应严格管控植株移栽密度,为后续水稻生产提供保障。该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可以集中完成苗期管理工作,保证植株质量。其次,相较于人工插秧,机械插秧对播种数量的把控较为精确,在降低播种劳动强度的同时增强植株的利用效率。再次,该技术的植株密度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使用量,保证水稻产出质量。

1.2种植技术优化

1.2.1种植优化

为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大对于叶龄的重视力度,依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在其最佳栽培期完成水肥管理等工作,全面增强水稻种植质量。在种植技术优化后,管理人员能全面掌握农业生产成本,使水稻能充分满足种植要求,要在充分观察水稻叶龄后,划分专门的管理区域,针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要在明确其生长特点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品种。管理人员可以在水稻观察区域将叶龄直接标记在叶片上,为后续种植观察管理工作提供便利[2]。

在观察水稻生长状态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明确叶龄对水稻的实际影响,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完成优化工作,全面增强水稻种植收益。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利用该技术判断水稻实际生长状态,及时发现水稻种植的不利因素。一般情况下,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田地光照管理以及水肥管理等。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究不同因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在其不同生长时间段内使用合适的诊断技术,为水稻植株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1.2.2施肥优化

为提升水稻施肥效果,管理人员要明确肥料对水稻种植的重要性,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确保水稻施肥工作能高效完成,要利用合理的施肥操作满足植株的营养需求。在全面分析水稻施肥工作后,可以针对植株的不同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例如,可以在水稻移栽工作完成的第10天后,追加第一次肥料,满足植株对于养分的要求。在此时间段,管理人员主要使用的肥料为有机肥。与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可以全面提高植株整体品质,使其能快速生长。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使用的有机肥有动物粪便以及腐熟物等,在使用前,先行发酵,后开展施肥等工作。此外,为增强施肥效果,要将有机肥与化学肥料进行配比后使用。为获得良好种植效益,可以使用80%的有机肥以及20%的肥料,在水稻返青期,可以使用20%的有机肥以及80%的化肥。在实际施肥管理工作中,应依据植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肥料,为后续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在有机肥料使用过程中,其种类、使用数量等都会对最终的植株产量产生影响。从植株生长所需元素方面分析,其生长需要较多氮、磷以及钾元素。其中,氮元素的含量将会对后续种植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合理调整肥料中各元素的含量,为植株生长提供保证[3]。

1.2.3病虫害防治优化

在水稻植株种植的各个流程中,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优化,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质量。从实际情况看,可以将病虫害防治与水稻控苗进行融合,增强植株种植质量。在传统水稻种植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分蘖的问题,其本质上是指植株在近地面处出现分支,该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产量,并在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植株倒伏的问题。针对水稻分蘖情况,要在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的基础上,做好水稻控苗工作,依据植株实际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明确其使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利用精细化管理掌握稻田情况,为农业高质量生产提供保障。此外,为降低病虫害对植株的影响,要从植株生长阶段开始,实施全过程的病虫害治理工作。首先,要针对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明确病虫害防治与植株产量之间的关系,全面掌握防治技术。其次,在植株种植工作中,要开展合理的水肥管理,使植株拥有较强抗病能力。最后,在出现病虫害问题后,要第一时间处理病原,增强植株整体抗病能力。

1.2.4灌溉除草优化

除草工作是种植技术优化的关键之一,管理人员要合理运用该技术,提升植株生长质量。通常情况下,除草工作可以与灌溉工作同时进行。首先,在进行水稻灌溉优化时,要严格处理水稻水源,部分水源内部拥有较多有害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在灌溉开始前,要深入分析灌溉用水,保证水源清洁程度,进一步提升植株生长质量。此外,要依据植株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例如,在水稻返青期,可以使用渗水灌溉的方式完成灌溉工作;在水稻够苗期,及时开展晒田等工作;在植株受穗期,要保证土壤内的水分情况;在植株收获前15天,就要停止灌溉。在除草工作中,要重视化学药剂的使用。在传统的除草工作中,管理人员主要使用除草剂,该方法使用成本较低,但在长时间使用化学药剂后,杂草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耐药性,化学药剂也会对周边土壤以及水源产生影响。管理人员可以使用秧田除草剂,其对周边土壤以及水源的影响较小,可以获得较好的除草效果。并且,在选择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保证该工作能高质量完成[4]。

1.2.5田间管理优化

田间管理对植株种植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大对于田间管理的重视力度,提高其科学性与实效性。一般而言,该工作一般分为水分管理以及育苗管理。可以在充分考量稻田情况后,使用间歇性的灌水技术,使稻田内部形成浅水层,满足植株生长要求。此外,管理人员要在保障浅水层的同时,完成植株移栽工作,确保植株能在移栽过后保持存活,有效增加水稻整体产量。管理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严格管控田地酸碱度以及水分情况。与此同时,可以在水稻种子种植前,使用药液完成浸种工作,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2.1严选水稻品种

由于植株品种会对后期种植收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植株种植期间,要严格管控水稻种子的品质,依据当地科技水平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开展深度分析,选择与当地农业发展相符的植株品种。在此过程中,需实施多次种植实验,保证水稻整体含量。

2.2优化水稻苗床

苗床是水稻植株生长的关键,管理人员要依据其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苗床,确保其能在适宜环境下生长。由于水稻植株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地面平缓、养分充足的土地作为苗床。此外,在水稻苗床选择过程中,要关注土壤结块情况,对较大的土块进行处理,保证其符合植株生长标准。为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可以在种植不同秧苗时,选择不同的种植苗床。如果种植小秧苗,可以按照8~12平方米/亩的标准完成苗床准备。如果种植的是大秧苗,可以将苗床预留面积提升至16~18平方米/亩。

2.3土地规模种植

在水稻植株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源不集中、未能开展规模种植等情况,该类经营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种植收益。因此,管理人员需积极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流转体系,形成规模化的种植系统。首先,政府部门要全面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户利用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土地流转基金,依据现有规模发放补贴。其次,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保体系,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为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相关部门要加大流转流程的监管工作,规范土地承包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降低土地流转纠纷概率。

最后,在水稻种植优化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创建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团队,增强管理人员生产能力。可以由专业团队开展作物种植指导工作,利用培训班的方式增强其作物种植能力以及田间管理能力,使其能在当代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提升水稻产量。相关部门应发挥农业专家的引导能力,利用相关政策使专家学者为种植活动提供经验,并借此机会完成人才培养,扩大种植团队。此外,可以引导管理人员使用新型种植技术,全面优化种植以及管理水平,提高水稻种植产量[5]。

2.4农田设施优化

为提高水稻植株的种植收益,需加大基础建设水平,利用先进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出针对性的水稻种植规划,推动农业的高质量进步,首先,应完善水利部分的建设工作,利用新型灌溉技术以及节水设施优化排涝系统。其次,需开展粮仓以及水稻晾晒场所的建设,全面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最后,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使用补贴等方式,为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创造良好生产条件。

2.5完善种植体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生产效率低、农产品收益下降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全面激发管理人员生产积极性,从根本问题出发,完成农资体系的优化工作。同時,政府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全面完善农资体系,利用政策倾斜等方式,稳定当前市场价格。此外,要针对农产品采购市场实施监管,依据当前价格波动调整自身策略,为水稻种植收益提供保障,利用有效政策解决粮食价格低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完善惠粮政策,增强管理人员生产意愿,利用政策扶持的方式,改良种植技术,优化补贴政策,确保良种补贴等能落到管理人员手中。在此基础上,要引导管理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种植活动,使农作物种植向绿色、生态方向进步。

综上所述,在水稻作物种植过程中,需依据稻田情况开展规范化种植,增加作物产量以及品质。管理人员要从根本问题出发,避免操作不当而带来的影响。在政府方面,也要利用政策倾斜以及补贴的方式,满足国民对水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堵荣伟.水稻栽培技术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3,41(18):67-69.

[2]龙毅,李晓波.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J].种子科技,2023,41(09):43-45.

[3]林钢.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当代农机,2023(03):71+73.

[4]张启学.水稻种植技术优化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7):36-37.

[5]宋石.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10):80-81.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田间管理种植技术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水稻优化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