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家陪还不到两岁的小孙子枣枣,我们一起游戏,他也十分乐意。
我曾在一家店里買过一个安塞腰鼓,鼓其中一面画着两个快乐的孩子,秧歌舞蹈动作加腰鼓,十分可爱;另一面则没有任何图案,就是一小小的鼓面。为了提高枣枣的兴致,我总会将有两个小孩图案的那一面朝上,让他敲击。他却每一次都要求敲打另一面,次数多了,我悟到了,他是不忍心用鼓锤敲打那两个可爱的孩子。问他是不是这个意思,他不言语,但略点头。告诉他这只是个图画,没有关系,他也不会有任何表示。但他只要玩,仍然会选素白的那一面。
其后的一个细节更让我确信了人之初性本善。前几日就买了一把木制的玩具枪让枣枣玩。这是一种用短皮筋做“子弹”,可以通过扳动机关让皮筋弹射出去击中目标的游戏。玩具本身还配备一个用小木头片做成的微型“靶子”。后来,为了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手枪”的威力,以及击中目标后带来的愉悦,我就用他的塑料积木中的一个“司机”模型做靶子。结果,孩子拿到玩具枪后,一次都没有向那个“司机”“开枪”,而是不断地放“高射炮”。
孩子的世界原来如此澄明,而我们希望他们强大、占有的教育又是怎样逐步地深入人心的呢?
(摘自《羊城晚报》 阎晶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