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控质控策略分析

2024-05-19 19:53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突发性水体应急

王 勇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浙江 嘉兴 314100)

引言

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事故的影响是应急响应和灾后处置的基础。然而,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和复杂性,过去的监控方法和技术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监控质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形成原因

1.1 自然灾害造成的突发性水污染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常会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洪水。洪水可以冲毁污水处理厂和化学品储存设施,使大量废水和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此外,洪水还可以侵入土壤,使埋藏在地下的有毒物质浸泡到水中。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会迅速扩散,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外,地震也可能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地震会引发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污染附近的地表水;还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和化学品工厂的损坏,使污水和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1.2 人为原因造成的突发性水污染

除了自然灾害外,人为原因也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重要形成原因。常见的人为原因包括事故泄漏、工业事故和恶意投放废弃物等。事故泄漏指的是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有害物质泄漏。如化学品储存罐出现破裂,导致大量化学品流入水体。这种情况下,有害物质的浓度会迅速增加,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毒性影响。工业事故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比如,一些工厂不当处理产生的废水,或者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品质[1]。另外,恶意投放废弃物也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一些不法分子会将废弃物非法倾倒到水体中,或者将有毒物质散布到河流或湖泊。这些行为会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2 突发环境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现状

2.1 应急系统组织制度缺失,职责交叉重叠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环境质量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环保、水务、水文、市政、疾控等部门的合作是确保水体环境质量得以维护的关键所在[2]。然而,在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各部门缺乏足够的协作能力。在危急时刻,各部门未能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无法迅速响应,无法有效地进行应急合作。这导致了事故处理时效的延误,给水体环境质量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其次,职责不明、分工混乱也是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涉及的部门众多,但往往存在职责不清晰的情况。各个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导致工作重复、工作内容交叉、责任推诿等问题的出现。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应急资源,也影响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效果。

最后,在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中,监管部门的责任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是监管失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监管部门对于事故的预防控制不够到位,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跟踪。这导致事故后期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水体环境质量的恢复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2 应急监测多头并用,缺乏统一协调

目前,对于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控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如当水源地遭受污染时,环保部门会派人进行监测与检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同时,水利部门会介入调度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公安、消防等部门也会参与到处置工作中。虽然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方式有助于整体资源的调动和协同作战,但也让应急处置工作变得复杂而烦琐[3]。由于多种方式同时实施,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导致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不畅通、协作困难。不同部门和单位可能会根据自身职责和操作流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导致信息交流和沟通不畅,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挥调度。此外,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进一步加剧了应急处置工作的混乱局面。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应急措施,针对特定事件的处理不够及时和有效。因为各个部门和单位在面对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件时,往往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得应急措施可能无法迅速适应事件的特点和变化,导致处理不够及时和有效,增加了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风险。

3 突发环境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3.1 应急监测车

应急监测车通常配备有各类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包括水质采样器、水质分析仪、气象监测仪等。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pH值、溶解氧等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来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扩散情况。同时,应急监测车还可以通过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事故现场周边的水体进行高空监测,提供全方位的环境数据。应急监测车不仅具备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现场部署方面也有一定的特点[4]。通常配置有紧急应对设备和物资,如生活用水、防护装备、紧急处理药剂等,以应对突发环境水污染事故带来的紧急需求。此外,应急监测车还配备了通讯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将实时监测数据迅速传输到指挥中心或相关部门,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决策的迅速制定。

3.2 仪器分析法

3.2.1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在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中,准确监测是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的基础。哈希DR3900作为一款可靠而且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其内置多种曲线设计,使其能够检测多种金属离子和其他指标。因此,无论是环境保护部门还是监测机构,在处理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时,都可以选择哈希DR3900来进行精确监控,以保障水体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2.2 阳极溶出伏安法

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在一般电位下,被测金属离子部分被还原为金属,溶解在微电极表面或从微电极表面分离出来。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微电极上的金属氧化,产生氧化电流[5]。根据氧化电流的强弱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含量。阳极溶出伏安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并观察其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强度变化,从而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

3.3 应急现场便携式仪器分析方法

3.3.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被测量的物理或化学参数转化为可观测信号的器件。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传感器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监测结果,从而为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6]。

3.3.2 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是一种将样品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方法。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常用的光谱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吸收、散射或发射光的特性,来确定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光谱技术具有无需样品前处理、实时监测等优点,在应急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到准确的水质信息。

3.3.3 流动注射分析法

流动注射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自动化实验技术的分析方法,通过在流动体系中引入样品、试剂和载体流体,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自动混合、反应和检测。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中,流动注射分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浓度。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于现场实时监测。

4 应对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4.1.1 建立健全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体系包括了事前的监测系统、事中的监测手段和事后的评估机制。事前的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建设遥感监测系统等手段,实时监测水质情况,预警水污染的发生[7]。事中的监测手段则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人员,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精准的监测,以便及早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事后的评估机制则需要对事故的影响范围和损害程度进行评估,为事后的修复和赔偿提供科学依据。

4.1.2 加强事前预防和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源的排查和监管,严格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企业和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和排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环保方案,并定期进行自查自纠,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事故,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使员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4.1.3 建立健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面对事故时的“蓝图”,包括组织结构、处置流程、物资准备和人员调度等方面的内容。政府部门应牵头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形成紧密的合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各级部门和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一旦发生水污染事故,政府应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事故处置和污染源控制。同时,要依法追究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惩处。

4.2 优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控质控点位布设

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的水污染事件,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合理布设应急监控质控点位至关重要。

首先,应根据地理环境、水体分布和环境脆弱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应急监控质控点位。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较多的区域,应考虑设置监测站点,以便及时发现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于距离工业区、化工厂等潜在污染源较近的区域,也应设置质控点位,以确保实时监测情况。

其次,应急监控质控点位布设还应充分考虑现有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8]。应该选用高精度、高灵敏的监测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质控点位的实时监测。

再次,应急监控质控点位布设中还应考虑人员配备问题。应有专业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质控点位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以便在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协同工作。

最后,应加强应急监控质控点位布设的动态调整。随着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的变化,污染源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及时调整监控质控点位的布设,确保覆盖范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3 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加强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网络是非常关键的。这个网络应包括各种监测设备、传感器和监测站点,以实时监测水质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监测设备应当具备自动化、远程控制和高精度等特点,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监测网络还应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共享监测数据,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其次,加强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还需要提升监测方法和技术的研发创新。新型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和海洋生物监测等,可以为事故监测提供更全面的实时数据。此外,还可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加强突发性环境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包括监测设备维护和更新、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的开发等方面。

5 结语

突发性环境水污染引起了社会和人类的广泛关注,应急监控质控在水体污染应对措施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立具体且完备的应急监控质控系统,对于保护水体质量、维护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应急监控质控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突发性水体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