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视域下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4-05-18 08:56杨海洁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装设计服饰

杨海洁

(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梧州,54320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指示,激发本土文化创新,保护地方非遗是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岑溪市牛娘戏作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桂东南文化魅力,在广西乃至全国的地方戏曲史上拥有一席之地。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本土非遗牛娘戏的传承为出发点,结合本土非遗资源传承和开发背景,将牛娘戏文化及服饰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教学,旨在突出地方服装专业教学特色,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传承和发展地方非遗“牛娘戏”,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一、发展情况

2007年,岑溪牛娘戏被列入广西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梧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岑溪市以牛娘戏为主要特色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2年5月,岑溪市一首《阿哥阿妹唱山歌》牛娘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鸣惊人。目前,岑溪市积极打造以牛娘戏为主体的特色文化品牌,成立了岑溪市牛娘戏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打造了80多个牛娘戏剧目品牌,建立起南渡镇、马路镇、糯垌镇、水汶镇等九个牛娘戏传承基地。作为桂东南地方戏曲代表,牛娘戏虽在央视亮相,但与著名的粤剧相比,其知名度、传唱度不高,且传唱范围局限于两广地区。

通过走访调研岑溪各剧团,发现牛娘戏服饰发展面临以下困境:一是角色服饰单一,牛娘戏服饰缺乏设计元素变化,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出现断层,服饰缺少牛娘戏元素之间的连接,难以实现牛娘戏各个角色的服饰创新;二是牛娘戏服饰设计的人才匮乏,没有专业的服装设计团队为牛娘戏量身定制服饰;三是牛娘戏剧团历年来只重传唱,对各个角色行当的关注不多,各角色行当缺乏更新,导致牛娘戏服饰的创新设计跟不上时代发展。

如今,牛娘戏服饰已定型,服饰的元素取决于牛娘戏的角色。角色不同,服饰的元素则不同,其蕴藏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因此,牛娘戏服饰设计点颇多,可设计的领域范围极广。但无论是牛娘戏服饰的款式、色彩还是图案,都需要综合本土元素进行设计。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开设有服装设计、制图和工艺等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融汇、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优秀的本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学生忽视,珍贵的本土非遗迫切需要被挖掘和传承。

二、融入价值

牛娘戏文化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和当地文化可以为牛娘戏服饰的设计和改良提供资源素材。将岑溪牛娘戏的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能够为牛娘戏服饰设计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同时有利于提高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的自信和时代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尊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背景,将牛娘戏服饰文化的开发与设计落足于我校服装专业,将牛娘戏服饰文化作为服装设计课程资源,并融入服装教学实践过程,对非遗传承、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一)凸显地方教学特色,助推教学改革

牛娘戏服饰风格独特,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将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有助于优化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将牛娘戏的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起来,能够凸显我校服装专业教学特色,为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让服装设计更具内涵、更有意义。

(二)增强学生能力,推动本土非遗传播和传承

学校既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又是传承非遗的平台。学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培养出传承优秀本土非遗的人才。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双重发展:一是知识技能方面,牛娘戏服饰文化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土非遗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更多服装设计和制作技巧,获取更多相关理论知识;二是情感方面,通过了解和学习牛娘戏服饰文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有利于传承牛娘戏文化,传播优秀的本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

(三)开发与创新牛娘戏服饰文化,实现社会应用价值

在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中融入牛娘戏服饰设计的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热情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牛娘戏,从戏曲中寻找牛娘戏服饰元素与其蕴藏的文化符号,制作出符合剧团需求的牛娘戏服装,有助于实现牛娘戏服饰文化的开发与创新。学校利用当地的文化馆、艺术展馆、地方特色陈列馆和校园陈列室及校园各大主题活动等,进行牛娘戏服成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为本地牛娘戏剧团提供演出服,助力牛娘戏的推广,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服饰设计与制作服务。

三、实施路径

将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绝不是将本土非遗生搬硬套,而是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1]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通过牛娘戏置入情境、项目任务驱动、打造“专业双师+传承人”团队、组织团队创新探究、多元评价、多方联动等教学实践,构建“文化认同—课堂实操—展示展览—综合评价—实践应用”的教学路径,如图1所示 ,以突破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对继承和发扬牛娘戏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促使课程教学形成广泛、持续的影响力。

图1 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路径

(一)牛娘戏文化置入情境,提高文化认识,达到文化认同

国家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得以充分展示,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我校在课堂上将牛娘戏置入情境教学,让学生观看牛娘戏的表演视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等网络平台搜索“牛娘戏”的相关知识。同时,教师可集体组织学生或让学生自行实地到当地社区、剧团观看本地牛娘戏剧表演,与剧团演员沟通交流。通过观看牛娘戏表演和欣赏其服饰,学生对牛娘戏服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这能够提高学生对牛娘戏服饰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设计牛娘戏服饰的思维,达到文化认同的效果。

(二)项目任务驱动法玩转课堂教学,打造专业特色

在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中,以独立的牛娘戏曲主题开展项目式教学,将牛娘戏服饰设计的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划分为不同的子任务,旨在突出设计重点,突破创意设计难点。该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项目一是了解牛娘戏服饰,对调研岑溪牛娘戏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介绍,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服饰的传统工艺和设计理念;项目二是了解岑溪牛娘戏服饰主要元素,分析岑溪牛娘戏服饰的图案、色彩、面料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提取其独特的元素;项目三是牛娘戏服饰设计,指导学生将所提取的岑溪牛娘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起来,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服装作品;项目四是唱响牛娘,将制作好的服装成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最后服务于戏曲传唱。以项目二为例,在教学中将牛娘戏服饰文化按照其元素图案设计、色彩构成、款式变化、服饰材料划分项目子任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岑溪牛娘戏服饰的款式、面料、图案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牛娘戏服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根据独立的牛娘戏曲主题布置相关学习任务,让学生尝试将牛娘戏服饰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以丰富学生的设计思路,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进度上,教学难度设计应呈阶梯状,教师应明确项目教学的课时,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得作品完成度较高,能较好地呈现教学效果。

(三)打造“专业双师+传承人”团队,规范标准,协同育人

基于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实践属性,打造“专业双师+传承人”团队是其课程教学的重要步骤,具有规范课程标准的作用。在团队组建的基础上,规范标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团队的服装专业教师应是具备教师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课程教学中相互配合,通过现场授课、实地考察和共同合作三种方式协同育人,精准培育服务牛娘戏服饰文化建设的接班人。一是积极引进牛娘戏传承人现场授课,为学生讲解牛娘戏文化发展和服饰重点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剧本的创作主体、人物特点、表现效果、舞美效果异同,对疑点问题单独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岑溪牛娘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二是双师团队与牛娘戏传承人进行实地考察,到本地各社区、各剧团和牛娘戏传承基地听取演员关于牛娘戏及牛娘戏服务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对牛娘戏服饰设计进行分析和记录,为后期教学积累宝贵材料。三是双师团队与传承人共同制定岑溪牛娘戏服饰设计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合作编制《牛娘戏服饰设计》校本课程辅助资料,形成牛娘戏服饰文化课堂教学的新规范、新标准。

(四)组织服装设计团队创新探究,展示教学成果出成品

牛娘戏服饰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新探究,分主题设计创作作品。学校为学生作品提供平台展示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检验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是学生学习、自我认可和成长的重要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契机。[2]其具体的展示平台形式包含三种:第一,在校内文化宣传栏展示学生课堂设计作品;第二,在学校展厅进行牛娘戏服饰专题教学成果展,展出学生设计的牛娘戏服饰成品;第三,在地方文化馆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为满足课堂“传承与创新”和课程思政实施的需要,我校通过参加广西职业教育技能周活动、传承合作等方式,将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与弘扬本土非遗文化的活动联系起来,与地方戏剧团及牛娘戏传承基地项目对接,保障使学生设计的牛娘戏服饰有文化背景、有市场需求、有展示平台、有评价反馈,以助推本土非遗传播与传承,服务地方文化。

(五)多元综合评价,检验教学效果,打造精品牛娘戏服饰

首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多元化。这不仅包括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如牛娘戏服饰的历史、特点和风格等,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评估,如缝纫、剪裁和设计等。此外,评价体系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传统牛娘戏服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其次,教学效果的检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定期的阶段性评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困难,从而调整教学方法或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最后,中职学校应加强与地方剧团及传承人的合作。通过课程实践项目,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学生设计出既符合传统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牛娘戏服饰。同时,在多元化评价中,我校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各类设计比赛,接受牛娘戏剧团和社会广泛人士的评价。

(六)多方联动,助力文化推广,服务牛娘戏传唱

首先,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协作,加大对牛娘戏服饰文化的宣传力度。政府、学校和社会可定期联合开展牛娘戏服饰设计大赛,由团队专业教师、牛娘剧团成员、企业人员共同担任评委,保证比赛成果质量,以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学校应每学年开展一次校内牛娘戏服饰专题时装秀,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和推广本土非遗文化。

其次,中职学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牛娘戏的传承和推广。学生可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牛娘戏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学生可以设计更具时尚感、实用性的牛娘戏服饰,为演员提供更好的表演装备;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打通线上线下平台,为牛娘戏的宣传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最后,学校应加强与本地牛娘戏剧团的深入合作。通过与本地牛娘戏剧团开展合作,学生能够参与剧团演出服饰设计及制作过程,为剧团演出服务。同时,根据群众实际的反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利于实现牛娘戏服饰实际的创新应用,提升牛娘戏舞台效果,助力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牛娘戏服饰是传播牛娘戏文化、彰显本土非遗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构建一条将本土非遗元素融入中职服装设计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旨在凸显专业教学特色,提升服装专业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创新发展牛娘戏服饰文化,解决牛娘戏发展的服饰需求,推动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助力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服装设计服饰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