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流行病学与防治

2024-05-18 04:04王文卿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养禽禽类致病性

文│王文卿 (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禽流感即禽类流行感冒,是一种由禽流感毒引起的禽共患病,具有高致命性和高度传染性,对家禽产品的安全和养禽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禽流感不仅会感染家禽和水禽,还可能传染给猪等哺乳动物和人类,特别是那些接触过患病家禽的养禽场工作人员易被感染。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归类为A类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因此,建立健全的禽流感防治方案对于维护人畜健康安全、减少养禽业的经济损失、促进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措施,旨在为预防禽流感发生、降低经济损失、推动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意见。

一、禽流感流行病学

禽流感主要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间接接触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传播。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禽类、禽类排泄物、污染的场所和禽类产品而感染病毒。感染后的患病禽类释放的禽流感病毒能污染环境、食物、饮用水等,引发大规模的禽流感流行,威胁禽类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禽类感染禽流感主要表现在呼吸、消化、神经和生殖系统中,病毒可通过患病禽类的不同部位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给易感禽类。养禽场工作是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因素,养禽场工作人员在与禽类接触时要注意预防感染。

禽流感的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因为这时候鸟类迁徙活动频繁,容易造成病毒传播。候鸟迁徙、禽类市场流通以及家禽养殖业的国际贸易都可能成为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途径。因此,预防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对于保护人畜健康和维护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遗传变异性,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产生新的亚型。这种变异能力使得禽流感病毒具有潜在的疫情暴发和流行风险。禽流感不仅可感染家禽和水禽,也能感染野禽、鸟类、人类和哺乳动物。家禽一旦感染禽流感病毒,患病率和死亡率通常较高。

禽流感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禽类的种类、日龄、性别、品种、营养状况、免疫水平以及养禽场的管理水平等。不同类型的家禽受到禽流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导致生产性能和生长性能下降,甚至引起大规模死亡事件。例如,禽流感感染下的蛋鸡可能产蛋量显著下降甚至停止产蛋,对蛋鸡的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感染禽流感的肉鸡可能会导致鸡肉品质下降,出栏时间延长,生长周期增加,从而降低肉鸡的生长性能。

二、临床症状

禽流感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

1.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为真性鸡瘟,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导致禽类大规模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感染火鸡,其次是鸡,而鸭等其他禽类也容易受感染。患病禽类表现为头部浮肿、脚部鳞片出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同时伴有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死亡率可高达100%。这导致禽类养殖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2.低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会导致禽类出现较轻微的感冒症状,如咳嗽、打喷嚏,以及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食欲减退等。禽类患上低致病性禽流感后,其饲料利用率会下降、食欲减退、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生长速度减缓、生产效率降低,但相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其死亡率较低。

3.无致病性禽流感。无致病性禽流感对禽类通常不会引起明的呼吸道症状。禽长期携带这种病毒并排放至周围环境中,这有助于禽类产生对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增强它们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三、诊断方法

禽流感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等。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和类型,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病毒分离。通过从患病禽类的呼吸道、粪便等样本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并通过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确诊,这两种方法可以检测出血清中的禽流感病毒抗体。然而,由于禽类接种疫苗后也会产生类似抗体,因此无法明确禽类血清中的抗体是通过疫苗接种还是病毒感染产生。

2.病毒抗原检测。使用免疫荧光法(IFA)或免疫组化方法对禽流感病毒的核心蛋白(NP)或表面蛋白(HA、NA)进行抗原检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认禽类的感染情况,进一步指导相关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3.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扩增和检测,可以确定禽类血清样本中是否含有禽流感病毒。这一技术可用于确诊禽流感,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四、防治

1.隔离和检疫措施。禽流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高发病率,尤其高致病性禽流感还存在高死亡率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禽类感染禽流感,应立即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上报情况,并按照相关动物疫病控制规定对养禽场内的受感染禽类进行管控、隔离,并进行禽流感的诊断。对患病禽类需要进行淘汰扑杀,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避免禽流感的大规模传播。此外,动物防疫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禽类交易市场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公共卫生和动物健康安全。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必须对所有家禽进行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皮下或肌内接种。在接种疫苗时,必须严格遵循疫苗注射标准,接种后需要监测家禽的抗体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疫苗补接,以确保接种效果最佳,有效预防禽流感的感染和传播。同时,要及时了解当地禽流感病毒亚型的变化情况,兽医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需要及时研发针对不同亚型病毒的新疫苗,以提高家禽群体的免疫力。

3.卫生安全管理。养禽场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场内的消毒工作,通过消毒可有效降低笼舍和工作间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人类和家禽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在进行消毒时,应选择适合养禽场生产养殖的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消毒液浓度,避免因浓度过高而导致动物误食中毒。此外,进行消毒时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品,以防止有害微生物对消毒药品产生耐药性,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在进行禽舍清洁和消毒工作时,也要定期清理禽舍内外确保全面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同时,需要减少家禽与野禽的接触,防止野禽传播病毒给家禽。饲养员和兽医等工作人员在接触家禽之前应严格消毒并更换清洁衣物,确保禽舍内家禽的安全。运送饲料和养禽用具的车辆也应在进出养禽场前后进行严格消毒,可采用喷洒消毒药液等方式。另外,及时对饲喂家禽的饲料和饮水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可以利用紫外灯进行消毒,以预防病毒的传播。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养禽场的卫生水平,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4.早期诊断和报告。提高养禽场内饲养员、兽医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对禽流感的识别和监测能力,在候鸟季节性迁徙前提前监测家禽体内禽流感病毒,加强健康监测和血清学监测,及早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报告,以便对家禽进行有效的隔离。

5.个人防护措施。加强自身日常防护,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避免到禽类市场等高风险区域。

6.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以及养殖场内饲养员、兽医师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教育,提高防控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避免传染和感染。

五、结语

禽流感作为一种具有重大流行病学特征的传染病,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养禽场的饲养员、兽医、疫苗研究人员等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禽流感的发病机制、最新病毒变异信息和疾病防控知识。通过加强不同层面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暴发和传播,从而保护禽类健康和人类健康。建议加强对禽流感的监测和诊断能力,及早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同时,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提高禽类的免疫力,有效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此外,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和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重视员工的健康和防护意识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禽流感的影响,维护禽类养殖业的稳定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猜你喜欢
养禽禽类致病性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禽类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如何防止养禽免疫失败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养禽场防止免疫失败的几项措施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