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4-05-18 04:04刘汉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肠炎病鸡雏鸡

文│刘汉开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内规模化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鸡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随之而来的疾病问题也逐渐严重。其中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场的常见高发疾病,鸡场发生该病后会在鸡群中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危害。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有很高的发病率。雏鸡较易感染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病鸡会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问题和饲养管理方式是造成鸡群感染该病的主要因素。鸡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过大、免疫不当及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均可导致鸡的抗病能力降低,从而促使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而且鸡大肠杆菌病常与各种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一起发生,造成混合感染,产生的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且难以诊断,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养殖人员应掌握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预防措施,有效防止该病在养鸡场内的发生和传播。

一、病例情况

2022年1月,山东日照某养鸡场新购入4000只鸡苗,养至22日龄后发现部分雏鸡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和腹泻等症状,并且疾病在整个鸡舍内迅速传播。该场养殖人员发现病情后迅速实施隔离措施,并在鸡舍内部进行全面消杀。针对病鸡使用强力霉素、土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病情逐渐加重,雏鸡的发病和死亡数量不断上升。随后将该病情上报给当地疾病防控中心,专业兽医在养鸡场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养殖场存在卫生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过大等问题,而且该鸡群还未进行严格的免疫接种。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通过科学的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二、流行病学分析

大肠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鸡舍各处、鸡体表和体内普遍存在。通常情况下鸡群自身抵抗力较强,该致病菌不会发病,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任何品种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较典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寒冷潮湿的冬末春初季节更为常见,雏鸡的易感性最强。该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黏膜等方式感染,也可通过交配和种蛋传播,当鸡群与被污染鸡舍内的设施接触也会造成感染。

三、临床症状

调查发现,鸡群病例初期,大多数发病鸡出现精神不佳、食欲废绝、快速消瘦、翅下垂等症状,有的病鸡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不愿走动;发病2天部分病鸡开始腹泻,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的水样粪便,肛门周围污秽不堪且体温很高,病鸡严重脱水;发病后期,多数病鸡无具体临床表现,体表较苍白无弹性,羽毛凌乱不堪,因极度脱水致死。该病不仅发病快、传播速率快,而且有很高的致死率。急性感染的病鸡表现为没有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最长发病时长为半个月。

四、病理剖检

挑选12只病死或濒死雏鸡进行病理剖检观察,发现鸡表面皮肤干燥无弹性,极度消瘦,存在淤血和出血现象。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系统,病鸡气管内有明显出血点且存有泡沫样黏液。打开腹腔流出透明的黄色液体,心脏外膜表面有白色渗出物附着,并且带有暗红色出血点,心包膜明显增厚、变性粗糙,心包内蓄积大量液体。肝体积显著增大,表面淤血有坏死灶,表观因肿大而变形,而且肝表面带有暗紫色出血点。部分死鸡脾肿大并带有出血点,且附着许多白色的坏死灶。肺表皮有一层纤维素样渗出物,周围存在大量黄色液体。病死鸡肠道病变很严重,小肠和十二指肠壁严重出血,肠黏膜大量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肠内充满了黄白色恶臭内容物。专业兽医根据流行特点、病鸡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初步将其诊断为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五、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析。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原微生物,将采取的病鸡心、肝、脾、肠道等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处理病料后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划线接种,37℃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当平板上长出灰白色细菌菌落时,将该菌落转接至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再培养2 4 小时,结果发现,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粉红色、光滑圆润、大小整齐的小菌落;将菌落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箱培养24小时,长出黑紫色且带有金属光泽的圆形小菌落。

2.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学中最常见的鉴别方法是革兰氏染色法。首先将病料处理后滴在载玻片上,固定后用结晶紫染色1分钟,用双蒸水冲洗,加碘液染色1分钟,双蒸水冲洗后吸干水分。然后用酒精进行脱色,并用水冲洗,吸干水分。用番红染色1分钟,双蒸水冲洗,干燥后滴上香柏油进行油镜观察。结果发现,通过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菌体为两端钝圆,带有芽孢和荚膜的短杆菌。

3.生化试验。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挑取黑紫色带有金属光泽的单菌落进行生化试验检测。将菌落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中,不分解硫化氢、产气产酸;该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培养会出现浑浊,瓶底有灰白色沉淀且带有粪臭气味。该菌可以发酵为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且不分解尿素、不产生气体以及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将该菌株确定为大肠杆菌。

4.药敏试验。把普通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菌落在常规试纸上进行药敏试验检测。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细菌培养物后制成悬液,均匀涂抹至琼脂平板,经室温干燥处理后,取抗菌药物试纸置于该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左右,然后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六、治疗方法

通过上述各种检测方法确诊为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目前对鸡大肠杆菌病的常用治疗药物是抗生素,大肠杆菌对呋喃类和磺胺类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较高,但经常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应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掌握药量和药效。针对本次病例选择将新霉素和呋喃唑酮混入饲料,连续饲喂5天,针对病情较重的病鸡可肌内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连续治疗一段时间后,该群病鸡症状有所减轻或治愈,该鸡群生理机能逐渐恢复,同时淘汰生理障碍鸡。有大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草药对防治大肠杆菌有很强的疗效,不仅治疗率很高,而且绿色、无毒无害,满足了人们对肉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对病鸡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环境清洁卫生,加强杀菌消毒管理,保证饲养环境干燥、温度适宜且通风良好。而且还要加强饲养员的专业素质管理,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开展养殖工作,加强对病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

七、预防措施

1.加强消毒管理。首先应做好消毒管理,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养殖人员应该针对鸡场布局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在鸡种引进前后,对鸡舍墙壁、地面、料槽等用NaOH进行喷洒消毒,特别要检测饲料和饮水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在该病高发时期,应增加消毒次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对进出鸡舍的养殖员也要进行全面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首先保持鸡舍内环境温湿度适宜和良好的通风性。保证鸡舍环境干净卫生且气味良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异物滋生。及时清除鸡群排泄物,保持鸡舍用具无细菌污染,对粪便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改善鸡群饲养密度,保持每个鸡舍饲养密度适宜,防止鸡群因过于拥挤而发生应激反应,降低发病率。还应加强鸡群自身管理,采用营养全面的饲料饲喂种鸡,保证营养需求提高雏鸡身体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和抵抗力。还可在饲料中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降低雏鸡产生应激反应的概率,增强机体免疫力。在种鸡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员应定期监测鸡群的精神和进食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立刻隔离患病鸡,积极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

3.加强免疫管理。加强疫苗免疫,可通过接种灭活疫苗来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但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应在确定当地流行情况后再选择相应疫苗。同时还可通过定期预防性投药的方式来减少鸡群应激反应,防止继发各种疾病。根据该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和发病特点定时在鸡饲料中添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避免疾病的发生。还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应定时更换药物,不能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

八、结语

综上所述,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和生长发育水平,极大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因此,养殖户应加强鸡群的日常管理,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干净,不给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机会。还要合理控制舍内温湿度、饲养密度,为鸡群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户的专业培训,一旦发现病情,立即进行隔离管理,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传播,减少鸡场的经济损失,保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肠炎病鸡雏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优选雏鸡四法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