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丹凤
(上林县农田建设服务站,广西 南宁 530599)
农田水利对于农田灌溉、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影响作用,水利工程不仅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条件,也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民生经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否合理,关乎到民生经济、效益的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做好排水、灌溉、防洪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做好科学管理,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为地区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起到推动性作用[1]。
自从2005 年起,政府开始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行相关政策;2009 年财政部、水利部联合打造示范基地;后续的中央文件中,要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指出未来要加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创新管理和维护机制,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扩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渠道。针对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还应重视其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各项目有充足资金,工程能够顺利落地;完善管护机制和人才组织结构,出台相应条例,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2017 年的中央文件中,再次提出推动农业发展,强调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达标。国家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根据历年各地政府对于工程的投入情况来看,国家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地方政府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的农业建设资金持续增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支撑。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旧存有历史遗留性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体系,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含小型灌排沟渠、泵站等在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少、规模小,缺少管理单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灌溉等问题,此类工程以公共服务为主,需要具备防洪能力,为乡村农田灌溉提供保障,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各地政府根据惠农政策对农业下放补贴,成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灌溉渠、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此类建筑建设等级较低,难度系数不高,正因如此,实际管理过程中导致工程缺乏有效监管单位,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为后续工程设施运行埋下隐患。工程建设管理需要保证设施发挥自身功能,健全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与后期运行维护体系,通过公共权力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公共社会需求,提高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效果,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地点位于田间地头,监理单位因点多面广,监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未能及时整改,野外不利于混凝土养护,出现质量问题整改投资过大,很多施工单位不愿意整改,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彻底解决。主管部门对参建单位缺乏有效的处罚手段,参建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也仅能解除施工合同,未能对参建单位造成有效制约。
农田水利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管理存在如下的问题,表现为政府轻管理、重建设,导致管理流于形式。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数量多、分布广,极容易出现管理不当的现象。实际竣工后,部分水利设施运行不畅,得不到及时管制,也造成资源浪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归属不清的问题,无法找到明确的责任人,导致部分地区水利工程难以为继。经过乡镇领导变动影响,使得权属问题更加模糊[2]。进而造成工程设施产权和使用权分离,责任主体不明确,制约工程发展,降低农业收入来源。
近些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改革进程加快。尽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较多问题。表现为体制不完善,管理缺乏完整组织,导致管理随意性,民众对于工程建设和参与的兴趣较低,严重影响工程收益。部分地区农户建立的合作组织,对于监管缺乏意识,导致自身难以履行责任,造成部分区域工程无人监管。管理体系不适应工程体系,人员管理、运维积极性不高,地区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工程管理。造成产权不清、管理主体不明确等多项问题,使得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工作之所以难度较大,更多是因为缺乏专业人员,人员专业性不足,严重影响工程开展,导致各类事故发生。也增加了工程中的安全隐患,队伍专业性不足,团队内部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工程质量堪忧。
近些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改革进程加快。尽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较多问题。表现为体制不完善,管理缺乏完整组织,导致管理随意性,民众对于工程建设和参与的兴趣较低,严重影响工程收益。部分地区农户建立的合作组织,对于监管缺乏意识,导致自身难以履行责任,造成部分区域工程无人监管。管理体系不适应工程体系,人员管理、运维积极性不高,管理主体不明确等多项问题,使得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工作之所以难度较大,更多是因为缺乏专业人员,人员专业性不足,严重影响工程开展,导致各类事故发生。
项目建成后移交受益村屯进行管护,虽然制定了管护制度,但无配套管护资金,无法满足后续长期持续维护需求,当地财政较为困难,造成管护资金不到位,制度难以执行到位。受益村屯未能及时安排人员按照落实好项目建后管护职责,已安排管护责任人的工程,因责任人没有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影响管护积极性,进而影响项目持续发挥效用。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可以通过健全完善监督与管理体系进行实现。牵头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单位需理清自身管理责任,选派专业人员负责该工程现场管理和监督,同时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阶段提高综合监督能力,确保施工团队专业技能更强,能够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求。在施工现场需提前了解工程所在地环境,尤其对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而言,全面了解工程所属地区气候条件、周边地质要素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元素,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问题提出风险管理预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另外,严格对照施工建设方案和图纸内容进行工程管理,会同设计、监理单位,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如建设单位未及时完工则需要对照合同内容履行违约责任。
要明确工程产权主体和关乎主体,以往的农田水利缺乏管理组织,导致工程管理不善。按照工程功能和规模,确定好工程产权。避免将公共性质的工程转让,做好看护工作;细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机制,不违背法律要求的基础上,建立相关条例,保证农民合理饮、用水资源,形成完善的管理结构。针对工程与管理责任主体不匹配现象,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完善的条例,明确参与管理的各方权责,明确农村水利工程分级管理结构、主导人员等,将其权责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固定记录在规章制度中,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兼顾传统。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还需要推动制度改革,根据发展现状,考虑农田水利工程各种权限,设置好其所有权、使用权等,坚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指导。
工程建设与资金投入有密切关系,缺少资金工程难以建设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充足的成本,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营,政府和水利部门要提供财政支出。这笔款项通常需要向上级部门争取,依靠拨款获得相应的资金,用于建设工程。对此,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每年都会拨付一定资金用于工程修建。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需要紧跟国家政策,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积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进行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并与下方的管理部门做好衔接,保证政策对应项目,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困难的项目,则采用特殊有待政策,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审批手续,为工程建设提供专项渠道;资金仅依靠政府审批远远不够,对于部分偏远地区,还需要整合农民水利组织财力以及外界资本,将多方资金吸纳到工程建设中来,实现高效建设与管理。此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被调动,应保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根据建设实际情况,将资金合理分配,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补劳方式,调动更多元的资源为工程建设所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形成市场、政府协同的管理发展机制[3]。
为了达到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农田水利正常运行的目的,有关领域需要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改革效果。为了保障工程顺利进行,领导应具备责任意识,确定不同的管理机制以及岗位权责,保证岗位职责对应个人,有效落实责任管理。针对小型农田水利,采用承包、租赁等形式,交由第三方机构代为经营。针对分级水利管理,则采用分级管理,由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各级部门能掌握管理实际情况,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加强完善水利协会制度,制定科学的制度,实现农民自主管理。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组建社会力量,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保证监督公正透明。日常加强安全检查力度,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在作业期间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加大宣传范围,保证群众具备安全意识,沟通构建工程建设运行的氛围[4]。
此外,为了保证人员的专业性,需要解决人员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加强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强化人员专业性的同时,还应加强思想培训。通过开展水利工程理论、知识专项培训,增强其对农田水利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管理中,提高对工作的重视。人员专业性提升,离不开技能与职业道德培训,从意识角度入手,能够帮助人员铸牢质量意识,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保障[5]。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往往需要移交受益村屯进行管护,针对于此,受益村屯可以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保障农业生产生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水利建设与管理计划,明确区域建设的薄弱项,以及日常管理维护细则等等,对照水利工程管理维护方案和责任体系逐层、逐步落实,避免产生重复性工作和权责不一致、缺少责任人等问题[6]。要合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保护农民经济收益,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监督力量,让其成为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重要监督要素,充分解决周边农户生活以及农田灌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乡镇级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管理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对不同村屯水利工程作用发挥情况、养护维修情况等进行把控,及时选派专业人员进行巡逻和工程养护。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行工程动态监督,解决以往监督不利的问题。扩展工程管理深度,扩大管理范围,根据各区域主体特点进行管理和指导[7]。具体可以从硬件、软件等方面入手,设置自动监测、预警预报、定位系统等,提升工作质量,对工程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实现农户与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的模式,保证各方权限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施工管理中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不同地区问题的差异性,需要管理者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助力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各部门也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强化资金管理、科学划分施工体系,做好设计和监管工作,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使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调节地区水资源,改善灌溉、生态环境,推动各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