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研究

2024-05-18 08:20郑金成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原体遗传饲料

常 波,郑金成

1.定边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2.定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

了解疾病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微生物感染、营养不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外部因素以及毒素和有害物质等因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通过病因的全面了解,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出相应地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使用疫苗、优化饲养管理、改善饲料质量、优化环境条件、进行遗传改良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1 微生物感染及防控措施

1.1 病因分析

微生物感染是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细菌感染是常见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对畜牧业产生了广泛影响。举例而言,布氏杆菌引起的布氏杆菌病在牛羊中广泛传播,导致生殖问题和乳汁减产。产褥热则是由产褥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力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也是引发动物肺炎、胃肠炎等疾病的常见病原体。病毒感染也是畜牧业中常见的疾病病因之一。例如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影响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导致牲畜的饲养中断和贸易限制。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是对家禽养殖业的严重威胁,影响家禽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此外猪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家畜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也是引发动物疾病的常见病原体。真菌感染在畜牧业中虽然较为少见,但其引发的疾病却具有重要的影响。霉菌感染可以导致家禽、牛、猪等动物患上真菌病,如曲霉病和黄曲霉病,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另外,由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乳腺炎也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寄生虫感染是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中的重要病因之一。内寄生虫如回肠虫、蛔虫、钩虫等寄生在动物的肠道中,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贫血和生长受阻。外寄生虫如蜱虫、虱子、蚊虫等会引发皮肤病、血液传播疾病和寄生虫传播的传染病。

1.2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发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使其具备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制定定期接种计划,确保动物在关键时期获得充分的免疫保护。这样可以建立和维持动物的免疫屏障,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的暴发。不同疾病和不同动物种类可能有不同的接种方案和时间表,养殖者应根据兽医建议和相关指南制定适合自己养殖场的接种计划。有些疫苗需要在初始接种后进行多次的加强免疫,以确保充分的免疫效果。这通常涉及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重复接种,使动物获得持久的免疫保护。强化免疫程序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根据具体疫苗和动物种类进行,以确保接种的免疫效果持久和稳定。通过疫苗接种,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许多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然而,为了实现最佳的接种效果,养殖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疫苗,确保其对目标病原体具有良好的覆盖范围和保护效果。其次遵循接种方案和指南,确保接种的时间、剂量和途径正确;再次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确保其质量不受损害;最后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和免疫情况,以便追溯和监测免疫效果。

2 营养不良及防控措施

2.1 病因分析

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为饲养管理不当和饲料供给不足。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导致营养缺乏或不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饲养管理不当是指养殖者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善、饲喂不规范等问题。例如,不合理的饲喂计划和饲喂频率不足会导致动物长期处于营养不足的状态。过度或不足的饲喂量、不恰当的饲喂方式也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不合理的饮水管理、缺乏运动和不适当的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动物的摄食和消化吸收功能。饲料供给不足是指动物饲养过程中提供的饲料量不足以满足其营养需求。这可能由于饲料不足、饲料质量差或者饲养密度过高导致。当动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时,其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疾病。此外,饲料中缺乏特定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钙、磷等,也会导致特定的营养缺乏病。

2.2 合理饲养管理以及改善饲料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饲养管理,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饲料质量,促进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降低动物感染疾病的风险。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设施,及时清除粪便和废弃物,确保动物居住区域的卫生状况良好。此外,合理管理饮水设施和饲喂器具,保持其清洁和无污染,确保动物获得干净的饮水和饲料。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养殖者应定期检测和监控饲料的营养成分、微生物质量和霉菌毒素等指标。饲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其安全、卫生和适宜的营养配比。定期检测可以帮助养殖者发现和解决饲料质量问题,减少因饲料质量不佳而引发的营养缺乏病和消化问题。此外,合理的饲养管理还包括饲喂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合理的饲喂量和频率、动物的运动和活动空间、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养殖者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饲喂计划。饲喂量和频率应根据动物品种、年龄和生产阶段进行合理调整。提供充足的运动和活动空间有助于促进动物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合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有助于减轻动物的热应激和湿热环境对其健康的不利影响。

改善饲料质量是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另外一种途径。通过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合适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动物需要获得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因此,饲料应根据不同动物品种、年龄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配比,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均衡和充足。此外,饲料的质量和来源也应得到重视,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酶制剂、益生菌等。它们可以在饲料中补充和调整特定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效率。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可以弥补饲料中可能存在的缺乏或不足,确保动物获得全面的营养。酶制剂可以改善饲料中的纤维素和非淀粉多糖的降解,增加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益生菌的添加可以促进动物肠道健康和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功能。

3 环境因素及防控措施

3.1 病因分析

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拥挤和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及水源和水质问题。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状态,对其健康和抵抗力产生重要影响。拥挤和通风不良是在畜牧养殖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当动物在狭小、拥挤的空间中居住时,其容易相互接触,增加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拥挤还会引发应激反应,使动物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更易患病。通风不良也会导致湿度过高、氨气积聚和空气污染,增加呼吸道疾病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动物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高温会导致动物脱水、热应激和热衰竭,增加疾病的风险。相反,低温会使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湿度过高也会造成湿热环境,增加真菌和寄生虫疾病的传播风险;水源和水质问题对动物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动物需要充足干净的饮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消化吸收。如果水源不足或水质差,会导致动物脱水、饮水量减少和消化问题。同时,水源污染也会引发水源传播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3.2 优化环境条件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通风和温度控制,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养殖场的设计和规划中,应考虑动物的品种、大小、数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合理划分空间。为每个动物提供足够的舒适和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此外,合理划分和规划不同功能区域,如饲养区、休息区和排泄物处理区,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排除湿气、氨气和有害气体,维持适宜的空气质量。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考虑养殖场的特点和动物需求,确保空气流通畅通、温度适宜和湿度控制合理。合适的温度控制有助于减轻动物的热应激和寒冷应激,维持其生理功能和舒适感。通过使用适当的通风设备、调节空气流动和控制加热或冷却设备,可以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提供稳定的温度和空气质量。在优化环境条件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场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清理和消毒饲养设施、饮水设备和环境,清除污秽物和废弃物,降低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饲养场周围的卫生状况也需要得到关注,避免污染源的存在和传播。同时,合理管理饮水设施和饲喂器具,确保其清洁和无污染,保证动物获得干净的饮水和饲料。

4 遗传因素及防控措施

4.1 病因分析

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遗传易感性和遗传缺陷。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遗传特征和生理功能,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遗传易感性是指某些动物对特定疾病更容易感染或更难抵抗,这与动物的基因组和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一些品种或家系的动物由于遗传易感性较高,其免疫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某些牛品种对乳房炎症和泌乳障碍更易感,某些家禽品种对禽流感等疾病的感染易性也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动物的遗传背景选择适应性更好的品种或家系,以降低遗传易感性对疾病发生的影响。遗传缺陷是指动物某些遗传特征或基因突变引起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这些缺陷可能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能力。例如,某些犬品种易患遗传性眼疾、心脏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同样,某些家禽品种可能携带与生长发育异常或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遗传缺陷。遗传缺陷的存在使得这些动物更容易患上特定的疾病,甚至导致生命质量和寿命的降低。在畜牧养殖中,应进行遗传检测和选择,尽量避免或减少遗传缺陷的传递,提高养殖动物的整体健康和遗传质量。

4.2 遗传改良

通过选育抗病种系、进行基因检测和选择,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性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通过对不同品种或家系的动物进行长期选育,筛选出具有较高抗病性和免疫力的个体或群体。这些抗病种系具有遗传背景稳定、抗病性强的特点,能够在疾病暴发时更好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在家禽养殖中,通过选育抗禽流感的鸡种系,可以降低禽流感的发生率和病原体的传播风险。在选育抗病种系时,除了关注抗病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生产性能和经济性状,以保持动物的整体遗传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动物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了解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这有助于筛选出具有较高抗病性的个体,以及携带有益基因和遗传变异的个体,用于繁殖和选育。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快速、准确地评估动物遗传背景和预测其抗病性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基因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禽的抗病性,降低疾病风险。然而遗传改良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良。在实施遗传改良措施时,应综合考虑遗传背景、疾病压力、养殖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制定选育目标和选育策略,结合现代遗传学和生物技术手段,推动遗传改良的进展。此外,应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结语

通过深入了解动物疾病的病因,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潜在的疾病风险,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采取相应地防控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为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要实现有效的疾病防控,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兽医机构、养殖者以及利益相关者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此外,继续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研究投入,不断提升防控技术和手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应对新的疫情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病原体遗传饲料
非遗传承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