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艳
安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安陆 432600
绿色健康生活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于空气、水源、土壤等自然生态不被污染,创设一个天蓝、水清、山青、土净的生存环境,可见,良好的生态是绿色健康生活的先决,而传统畜牧养殖模式正是容易导致生态污染的因素之一。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一来可以有效改善畜牧养殖所引发的污染问题,二来可大大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降低其中的药剂残余与有害成分占比,为大众提供更为绿色、安全、优质的畜牧产品。
长期以来,在传统农耕文化以及现代快餐经济等的浸染下,不少养殖户依然受到落后养殖理念的影响,对于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在日常养殖中,滥用抗生素、乱丢污染物等问题仍旧存在,严重妨碍到畜牧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此,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进一步扩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使得更多养殖户熟悉、认可、运用这一技术,扭转落伍于时代的养殖理念,致力于畜牧养殖安全性、生态性的切实提升。具体要点如下。
一方面,要利用好新、旧媒体手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扩展宣传推广度,统筹线下与线上,既要致力于线下推广的针对性、直观性,又要兼顾线上推广的全覆盖、趣味性,让更多养殖人员认识到应用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重要性。在具体执行中,除了利用传统的分发科普资料、利用电视节目宣传、张贴宣传海报等常规推广方式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借助于抖音、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做好技术宣传。另一方面,考虑基层养殖人员的知识水平相对有限,在做推广工作时,还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立专门的技术推广小组,为养殖户供以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要点,在手把手、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中熟练应用这些技术。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养殖人员深入那些技术、设施比较先进的大型养殖场参观、考察,让他们亲眼看到应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所获得的效果与收益,方能自愿投身于技术的培训学习与应用实践中,继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推广效果。
畜牧业发展本身便是一项长期性工程,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涉及诸多方面、囊括诸多细节,也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成的,而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行情是关乎畜牧养殖业发展趋向的主因所在。因而,要想加快技术推广运用进程,必须做好基本的市场调研工作:一是要明确绿色畜牧产品现阶段的市场销售行情以及日后的利润空间,将调研结果汇整为清晰明确的数据,养殖户透过这些数据便可知晓生态畜牧养殖的广阔前景,激起学习运用相应技术手段的主动性。通常而言,有别于常规畜牧养殖技术,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学习更具难度,加之这一技术的运用本身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见效时间长,且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推广运用的初期阶段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从政策优惠与经济补助两方面着手,助力养殖户顺利从市场培育期过渡到收益期,然后再以见效好、收益高的养殖场为示范榜样,激励其他养殖场学习借鉴其经验,逐步将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到方方面面;二是要强化对同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相关的多元市场的全面调研,除去畜牧业本身之外,农业、林业、再生资源等产业皆需做好协调,吸引多方人员、单位加入到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中来,筹备更多发展经费。总之,唯有明确把握好市场需求,养殖场方能获得更高的养殖收益,在做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精益求精,深入市场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就市场行情、发展现状做综合调研,还可以面向消费者发放问卷调查,将前期考察事宜一一落实好。
在积极推广生态畜牧养殖技术之余,相关部门也需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日常监管力度,通常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明令禁止所有可能导致畜牧养殖区域内的空气、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的行为,诸如焚烧物品、喷施药剂、建造厂房等,自然资源是影响畜禽养殖的关键因素,一旦其遭到污染,势必不利于整个生态畜牧养殖的正常运转;其二,紧抓饲料的日常监管事宜,以行业标准为主要参照,明确饲料加工制造的生态要求,确保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剂量严格控制在规定限度内,在此之余,还要拟定完善细致地监管细则,将监管职责细分到具体的个人身上。督促相关责任人一毫不苟地践行好监管职责,严格查处不达标饲料,对于那些有违生产规定的饲料生产商,除了给以严惩外,还要将其纳入黑名单,以此促使广大饲料生产商自省自查,生产出更为优质、安全的绿色饲料;其三,进一步完善对疫苗、兽药的监督审核机制,要以行业规定为基准,提出更为细致的疫苗、兽药质量要求,进行严格审批,达标的疫苗、兽药方可进入市场流通,广泛施行预接疫苗机制,提高疫苗的接种率,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病概率;其四,重视对肉、蛋、奶等畜牧相关产品的监管,一旦检查出不达标的产品,严格加以处理,以防其流入市场,增强基层养殖人员的责任感,多多运用生态养殖技术、配备先进养殖设备、产出优质畜牧产品,在让消费者放心之余也有助于整个畜牧养殖的长效发展。
步入21世纪,市场竞争本质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一视角来看,导致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效难达预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推广人员本身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缺乏一支能力过硬的技术推广队伍。推广人员所具备的业务能力、知识储备、职责意识是直接关乎技术推广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推广人员在技术把握上不够深入、系统知识储备不够扎实、职责意识不够强烈,皆会妨碍到技术的后续推广与运用。配备一支能力过硬、职责意识强、从上到下协同参与的优质推广队伍是关键所在,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应加大对技术人员、推广人员的管理、监督和培训力度。首先要完善人员聘用制度,依托于多元渠道公开聘用更多有相关从业经验、教育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到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中,同时确保聘用流程的公开性、透明性、严谨性,选聘一批可以直接上岗的优秀人才;其次要强化日常的业务培训,每一季度或者每隔半年便要组织一次业务培训与上岗培训活动,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得各个推广人员可以及时熟悉本地畜牧养殖情况,掌握最新的生态畜牧养殖技术,以高度负责的姿态投身于推广工作中;最后要优化奖惩机制,并一丝不苟地落实,确保工作职责与权利的统一,充分激发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推广措施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助推推广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协同提升。
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是助推畜牧养殖业获得长效化发展的有力渠道,在做好基本的推广工作之后,还需借助于多元措施来促进技术要点的顺利落实,让养殖场少一些后顾之忧。其一,为确保养殖场可以享受技术推广后的服务,应在基层养殖前线设置更多的技术服务站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轮岗,为广大养殖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技术科普、咨询、指导服务,及时给他们解疑释惑,继而更好地运用生态畜牧养殖技术;其二,致力于管理机制的继续优化,给广大养殖场、散户提供针对性的养殖管理建议,可以分发养殖手册、建议书等资料,也可以定期下乡给以面对面的指导、召开座谈会、组织专题技术讲座等技术指导活动。让养殖人员可以在手把手、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中熟练应用这些技术,让他们亲眼看到、亲自感受运用生态畜牧养殖技术的效果与收益,同时还要重视生态养殖技术的研发创新,不断填补现有技术漏洞,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生态养殖的前提在于创设良好的生态养殖环境,使得畜禽可以在兼具适宜性、安全性、环保性的环境中实现生态养殖,在养殖场的设计建造方面,需秉持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原则明确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及技术要点。尽量达到科学分区、安全牢固、整齐统一等要求,为后续的生态养殖做足准备,平时的清洁、消毒事宜要有条不紊地推进,注意选用那些生态环保、少残余、低毒副性的绿色药剂,消完毒之后将各处门窗一一打开,确保空气的流通。注意养殖密度的科学控制,确保养殖污染物可以被及时消纳,以生猪养殖为例,通常可依循如下指数来调控:如果生猪体重为20kg左右需给每头生猪留出0.7m2的养殖空间,如果生猪体重为50kg左右需给每头生猪留出1.8m2的养殖空间,如果生猪体重为70kg左右需给每头生猪留出2m2的养殖空间。
现阶段,各类疾病的发病形势日愈复杂,而疾病防治也正是生态畜牧养殖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环节,若是未能以妥善手段加以防治,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畜牧养殖业,因而养殖场必须配备全面性、生态性的疾病防治方案,定期对猪群做健康检查,并注意留意猪只的日常状态。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手段,养殖场方面应基于本地疾病流行趋势、养殖实际拟定好针对性的疫苗接种规划,同时还要拟定严谨完善的操作流程,以防由于操作失误亦或剂量偏差影响到最终的免疫效果。此外,还要自源头处着手紧抓选种工作,对于畜禽的选购必须格外严谨,推行“自繁自养”模式,在日常养殖中做到“全进全出”,尽可能地降低对外引种频次,如果一定要引种,务必要提高引种的严格性和规范性。
饮食管理是生态养殖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环节,所选饲料的品种、质量是关乎畜牧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唯有选用绿色生态、营养价值高、无公害的绿色饲料,才能生产出更为优质、健康的绿色畜牧产品。重视平时的饲喂管理,基于畜禽的发育状态适当调整饲喂方案,最好参照畜禽的体重大小、生长阶段的差异将其分群,按群体、按阶段精准饲喂,多多投喂那些以麦麸、豆粕、红苕为原料的生物营养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饲料。除此之外,还要确保营养供应的充裕性和均衡性,适应畜禽机体发育的基本诉求,每日需严格定人、定时、定量给猪群投喂饲料,投喂前注意检查,霉变饲料对畜禽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发现霉变问题,必须马上加以清理。
在当前大力提倡生态养殖的大环境下,畜禽养殖的立体化已势不可挡,立体化养殖模式很好地继承了以往养殖模式的优势,同时还能立足于原有养殖条件之上进一步拓展养殖宽度,实现对现有养殖条件的充分应用,获得更大的养殖收益。诸如“鸡-猪-鱼(沼气-有机肥)”养殖模式便是立体化养殖的有效实践,在这一模式中,鸡只排泄的粪便可以在处理之后成为可供猪只食用的饲料,而猪只排泄的粪便亦可在处理之后成为养鱼的饵料或者果蔬肥料。立体化养殖模式同生态文明理念的相关要求相呼应,一方面有助于畜禽养殖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又颇具生态价值,有助于畜牧养殖的长效发展,现阶段这一养殖模式已经得到一定推广,未来其应用将更为普遍。
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与普及给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带来极大的便利,畜禽养殖业同样如此,尽管信息化养殖现下还没有全面普及应用,但可以预见的是,信息化养殖是日后畜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依托于畜禽养殖数据库的搭建,对畜禽养殖的信息做动态化收集,并加以比较剖析,可由此做到对畜禽健康状态以及养殖隐患的有效监管,与此同时,养殖场还可以根据信息化系统提供的信息继续优化生态养殖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只需要在养殖场内配备相应信息化设备,便可及时察看畜禽的状态表现及圈舍内的环境指数,并借助于远程系统加以及时调控,一来可以为畜禽供以更适宜的养殖环境,二来可以为养殖人员供以诸多便利。
生态养殖需要将养殖场选址于那些有一定地势且通风、排水、光照等条件皆较好的地段,日常养殖中产生的养殖废物可以经由沼泽系统实现能源化处理,继而变废为宝,变成那些可满足一定生产、生活需要的能源与物质。比如说,经由沼气池得到的沼气便可成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能源,剩余的沼渣则可用于水产养殖,发展循环农业。此外,畜禽粪便还可经由严格的腐熟发酵处理,成为农作物种植所需的有机肥料。
畜牧养殖发展进程中一直致力于品种的引入与培育工作,近年来,抗病水平高、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的畜禽品种愈发成为各地引进的主流,但是此类品种同样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所在。虽然此类品种瘦肉量占比普遍较高,然而在食用口感及养分结构方面却难以适应我国居民的需求,在日后的生态养殖中,借助于遗传改良技术对引入新品种加以改良,以期培育出既具备原有优势又能适应我国居民需求的优质畜禽品种。
总而言之,当前形势下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有了更多突破和发展,其推广与运用的重要性愈发彰显,立足于对技术要点的分析,探寻高效推广之策迫在眉睫,需要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协同努力。在实际推广运用工作中,唯有基于实际、直面挑战,从多方面切入、以多措施推广,推广、运用好生态畜牧养殖技术,方能为畜牧养殖业的长效化发展打好根基、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并以此斩获更高的养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