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牛场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4-05-18 08:20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牛群氏杆菌母牛

王 健

安定区畜牧兽医局高峰畜牧兽医站,甘肃定西 743000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地改变,牛肉食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稳步提升,这给牛养殖产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养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产业化和规模化。但是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其中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人畜共患,具有较大危害性,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性,极易反复,不容易根除。目前也没有特效药可以用于该病治疗,为了降低该病带来的养殖损失,就必须要不断提高防控水平,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净化,将该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1 布氏杆菌病的介绍

1.1 病原介绍

牛群在感染布氏杆菌后会引发布氏杆菌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仅会危害牛群,同时还会对多种动物造成感染,包括犬类、牛、羊、猪等。布氏杆菌具有多种生物型,病菌的外型主要分为微小球型、短杆、球杆状这几种类型,感染牛群的病菌主要是球杆状,病菌没有鞭毛和芽孢,也没有荚膜。这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传播力、侵袭力都十分强劲,会严重侵害机体的淋巴以及生殖系统。对病菌使用革兰氏染色可以发现病菌呈阴性,在对该病菌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遵循多种要求,其中部分菌种需要在有血清的环境中生长,生长速度也较为缓慢,大约需要6d左右菌落才能够培育完成,个别菌落的培育时间最长可以达到30d,对于培育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该病菌对于外部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如果温度适宜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将其置于阳光直射的环境中存活时间大约在4h左右。生存环境的温度如果达到60℃,30min左右病菌即可被灭活,如果温度高于70℃,病菌通常在5min左右即可被灭活。将病菌放到沸水中病菌会立刻被灭活。另外该病菌对于多种消毒剂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1.2 流行病学

很多动物包括人类都属于该病的易感群体,通常成年动物的发病率相对幼龄动物会更高,母牛的发病率也会高于公牛。该病在任何一个季节都可能会发病,其中春季、夏季的发病概率会明显更高。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的动物或者是隐性携带病菌的动物。通常在母牛的流产物、乳汁、公牛的精液以及患病牛的粪便中都可以发现病菌。当致病菌被患病牛排出体外后,病菌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健康牛在接触过被污染的物体后就会被感染。例如妊娠期的母牛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羊水,羊水中就会携带大量的致病菌,包括胎儿、胎衣中也是如此,这些物质都会污染周边的环境。母牛在流产后阴道中的分泌物也会携带病菌,且通常携带时间较长。病菌会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到健康牛的体内,例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破损的皮肤以及黏膜等。

1.3 临床症状

该病在感染后不会立即发病,潜伏期相较其他疾病而言会更长,最短的大约在14d左右,最长的可以达到半年左右,且隐性感染的概率较高,这给疾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该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特征,妊娠期的牛群中容易出现暴发性的流行趋势。头胎母牛的发病率能够达到一半左右,绝大部分的母牛都只会出现一次流产症状,所以经常发生疫情的地区,母牛在感染后出现的症状通常会表现为子宫内膜炎、关节炎、乳房炎等。有些患病牛身体的局部位置会出现肿胀,有时也会出现屡配不孕的现象。母牛在感染后流产最多的月份是在第5~8个月之间。患病牛的阴道内会流出褐色的液体,且液体的气味较为难闻。公牛在染病后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睾丸症、关节炎、淋巴结炎等,同时会严重影响公牛的配种能力。

2 诊断方法

2.1 显微镜镜检

当妊娠期母牛流产后,要对其胎衣进行采集,整个采集过程要保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也可以采集患病牛的肝脏、淋巴、脾脏等部位。将采集到的样品经过处理后制成涂片,在经过染色后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病菌通常呈球杆状,可以观察到红色的小杆菌或者是一些蓝色菌。

2.2 病原分离

在无菌环境中采集到的病料组织经研磨后放到培养皿当中,将其置于37℃的环境中,培养时间约为7d,长出菌落后将其制成涂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培养菌落时需要大量的活性布氏杆菌,再加上这种培养方式的周期较长,目前该方法已经逐渐不再使用。

2.3 血清检测

血清检测是指提取患病牛的血清进行检测,血清检测有多种方式,包括琥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 净化方法

3.1 净化分区

当检测结果出来后,要对所有的牛群进行分类管理,已经感染、疑似、健康的牛群都要进行区分,包括一些妊娠期的母牛也要单独进行饲养,通过分类对牛群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当前的净化效率。其中已经感染的牛群还需要再次进行细分,没有治疗意义的患病牛要立即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并做好消毒管理工作。由于该病的潜伏期较长,所以必须要保证养殖场的牛群100%参与检测,经过两次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牛群即可确定为健康牛,需要单独进行饲养,同时要做好疾病传播途径的阻断,避免给养殖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当检测结果出来后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在对阳性牛群处理完毕后,还需要对这些牛群的牛舍以及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彻底消毒。被患病牛污染过的饲料以及产生的粪污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周边环境也要进行全面消毒,尽可能的杀死环境中的所有病菌。

3.2 对可疑牛群的处理

对于疑似的牛群,首先要进行隔离,控制其活动范围,其次要再次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仍然不能确定,就需要进行反复检测。一旦确定其阳性或者检测结果一直可疑,就需要按照阳性结果进行处理。当检测结果出现阴性时,需要在隔离30d后进行复检,当全部结果为阴性时即可混入牛群共同饲养。

3.3 做好日常的检测管理工作

考虑到该病的潜伏期以及反复性,必须要定期进行检测。如果养殖场是自繁自养,且近期没有发生过该病,就可以在春秋两个季节分别进行检测。如果养殖场刚刚发生过疫情,就需要每个月都进行检测,连续检测3个月后如果养殖场剩余的牛群都为阴性,即可恢复到每年两次。如果需要引种,除了要做好检验检疫之外,还需要提前对牛群进行初次筛查,如果发现阳性就要停止引进。如果筛查结果没有问题,在引进后仍需要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要按照规定时间去完成常规的检测工作。

4 规模化牛场布氏杆菌病的其他防控措施

4.1 科学选址

在新建养殖场时,要保证场地选址、规划布局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养殖场的位置要远离交通干道、生活区域、学校、屠宰场以及其他的养殖场,位置要具有独立性和安全性。不能在河流的下游位置,要保证交通的便利性。在确定好养殖地址后,要对养殖场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要对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等区域进行明确划分,在划分每个区域的位置时要注意控制距离与方位,例如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该在饲料加工区、生产区这类区域的上风向位置。像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域等就应该设置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位置。净道、污道必须要分开,对于交叉位置要做好消毒工作。养殖场内应设置围栏将外界环境与养殖场进行隔离,在进入养殖场的主干道路上要设置相应地防护设施,对于外来的人员、车辆都要进行登记并做好消毒工作,严禁随意进出。在生产区的入口位置应设置消毒池以及消毒通道,要配备标准的更衣室、洗浴间等场所以保证消毒效果。养殖场内应设立独立的兽医室,同时要配备相应的诊疗器械、消毒设备、药品柜、冷藏柜等,要保证药品能够安全存放。对于具有传染性的重大疾病,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用来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养殖场要配备相应地处理设施,不仅要保证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性,同时要对每次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粪污处理环保设施,对于粪污的储存、堆放、处理方法都要制定相应的规定,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以及场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设备的使用要尽量做到不交叉,对于长期没有使用的设备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有利于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4.2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养殖场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牛群的来源、特征及其生产性能都需要进行记录。在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对牛群的配种、转群、产犊以及进食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对于饲料、各类药物、添加剂的采买记录以及使用情况都要分别进行记录。对于养殖过程中的防疫以及处理方式都要进行记录,例如引种、隔离、检测、诊疗及用药情况、疫情的报告、淘汰牛群的具体信息、无害化以及消毒处理的过程等。对于每一种疾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养殖场的监测处理方法需要进行如实记录。对于每一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情况需要进行记录,另外当牛群进行销售时也需要进行记录。这些信息需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方便后期查阅。除此之外,养殖场还需要制定出相应地管理制度,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养殖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政策。另外,要提前制定出布氏杆菌病的疾病防控方案以及应急管理方案,当疫情发生时能够沉着冷静的进行处理。

4.3 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也是疾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首先所有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都必须要进行登记并消毒,尤其是要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要遵守养殖场的消毒规定,按要求完成消毒工作后从消毒通道进入。养殖场严禁与其它动物混合饲养,要定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尤其是鼠类会携带大量的病菌,极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果牛群需要出栏,要将车辆进行消毒后在指定位置进行装车,当车辆驶出养殖场后要对车辆行走的全路线进行消毒。在从外地引进时,必须要严格执行引进规定,对引进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同时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每一次检测,避免引起疾病传播。要注意在引进后不能立即将其混入牛群,要先隔离观察,在确定其健康并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够混入牛群。在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时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到消毒效果。同时在选择时要优先选择毒性与刺激性更小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药物主要有火碱、石乳灰、甲醛、过氧乙酸等。

4.4 定期接种疫苗

养殖场要制定严密的疫苗接种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所有牛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从养殖场的实际养殖情况出发,让免疫计划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率能够降到最低。对于该病的预防,目前应用较多的疫苗主要有猪型布氏杆菌2号疫苗,在犊牛出生后100d即可接种该疫苗,最迟接种时间不能超过150d。按照疫苗接种时间推算,间隔一年后需要再次进行接种。该疫苗具有较好地免疫效果,如果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接种保护期可以长达数年。接种疫苗需要注意,如果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例如该疫苗不能与口蹄疫疫苗同时接种,否则可能会免疫失败。

4.5 掌握科学地饲养管理办法

要根据牛舍的实际大小来确定具体的养殖密度,给牛群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生长环境。要定期给牛舍进行通风换气,及时排出牛舍内的污浊气体。要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进行调控,避免牛群出现应激反应。要有固定的饲喂时间、投喂次数、投喂数量,让牛群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合理搭配饲料的营养配比,保证能够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牛群对于营养的需求。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一些微量元素、蛋白质等物质,也可以加入一些中药添加剂,不断提高牛群的抵抗能力。对于牛群吃剩的饲料、饮水、产生的粪污都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滋生病菌。饲料的存放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饲料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

5 结语

综上所述,牛布氏杆菌病是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传染性较强,具有极强危害性。目前该病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式和治疗药物,只有不断提高疾病诊断、净化以及疾病防控能力,才能够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提高疾病防控水平也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养殖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定期进行检测并进行净化。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疾病防控方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当出现确诊病例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处理,将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牛群氏杆菌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与牛共眠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