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母猪和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策略

2024-05-18 08:20李淑娟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后备发情养殖场

李淑娟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牛羊胚胎移植中心,吉林白城 131300

猪场经济效益80%取决于母猪的饲养效果,建立和拥有一批优秀的母猪群,是一个猪场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基础母猪培育和初产母猪的饲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求我们了解基础母猪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和实施解决策略。

1 饲养基础母猪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培育基础母猪是保证养殖场生猪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为养殖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但是结合养猪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许多养殖场在进行基础母猪养殖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由此导致母猪的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生产秩序的正常开展也受到干扰。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基础母猪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养殖基础母猪生产期间,配种时体重不达标、基础储备不足是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要面对的一个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通常来说,饲养场内的后备母猪在初次发情时往往不会安排其配种,因为该阶段的后备母猪日龄小,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并不完善,贸然配种可能会导致配种的效果差,降低仔猪的成活率。后备母猪最为适宜的配种年龄为210~240日龄,体重不得低于140kg。但是在我国除了规模化养殖场外,还有许多养殖场是由农户自主投资建设的,农户的文化素养不高,在进行生猪养殖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自身经验开展的,养殖过程中专业性不足,农户对于后备母猪的各项指标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发现后备母猪有发情迹象之后,就立即安排母猪进行配种,还有一些养殖户则认为体重大、膘情肥壮的母猪更适宜,因此在配种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一类母猪,并且在喂养母猪的时候会盲目为母猪增肥,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导致母猪体况过于肥大,安排母猪配种的时候,也会影响母猪的配种效果。

同时,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如今,我国的生猪品种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除了本地品种外,还有许多从欧美等外国引进的瘦肉型品种猪,这些瘦肉型品种生猪的背膘储备于国内生猪品种比相对较低。生猪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往往只需要100日龄体重就可以达到100kg。针对新型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就容易导致母猪在配种时的体重偏轻、体格较小,基础营养储备非常不足,如今我国许多产床母猪限位栏的宽度只有60cm,母猪产仔后在限位栏内仍然可以轻松转身,这也说明在配种的时候母猪体重偏小,产仔之后因为需要对仔猪进行哺乳,母猪体内的营养物质将会迅速流失,这样不论是对于仔猪还是母猪的健康生长都是极为不利的,还将会影响后期母猪的配种效果,母猪将会因此而过早被淘汰,即便勉强留种没有被淘汰,母猪的生产水平也将会大幅度降低。

1.2 基础母猪饲养管理优化策略

针对基础母猪养殖期间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对现有的养殖模式以及方法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证母猪健康生长和发育,其具体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2.1 选择断奶体重大的仔猪

相较于其他体重轻的仔猪,断奶体重大的仔猪在日后的生长速度明显更快,在其发情之后,安排这一类母猪进行配种,配种体重更容易达到标准要求,可以更好的保证后备母猪在210~240日龄时能够顺利发情,体重以及背膘等与标准要求相匹配。

1.2.2 购买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测评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母猪体重、背膘等指标与标准要求达到一致,提升母猪的品质,可以通过购买专业的仪器设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用,实现对基础后备母猪生长情况的动态化监测管理,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母猪生长不同阶段的情况,并结合所反馈的数据,及时对母猪饲养管理模式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得母猪能够更加健康生长,提升母猪配种效果,为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1.2.3 避免饲养限制过度

基础后备母猪养殖期间,部分养殖场为了更好地提高配种效果,因此,往往会对后备母猪的饲养进行限制,如减少饲料供给量,降低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比例。但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饲料配比供给控制不合理的情况极为常见,因为所制定的养殖策略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发生多种类型的养殖问题,比如说,营养物质摄入少,母猪的生长速度减缓,发情时间推后,因此导致初次配种效果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优化养殖质量,保证基础母猪更加健康的生长和发展,就需要在后备阶段优化饲养效果,不能一味降低饲料供给量,而是要结合母猪生长的个体情况,保证各类营养元素供给充分,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母猪生长质量,保证母猪的繁殖能力达到标准要求。

1.2.4 为后备母猪配制专用饲料

后备母猪产仔时骨骼必须要充分矿化,即在配种前后备母猪体内的各类微量和常量元素必须与标准要求匹配。同时维生素也应当充足,相较于普通的育肥猪来说,后备母猪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维生素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更多,如果各类营养元素摄入不充分,那么母猪的健康生长必然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后备母猪必须要为其设计专用的饲料,为后备母猪营造更加理想的生存空间。

1.2.5 做好后备母猪的短期优饲工作

一般选择后备母猪第二个发情期进行配种,此时母猪的各个身体指标发育相对比较完善,因此配种效果相较于初次发情来说是更加理想的,当然要在第二次发情期做好配种工作,那么工作人员首先就需要准确了解第一个发情期的时间,然后对饲养方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使得配种工作能够更加高效顺畅的推进。在发情后的第一周要适当减少饲料供给量,在第二次发情前2周提高饲料供给量。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母猪发情期科学合理的补充饲料,可以有效提高母猪血浆卵泡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也会更好的释放,对有效提高母猪的排卵数量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仔猪的培育显然是极为有利的。当然在实施短期优饲计划的时候,也需要控制好饲料供给数量,实际上并非是饲料供给数量越多越好,后备母猪每日的采食量最好不能少于3kg,当然也不宜比该数值高。

1.2.6 做好母猪发情诱导工作,淘汰不合格母猪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也有母猪在已经达到了发情期却不发情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保证母猪的生产力与标准要求匹配,还需要做好诱导发情工作,常见的做法是将母猪赶入到公猪栏中,让母猪与公猪进行直接身体接触,发情期的每天都需要开展两次该项工作,而且每次持续时间不能少于20min。当然,如果发现母猪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不发情,那么就需要及时将不发情的母猪淘汰,这样才能更好优化养殖场内母猪的整体质量,保证母猪的生产能力,降低经济损失。

2 初产母猪饲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1 初产母猪饲养问题

初产母猪饲养管理期间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会影响母猪的生产能力,导致母猪过早被淘汰,这对于母猪的健康生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其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1 初产母猪营养标准偏低

当前许多养猪场对于初产母猪都存在有饲养管理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养殖场往往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仔猪之上,对母猪的关注度不足,大部分养殖场针对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与经产母猪一致,但实际上针对初产母猪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因为初次经历生产,母猪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其采食量可能会因此下降,营养不足,不仅不利于母猪的健康生长,同时还会影响仔猪的发育。

同时,还有部分养殖场因为安排母猪配种的时候,母猪日龄偏小,体重达不到标准要求,基础营养储备不足,在成功受孕之后,对处在妊娠期的母猪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导致母猪的基础营养储备不足,妊娠后期添加饲料时,因担心初产母猪难产会减少饲喂量,此时就会严重加剧母猪的基础营养储备被过度消耗,初产母猪由于身体虚弱产后的采食量较少,养殖者为了节约养殖成本没有为初产母猪制定特殊的营养保护性策略,这种情况下母猪生产之后,不足10d就会导致泌乳量明显下降,甚至是不再泌乳。

2.1.2 母猪连续性生产能力被破坏

现如今市场上的母猪品种类型更加多元,但是其也存在有诸多共性,链接性效应强就是其中之一,在初产期间,如果母猪的营养储备能力被过度消耗,不仅会对下一次生产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同时还将会对母猪整个生育阶段产生消极负面影响。初产母猪因为日龄小,加上妊娠期身体各项指标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压力之下它们的采食量将会大幅度降低,初产母猪采食量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方法,将会对母猪的健康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

2.1.3 对经产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初产母猪饲养如果发生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最终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就会在再次生产时表现出来,比如说将会导致母猪的生育系统能力下降,产仔数量大幅度减少等等。

2.2 初产母猪饲养管理优化策略

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初产母猪饲养管理期间如果所制定的措施不够科学合理,将会对初产母猪的健康生长、仔猪的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产母猪的生产能力会大幅度下降,产仔数量降低。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优化初产母猪的生殖能力,就需要对当前的生产方案予以优化和调整,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 做好初产母猪妊娠阶段的饲养工作

当前许多养殖场在对初产母猪进行饲养时,所采取的饲养管理策略往往是与经产母猪相同的饲养方式,但实际上这种饲养管理模式对于初产母猪的健康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初产母猪因为是初次生产,身体各项指标消耗要小于经产母猪。所以,针对初产母猪在其妊娠阶段就要严格控制饲料量,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初产母猪在妊娠期饲喂量过大,那么在其生产之后因为体内各项营养物质充分,它们在泌乳期的采食量往往会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采食量严重下降,而且该问题在二次生产时往往会更加严重。因此,妊娠期需要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不能与经产母猪一致,而是要结合初产母猪的实际生长情况,科学供给饲料,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母猪的产奶量并保证母猪基础营养储备达到标准要求,这对于母猪后期经产阶段的发展显然是极为有利的。在母猪的妊娠后期需要及时加料,妊娠后期母猪体内仔猪快速生长,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增加,如果此时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将会对母猪的健康生长以及发育产生极为不利地影响和干扰。因此,为了让母猪更加健康的生长发育,避免基础营养储备被过早消耗,保证仔猪出生之后体重达到标准要求,就需要及时补充饲料数量。

2.2.2 做好母猪泌乳期饲养工作

初产母猪泌乳期对于饲养管理的要求与生产期相比较也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如果说饲养管理策略不当,那么也会对母猪后期的生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干扰。在初产母猪泌乳期的失重控制相较于生产之前在10%以内是最为理想的,如果说母猪在泌乳期体重快速下降,这样对于母猪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显然是极为不利的,体重快速下降,一方面说明母猪的采食量不足,另外一方面则表明母猪的基础营养储备消耗过快,这样后期母猪恢复体况比较困难,会对以后的二次、三次生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2.3 控制好初产母猪的带仔数量

在生猪养殖期间,针对初产母猪在其生产后,因为母猪体重偏小,生产数量偏多,养殖者担心初产母猪的泌乳能力不足,带仔能力差,往往会将仔猪送往其他富有经验的经产母猪养殖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其会弱化经产母猪的带仔能力,而对于初产母猪,因为带仔数量少,乳房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出来,这样会对初产母猪的乳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帮助初产母猪快速掌握带仔技巧,其对于母猪的健康发育以及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基于这样的原因,初产母猪在生产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带仔能力,要对饲养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证其繁殖能力不受影响和干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养殖场发展建设。

2.2.4 做好初产母猪断奶后的生产管理措施

初产母猪在泌乳期后会有失重过多情况出现、基础营养储备被严重消耗。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还需要做好断奶后的管理措施,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延迟配种,即在母猪初次发情时不安排配种,而是在第二次发情再实施配种,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母猪营养储备充足,避免母猪繁殖能力不足情况的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基础母猪和初产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其对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真正发挥好各类养殖技术以及方法的积极作用,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于养殖人员来说其还应当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养殖理念,以保证母猪的健康发育,为仔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行之有效的保障,减少养殖期间各类问题的发生率,提升母猪的生产能力,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动力支持。

猜你喜欢
后备发情养殖场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母驴配种注意啥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养羊何时配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