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示
(广西旅发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方面,主要是指人们所能达到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目标方面,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培养人的取向和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指他们在工作中始终处于一种有效、满意和持久的心理状态。同时,心理健康也意味着人们在心理过程中可以保持完整、协调和一致的活动内容,而且人们的认识、情感、行为、心理和人格可以与社会保持着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状态。在心理资本的视角下,将员工培养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积极快乐的人,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员工的心理健康,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充足的安全感,还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外部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保持一种和谐的心态,使自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更加和谐[1]。
新时代的来临,使更多的企业得以发展壮大,同时也促使了社会机制发生新的变革,在市场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就必须做好相应的创新支持工作。如果企业还在使用原有的简单粗放式的管理经验,不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增加管理问题的解决难度。因此,企业在进行创新变革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构建起员工心理疏导的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更好地进行对员工的管理培训,促使他们适应企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确保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由于心理或情绪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
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效率,而效率是人决定的,员工个人发展的快慢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以沃尔玛为例,沃尔玛的员工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如此的热情与自信,完全是因为它的人文主义。老板也好,员工也罢,都是一家公司的重要员工,唯一的区别,就是职责不同。员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企业有向心力和归属感,愿意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既能为自己谋得更大的回报,也能让企业在发展中更上一个台阶[2]。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安排员工的工作,这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促进员工间的感情。如果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而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这名员工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整个工作团队。这不仅会影响到员工间的和谐关系,还会妨碍企业的稳定,使整个团队的工作任务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与个人要共同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达到双赢。要想进行协调合作,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因此,企业在组建工作团队时,既要注重最终的合作结果,也要注重每个员工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获得自身的成长,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最终达到和谐共赢。
过去,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多采用讲授和“填鸭式”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说教性的教育。新时代的来临,也让员工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要求企业尊重和理解个人的思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给员工带来了越来越显著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与员工个人渴望被尊重的思想产生了冲突。
新问题的产生,也促使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改革。因此,企业在发展中,既要注重自身发展路径的创新和改革,也要注重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不同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对于员工产生的负面情绪,要保持包容理解的心态,及时开导内心的心理困惑,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精神健康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满意度的精神状态。传统的精神健康教育,其目的是要根据精神健康的要求,培养出一个对自己和别人都无碍的人,或消除了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精神健康的要求。事实上,一个人没有任何问题,并不代表他就会生活得很快乐,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问题,也不代表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个好的心态和行为。在心理资本的概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人们的积极品质和潜能都挖掘出来。心理健康不仅仅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种稳定的感觉,能够以一种社会上公认的方式去适应外界的环境,也就是当一个人在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互动的时候,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心态,能够让自己的行动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同时,心理健康也意味着他能够主动地改进周围的环境,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后进人员转变工作态度,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对员工的心理干预真正地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注重对员工的外在支持,转向注重激发其内部发展的动力,以提高员工的积极心理资本为基本目标[3]。
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防止和消除负面情绪,使员工的人生更加充实、充实和有意义,因此,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对全体员工的。目前,企业员工按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类型:①心理正常状态。其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善于交际,个体的常态行为与其价值观、道德水准和人格特质基本一致,并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②心理不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恐惧,压抑,焦虑,矛盾,压力,与人交往困难,难以自理,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是通过其他人的指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从国外引进的相对成熟的员工援助项目,先由专业人员对组织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员工,给出意见,并对员工及其家人进行专业指导、培训、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员工及其家人的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其出发点是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其目标是针对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员工[4]。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来对公司的员工进行干预:①不定期地开展宣教和宣传工作,主要是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向公司的员工提供一种可以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防止他们的心理疾病发生的方法。②通过“一对一”的谈话,加强对部分员工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③在员工心理问题发生后,若感到不适,可向相关部门求助,若无法求助,则可向外部求助。传统的以问题解释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仅剥夺了一些人群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利,而且还将其医学化,导致了“此类服务过于敏感,员工未必愿意接受”的后果,从而妨碍了该模式的引入和推广。雇员自己也不敢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普通的个人需求,他们非常担心是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或服务,并将其视为隐私问题,不希望被公司知晓;不希望自己的同事知道自己有精神病,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与隐秘,而不愿将这方面的知识公之于众。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类自身的潜力、动机和能力等持一种更开放、更欣赏的态度,通过研究和讨论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员工的,以让每个员工都幸福为首要目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改变过去仅仅重视减压方式、技能培训,忽视对员工心理问题的处理。其目标是“让员工开心”,其核心是为员工储备积极的心理资本,以便预防、积极应对心理问题。因此,积极乐观,希望,自我效能和弹性是影响员工心理资本的主要因素。从可操作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步骤就是要测量员工的积极心理特质和能力的现状,并根据需求状况来设计心理资本教育的内容,缺乏自信的人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强烈挫败感的人要教会他们在困难面前要保持乐观,要坚持。要通过对员工的教育,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要改变他们的认知,获得主观的幸福感,学会原谅,学会感恩。雇员在其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关注焦点和应激来源[5]。例如,年轻人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将面临更多的竞争,他们的精神压力将会更大。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是要培养其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在职业发展和成就带来的压力面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员工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制订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并坚持下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疏导员工的负面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从理念、方法、层次等方面,引导员工保持正面的情感,积极的应对困难与问题,有效的解决消极的情感,并提高其心理资本,提高其士气与幸福感,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个公司的命运。积极的人格、信心、感恩、自尊、热情等心理品质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要求把企业视为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象和内容都已确定,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教育的方式是否妥当。方法从形式上可分两种:①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形式进行培训,以“一对多”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解决一般问题。②个性化的形式,即以个人为单位,以“一对一”的方式,为个别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职工解决特定问题为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实践训练。在具体的时间和方法上,可以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也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非正式的茶话会,这样才能让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要知道,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它自己的特色的,因为教育的内容与被教育的对象有很大的联系,所以,被教育的对象需要用他们所学到的理论,马上就能找到答案。心理问题牵涉到不想让他人知晓的私人秘密;有些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反复。因此,如何做好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有一个通用的理论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测量手段,结合深度、细致的访谈,对员工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并开展了一对一的指导,最终提供了后续的追踪反馈服务。以“教”和“导”为主要手段,是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量的专家和专门的机构,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
为保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保证机制。首先要明确保障组织与人员,在保障组织中要明确工会组织的建设、维护、协调、教育等功能。在机关内部,为了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利益,合理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要切实发挥工会的维持功能,保证职工的基本利益。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一个专业的人员,一个专门的资金投入,很难做到这一点。企业在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措施。但是,在企业中,做好员工的心理卫生工作,不仅是企业的一项可选择的福利,更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心理预警和平衡机制,对于企业、员工,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要搞好职工心理健康,必须从制度和人员两个层面入手。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减轻职工的心理压力,应切实发挥职工的维护功能,保证职工的基本权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员工正面应对应激的能力与品质。在工作职责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加大对人才的投资力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专业的工作,它牵涉到的人群多,工作量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企业要为在职员工提供一个可以接受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和证书的环境,或可以组织其参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咨询的专业讲座等,并将具备这方面条件的专业人员引进到工会。只有将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组织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一个良性的、能够让企业上下共同达成共识的组织文化氛围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竞争压力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力。而心理资本理论的提出,则为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