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4岁的中医师陈金英退休了。她的前半辈子,号脉开方、针灸拔罐,轻声细语,波澜不惊。
退休后,仍有很多老人找她看病,他们大部分都是因半生劳累造成的腰痛、肩痛。陈金英设计了一种装有药包的便携式护具,用柔软的羽绒当填充物,保健又保暖。
她想过批量生产,但药品类产品出售需要资质,且前期要投入大量启动资金,非一位退休老人所能承担。她想:不如就生产老年人羽绒服吧!
她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羽绒服,款式并不是那么新颖好看,但她对质量的把控相当严格,要求耐穿、保暖、价格实惠。她的事业蒸蒸日上,进入新世纪,厂子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快速增加到100多人。最高峰时,年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年利润高达100多万元。
2004年,陈金英继续扩大规模,通过银行贷款、民间以及亲友间的借款,筹集了近1600万元,买下一块地皮,建起了两栋四层楼高、建筑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
然而没过几年,由于各种原因,陈金英的工厂每况愈下,到2011年,负债竟高达2077万元。此时,陈金英已步入晚年,她81岁了。
有人劝她申请破产,可以减轻债务,她不愿意。她想到债权人中有亲戚朋友,有曾经的同事,如果因为自己破产了不还钱,他们心里肯定是“哇凉哇凉”的。
陈金英低价转让了工厂,卖掉了杭州的两套房产,折算下来,还欠不少钱。之后,她踏上了长达10年的还债之路。
怎么还?还得靠羽绒服。她筹借了10万元,租了小厂房,购置了一些机器,请来几个工人,继续生产羽绒服;又在市中心租了一间小平房,改造成销售窗口。时光仿佛倒流了,她又回到了创业之初的岁月。为了能在冬天的销售旺季多卖一些货,她每天早上5点多就冒着严寒出门摆摊。
努力是有收获的,陈金英欠的钱一笔接一笔还掉了。
陈金英还债的事被很多人知道了,他们纷纷来到她的摊位购买羽绒服,一些单位组织志愿者前来帮忙,网络主播和网店平台也免费帮忙卖货,慈善机构买下她的羽绒服分发给老年人……
2021年2月5日,90岁高龄的陈金英来到金华老家,递给侄子7万元。此刻,她无债一身轻。
30多年创业路,如同过山车,赚了又散了,陈金英没留下多少财富,没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留下来的,却是一段关于诚信的温暖故事。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