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技术进步到这个程度了,我们还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血液里的本能,就像我们看《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我们看见一个东西,总在寻找它的另一半,有上联就得有下联,门神左边贴一个,右边也得贴一个,它们应该是对称的。平衡对称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觉得,年轻人最擅长捕捉美、领略美,所以他们发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愿意把它抓在自己手里,愿意把它呈现在自己身上,愿意让它流淌在自己的表达之中,愿意跟它一起去奔赴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带的这种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还有这些年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所催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信,让年轻人觉得“我要是说一段话,不念两句诗,好像就没有文化”,这就是巨大的社会变迁折射到了人们的语言习惯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和魂,当我们在全国讲一个“密码”——说出某句话来证明你是中国人的时候,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们可能在很多地方不能达成共识,比方说如何看待新科技、高科技,有人这样讲,有人那样讲。但是当说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这种思乡的感情每个人都有,这就是中国人,看到月亮想到团圆、想到家。什么叫爱国?爱国是爱我们脚下的土地,爱我们美好的河山,与此同时,也是爱我们的文化。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它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摘选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于新华访谈《拼出新未来》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