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红了脸

2024-05-17 06:21孙泽宇张博伦张华郑建丽李俊蓉
党员生活·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李飞场长护林

孙泽宇 张博伦 张华 郑建丽 李俊蓉

李能阳,1963年出生,现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绿葱坡镇三尖观林场场长。守望林场30年,他带领职工种树近200万株,将连片荒山打造成13800亩人工林海,用双手构筑起一道长江流域的“绿色屏障”。曾获“全国绿化委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荆楚楷模”等称号,2023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阳春3月,湖北巴东。在“鄂西屋脊”——平均海拔1700米的绿葱坡,仍是一片林海雪原。纵使这里“半年不见天(雾季),半年不见地(雪季)”,还是掩不住三尖观林场的万亩青绿。2月以来,受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影响,林场不少树木被压弯、压断。一个多月里,林场场长李能阳天不亮便出门巡山,除冰、削枝、正苗。

守望林场30年,他带领职工植树近200万株,打造13800亩林海。面对经营困难,他不惜挪用儿子买房钱,帮助林场渡过难关,因地制宜开拓“林下经济”——低头挣钱,抬头护林,坚持生态保护与经营发展同频共振。

李能阳脸颊上无法消退的“高原红”,诉说了这段绿满荒山的故事……

不畏艰辛,开垦“绿色银行”

2月9日,李能阳给职工们放了假,自己孑然一身,走进林场深处。这已是他在林场度过的第三十个除夕,“大年三十,万一有人燃放烟花爆竹,林场就得遭殃”。

年过花甲的李能阳,手持镰刀,在一尺深的雪地里,爬山比猴子还要快。看见被冰雪压弯的树枝,“咣,咣,咣……”他三两下便让树木重焕生机,活像一名血气方刚的战士。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箬竹丛生,野猪横行。李能阳的父亲李正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为响应党中央“绿化祖国”号召,李正国来到这片荒山,带着大家开荒植树。面积500亩的三尖观林场,初具雏形。

“父亲时常教育我不忘党恩,要听党话、跟党走。”16岁时,李能阳就写下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父辈不畏艰苦辛勤植树的画面,一直伴随着他。在林场工作后,李能阳每天第一个进山,最后一个下山,10天挖下300多个树窝,不仅数量是别人的5倍,误差也不超过1厘米,保质又保量。

“特别能吃苦,干事有韧劲,是个干林业的好苗子。”当时的老场长被这个“小个子”折服。李能阳也靠着实际行动,光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老场长因病退休时,林场只有几间泥巴房、8名职工、20多万元外债,2000多亩山林里大都是未成气候的小树苗。面对这样的困境,李能阳勇敢接下重担。

当时,这座集体林场主要依靠出售木材树苗营收。“职工要生存,林场要发展,必须扩种,树越多越好。”上任伊始,李能阳便将目光投向附近的一座石头山。“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他发誓要把荒野变青山。

大家每天从天亮干到天黑,运土上山、打窝种树。“林場不能生火,大家饿了就啃口冷洋芋。除了春节,没有一人休假。”回想当年的情形,林场老职工周桃生仍是心潮澎湃。

十年树木,扩林这项投资并不能马上见到回报。一个商人看中一棵百年厚朴树,想用高价买走。“这相当于全部职工一年多的工资,谁能不心动?”林场老职工谭祖远说。

李能阳却一口回绝,“它是林场最老的一棵树,不仅是林场的标志,更是希望。”为了守护这棵古树,他在四周种满荆棘。

在李能阳的带领下,林场以每年500亩的增速逐渐铺满山体。30年来,林场员工累计种下近200万株树苗。如今坐拥13800亩森林的三尖观林场,俨然成了一座“绿色银行”。

因长期户外作业而缺钙,李能阳手上的指甲盖已经全部外翻,有根指头还在作业中被镰刀从中间劈成了Y字形。历经酷暑严寒、夏晒冬冻,他的脸颊烙印着无法消退的“高原红”,与漫山遍野的“森林绿”形成鲜明对比。

舍小为大,

“林场才是他的亲儿子”

在李能阳心里,林场总是排在第一位。虽然离家只有5公里,但30年来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次家里失火,两次老人去世。

2000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三尖观林场被划归为生态林,全面禁伐。同时,负债20多万的八一林场,被划为三尖观林场八一分场。为了维持林场运转,李能阳包下职工每天的伙食钱。“有段日子,林场的米面油盐,都是他硬着头皮到处赊来的。”副场长田天敏说。

2003年初,法院即将变卖林场办公用房抵债,李能阳心急如焚:“守住房子,职工就有护林的阵地,否则这片林子就保不住了。”

时值春节,李能阳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带着28万元积蓄返乡,想在县城买婚房。林场的账上入不敷出,李能阳的口袋更是捉襟见肘。“儿子买房可以拖一拖,林场用房绝对不能卖。”为解燃眉之急,他把这笔钱拿去还了债。

为支付职工工资,李能阳还卖掉了自家耕牛。“以前他把家里的东西拿去林场,我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妻子税典芝回忆道,“但他连家里唯一一头耕牛都要拉去卖的时候,我实在绷不住,嚎啕大哭。”

2010年11月,李能阳的大儿子李飞结婚,女方的陪嫁钱还没焐热,又被李能阳“借”去支援林场。婚宴要生火烧菜,客人也要烤火取暖,急需木材,李飞开口想“借”林场两棵树。“敢动林场一枝一叶,老子打断你的腿!”李能阳从没发过这么大的火。

“父亲从来没给我们兄弟俩过过一次生日,对林场却是关怀备至。”回想起当时的一幕,李飞不禁红了眼眶,“这一对比,林场才是他的亲儿子!”

近几年,李能阳又将个人获得的15000元奖金,全部用于林场建设。另有1000元慰问金,全都发给职工。

“我是党员,是场长,必须扛好这副担子,不能让几代人种下的山林断了养分。”讲到这里,李能阳抬起的头又低了下来,“如果大家和小家只能选一个,我只有对不起家人了。”

成家后,李飞渐渐理解了父亲。“有一次家里失火,附近几百名乡亲自发前来帮忙。”李飞说,“父亲为林场做的这些事,原来大家都记在心里。”那一刻,他似乎读懂了父亲。

守护生态,青山变银山

如今,李飞也入了党,还加入了三尖观林场党小组,不仅常陪父亲一起巡山护林,还带领党小组广泛开展公益植树活动,宣传生态保护的价值。然而当初禁伐时,林场职工十分不理解:“这下我们靠什么吃饭?”“作为党员,我必须坚决支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再谋求发展机遇。”李能阳说。

回老家开垦新地搞种植,或是去大城市打工……那几年,李能阳有很多机会另谋出路,更有人私下开出200万元的价码想买断林场,但他坚决不“挪窝”。

2003年3月31日,绿葱坡发生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原三尖观村大面积受灾,5位村民不幸遇难,而事发时林场旁的一户人家則安然无恙。“如果不停伐,大自然的警告还会更多!”这更坚定了李能阳守护生态的决心。

随着林场扩大,水土渐渐稳固,当地自然灾害逐年减少。李能阳更加认识到生态的宝贵价值:要搞就搞“林下经济”,不出山,不求人,低头可以挣钱,抬头就能护林。

“林场内的三条防火隔离带,一共2500米,是我们可以施展的舞台。”李能阳反复试验多年,每年垦种30亩,终于打造出一片经济苗木基地:数十万株红豆杉、珙桐、厚朴、黄柏、杜仲等珍贵苗木茁壮成长,一年销售收入超20万元。

树多了、高了,红腹锦鸡、獐子、飞虎等野生动物来此安家。有了生态价值赋予的底气,李能阳信心倍增。他坚持每天巡山,有力气就接着造林,干累了就看书学习。

“林下经济”带来的产业链也让林场的路越来越明朗:2017年,引进企业投资开发民宿,“文旅流量”带动果蔬热销;2020年,发展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300亩;同年,国家级森林公园在林场挂牌。与此同时,恩施州、巴东县林业部门协助落实护林职工专项补贴待遇,让农民护林劳有所得。目前,林场有15名职工,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2021年,恩施州林业局对三尖观林场进行生态价值评估:活立木蓄积量达34万立方米,生态价值达2.74亿元。省林业局评价:三尖观林场是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江大保护发挥着重要生态功能。

眼看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李能阳却更忙了。他每天都要在林场走上5万多步,迎接八方来客观光研学、投资兴业。看着万木葱茏的林场人气越来越旺,李能阳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猜你喜欢
李飞场长护林
An apodized cubic phase mask used in a wavefront coding system to extend the depth of field
直播之后
死去活来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回来
苍鹰是我女朋友
趣味数学游戏
仿生蜻蜓护林机
Dynamic Surface Control with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Uncertain Flight Dynamic System
护林使者杨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