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义兴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3月7日上午,省委书记王蒙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深刻领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加快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進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呼唤,也是发展必然。“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深刻的实践意义。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对湖北来说,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必须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首当其冲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武汉考察时指出,“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3年,湖北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光谷科创大走廊134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武汉排名国家创新型城市第6,襄阳、黄石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潜江、赤壁等4地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如此种种,为湖北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根本。湖北历来是人才大省,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近50万人,“两院”院士81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一方阵。要推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就要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形成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再次要构建好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当前,湖北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北斗等产业加快发展,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构筑完善的现代化产业载体。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积极培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
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