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4-05-17 20:21熊亮陈思思韩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熊亮,陈思思,韩冰,2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2.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2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始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红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可贵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教书育人、传承文明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领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在高校思政教育价值传承中坚持融入红色文化,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两者相融相促,可有力破解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文化发展难题,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创新思路,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

1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

红色文化是一部灿烂文化史诗,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具有鲜明的革命教育特征,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红色文化发展,瞩望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追求。高校思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相融相通。顺应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在提升红色文化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可操作性是当代思政教育的重点课题。

1.1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相契合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是社会意识形态下的文化成果,拥有情感陶冶、坚定信念、提升认知、行为养成的目标属性。一方面,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征程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秀精神品质及革命精神内涵,所传递的核心价值、信念意志及精神特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契合,在新时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并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终生奋斗。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以其自身的革命性与先进性,不断深化大学生对国史、党史的认知,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坚定其自身的政治立场,培育其优良作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与红色文化之中立德树人的属性相耦合。

1.2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相契合

首先,在内容构成上,红色文化中包含有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及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内容。红色英雄人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榜样,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等,也正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2]。可见,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在内容构成上同时具有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层面的一致性。其次,在思想基础上,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它的形成与传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主导性的教育,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持,它与红色文化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理论武器与优秀成果。因此,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耦合,二者融合发展既符合人民对教育的需要,也顺应了社会的教育需求。

1.3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价值相契合

红色文化蕴含着多元价值,能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提供精神、物质上的需求。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的价值引导。在历史继承方面,红色文化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3]。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大学生愈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强化了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文明传承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等教育要素,同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要素和精神内涵不谋而合。这是一种优质的、本源的教育资源,它增强了德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利于传递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信念意志和革命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考量和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功能角度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情境进行分析,既有利于深化红色文化内质,又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正确认知世界、科学改造世界的能力,彰显民族魅力,共筑“中国梦”。

2.1 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考量

第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历史印证功能考量。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如影相随,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变迁,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性,它客观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探索下的奋斗史,根植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荣的优秀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推进红色文化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思政教育领域的重要革新。新时代背景下,要以牢记红色历史、培育红色精神为主要的文化力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从中华民族血泪史中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塑造引以为傲的民族傲骨。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横跨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由最初的理论研究逐渐走向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演变为富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指导思想。而红色文化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文化塑造,映射出思政教育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在历史实践中延伸马克思主义理念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真谛的实践探究。这无疑彰显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历史印证功能。

第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精神德育功能考量。红色文化集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凝结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思政教育功能的历史拐点,不管是红色物质文化或是红色精神文化都能作为思政教育内容。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可通过思政教育完善和扩展大学生个体的思维框架,充分展现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和教育的德育风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思想道德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强化大学生自觉践行能力、实现德行育人目标的有效策略。

第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文明传承功能考量。每一种文明都赓续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血脉,需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延续下来的灿烂文明坚实支撑着“中国梦”的实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变革,建立传承源文化、孕育新文明的文化发展策略,从而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需求。一方面,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容相互交叉,二者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符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精神融入性。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倡的爱国主义思想高度一致,在不同历史阶段下衍生出的优秀中国精神不仅是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也是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谋求文明的新突破,在中华民族文明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

2.2 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第一,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完善思政教育的理论框架,提供实践新途径。一方面,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意识统一性,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为社会主流思维意识的变动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实现对思政教育理论框架的完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升级。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久实践下形成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理论,其蕴含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及精神价值均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而思政教育侧重在社会主义意识的干预下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将借助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完成对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目标。由此可知,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理性引导。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改变以往传统思政课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传统的思政课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红色文化的融入,使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更为丰富,这有助于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第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创新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红色文化的形式繁多,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构建新的宣传体制,通过与社会多重行业的协作,采用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让社会大众实现情感共鸣、资源共享,从而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创新思政教育传播途径,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实效。

第三,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华优秀文明的历史积淀,其资源丰富,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红色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 红色革命遗迹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生动教材,能为现代教育提供实践场地;红色历史故事不仅是革命先辈的精神写照,更是百年党史的生动体现。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弥补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不足,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四,红色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5]由此可见,理想信念对于人至关重要。红色文化贯穿于新中国发展全过程,既包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又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激励着中国人民终生不懈地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当前,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各国间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逐渐增多,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多元文化渗透,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干扰,特别是文化甄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危害。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大优越性,是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一大利器。红色文化本身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色彩,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是国家和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对大学生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资源。红色文化中包含的多种崇高精神,是高校培养理想信念的关键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好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6]。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3.1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识困境

在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营造优质校园文化环境、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的任务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然而,高校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阵地,就其当前的建设现状而言,红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不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红色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明显广度不足、深度不够。高校在红色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高校红色文化氛围欠佳。当前,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高校尚未完全意识到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良好三观形成的重要教育意义,对于红色文化的正确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学生所能接受到的红色文化教育较少,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讲座、红色书籍等,红色文化氛围缺乏,红色文化学习风气不佳。再者,由于受经费、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实地投入红色文化学习的机会较少,一般仅限于高校党支部组织安排,受众少。

3.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困境

传播环境至关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受与认同。然而红色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导向不清,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红色文化传播主体除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外,还有各种文化传媒公司及各种互联网传播平台,这些传播主体传播红色文化出发点和目的也不同,尤其是一些网络平台为了牟取私利、骗取流量、博得关注,放大红色文化信息的娱乐成分,对一些红色文化进行低级趣味的传播,严重侵蚀了红色文化的价值,造成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思维体系紊乱。

3.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困境

教学困境主要指的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创新性不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率大大加快,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步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大力冲击着红色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鼓励高校积极创新发展红色文化。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对红色文化设定的目标高而空泛,导致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仅停留在表面,缺少实际行动,无法实现对大学生心理的感化,没能切实让大学生领悟到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同时,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关红色文化的教材比较少,注重事实陈述,讲授内容较为空洞,缺乏凝练升华,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7],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加之,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教学理论与实际缺少紧密关联。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无法引起高校学生的情感共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成效欠佳。此外,现今社会网络技术发达,部分高校却将网络教育阵地抛掷脑后,未能实现红色文化与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入,教育手段创新性明显不足。

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优化路径

4.1 营造红色氛围,深入文化研究

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持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探寻两者的契合点,从而在高校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应该制定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资金支持政策,以此激励马克思学院教育者们对红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促进教育者们有力地探索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最佳途径,如此才能将红色文化本身的思政教育价值最大化发挥。其次,高校应鼓励组织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如红色文化专题学习会、红色历史事件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途径使大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红色文化,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促使教育者将研究成果分享至广大的师生群体,在校园内营造鲜明的红色文化学习风气。最后,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给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物质保障。通过展览海报、文化标语、雕塑建筑融入红色文化内涵的方式,加强校园内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政教育。

4.2 健全传播制度,保障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良好的网络制度秩序。相关部门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消除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干扰[8],对为了追求利益、赚取流量而博眼球内容,恶搞丑化革命历史或英雄人物的不良行为要加以处罚。另一方面,保证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科学性。要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立一个能够筛选、监测和预测有关信息的精确信息筛选体系,消除各种曲解和亵渎红色文化的负面内容,保障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4.3 丰富课堂教学,强化价值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9]。思政课堂作为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关键渠道,高校思政教育者有必要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推动课程思政的转变进程。高校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各种课程的培养计划和教材体系之中,将爱国情怀、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人民大义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大学生设置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课堂,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及蕴含的价值观念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持续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人物、事件、精神等均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人民通过不断淬炼得到的,其中包含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高校应深入收集相关红色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具有普遍价值的教育内容,提炼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内容进行系统编排,对红色文化的内容和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时代活力和生机[10]。

5 结束语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于目标、内容及价值上都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乃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破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需要从营造文化氛围、健全传播制度、丰富课堂教学三方面入手,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红色思政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