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钜
(宁波原水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各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增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急剧增大。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通过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升,对企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供水企业关系到民生问题,唯有采取更加科学的预算管理办法,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才能提升自我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供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供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企业在财务、经营和投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它涵盖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调整等环节,旨在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供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第一,预算编制方面,供水企业通常以年度为周期进行预算编制,基于历史数据、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预测和设定目标。预算编制过程中,一般涉及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投资计划等方面的考虑。
第二,预算执行方面,供水企业在预算执行中注重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对比分析,进行差异分析和控制措施的制定。一些供水企业会制定预算执行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并通过定期报告、会议等方式进行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第三,预算监控方面,供水企业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报告等手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预算执行情况通常由财务部门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向管理层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在一些供水企业中,还会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例如设立预算执行监督小组或委员会。
第四,预算调整方面,供水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预算的调整。在预算调整时,通常需要考虑到业务发展、成本控制、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以保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一,保障措施。供水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工作加以梳理,制定工作计划,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能够根据企业组织架构不同,明确其在预算体系中的职责定位,明确预算审批权限。当然,供水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制度对预算管理实施提供指导和约束。
第二,内容体系。供水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生产运营流程等,结合战略目标制定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并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部门预算目标,为后续预算执行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预算执行。供水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执行制度,对关键环节进行跟踪控制,分析预算存在偏差的原因并及时解决。另外,当预算执行偏离经营目标或发生不可抗力时可以根据相关审批程序调整预算。
第四,预算考核。一方面,需要根据预算管理决策目标设立合理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将预算考核指标与岗位薪酬等结合起来,发挥预算考核激励作用。
与一般企业相比,供水企业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应该将社会效益作为重点。但一些供水企业在预算目标设计过程中,未能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或各单位片面地根据上年度预算情况进行编制预算并上报,预算目标容易偏离战略目标。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郊区水业纷纷纳入市政管网体系当中,供水集团企业中各成员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未能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做出具体规划,必然会影响预算目标质量,对后续预算工作开展都会造成影响。
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方法单一,企业员工无法积极参与其中,或者企业管理层对于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不了解供水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容易发生编报漏项情况,对最终预算编制结果造成影响,导致预算执行发生偏差。另一方面,编制部门存在博弈心理,期望预算指标宽松而考核难度降低,从而进一步削弱预算合理性。
第一,预算执行监控不及时或不全面。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无法及时获取和分析实际执行情况,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
第二,预算执行责任不明确或不落实。不少供水企业存在预算执行责任划分不明确或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责任模糊,无法追究责任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弱化预算执行刚性。
第三,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变动和调整不规范。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频繁的预算调整和变动,但缺乏规范的程序和决策机制。这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稳定,使预算执行控制失去有效性。
当前,很多供水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未能构建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未能贯彻“公平”“公正”原则,在部门、岗位绩效评价中不够客观,考核内容与方式过于单一,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在预算考核结果反馈及运用方面,大多数企业未能将预算考核结果与员工实际奖惩结合起来,也未能将员工自身发展与企业结合起来,从而导致预算考核形同虚设。
第一,从财务维度可以将战略目标分解为提高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率、控制成本费用率、强化风险管理,分别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率、成本费用率以及资产负债率。
第二,从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可以将战略目标分解为提升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以及提升运营流程效率,分别对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为内部服务满意度、对原有制度优化个数、工作审批效率平均提升时间。
第三,从学习与成长维度,可以将战略目标分解为提升管理人才水平、实施信息化战略、强化研发创新能力,分别对应员工培训覆盖率、信息平台搭建及模块优化项目数量、专利增长个数等关键绩效指标。
1.保证预算编制全面性
第一,供水企业应该从全方位出发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可以用预算数据信息反映企业相关经营活动,包括利润预算表、资产负债预算表等,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依据。
第二,预算编制应该渗透到供水企业全过程当中,从蓄水、保水到输水,即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均应纳入预算管理过程。
第三,全员参与。供水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所有部门及员工都应该参与其中,同时也需要将全体员工纳入预算考核范畴当中。
2.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供水企业必须强化相关培训工作,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改变以往粗放化的预算管理模式,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层必须认识到预算编制工作的意义,能够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理念宣传,使企业全员都能重视并参与其中。
3.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供水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同级别人员对企业运营信息具有不同权限,构建相应的预算数据库与相应的预算平台,为预算编制人员提供数据依据,同时还能够在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不同阶段落实数据整合。预算编制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数据,各部门还可以将初始预算编制数据直接上传到系统中,财务部门经过汇总、分析,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预算执行的动态化跟踪。
4.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式
在预算编制方法选择环节,供水企业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企业规模和复杂程度。供水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会影响预算编制的方法选择。较小规模和简单业务的企业可以采用较为简化的方法,而较大规模和复杂业务的企业可能需要更为细致和全面的方法。
第二,预算目标和需求。企业对预算的目标和需求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如果企业更关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可以采用成本驱动的预算编制方法;如果企业更注重市场份额和增长,可以采用市场驱动的预算编制方法。
第三,数据可靠性和可获得性。预算编制需要依赖可靠的数据,供水企业应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如果企业拥有准确可靠的历史数据和市场信息,可以采用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的方法;如果数据不够可靠或难以获得,可以采用基于管理者经验和专业判断的方法。
1.对预算管理进行全程化实时监控
供水企业应该树立全程化预算管控理念,意识到监控的重要性,尤其是事中监控。将实时监控落到实处,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实时监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管理层可以借助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一录入,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偏差原因,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导价值,为供水企业各项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加强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提升供水企业预算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要求企业能够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预算管理,加强对各影响要素的了解与管控。
第一,在成本分析方面。要求供水企业能够以成本控制为基础,提升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水平,保证企业各项资金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问题。预算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各类问题出现原因进行了解,同时还应该对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二,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方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强化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信息,能够让其了解企业当前的工作状态,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实现奠定基础。对预算控制效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要求供水企业能够分类分析,了解不同要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保障企业预算管理全面性。供水企业应该根据当前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当前供水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效调整企业预算,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供水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1.建立更加科学的预算考核及反馈机制
供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对虚报成本、不合理支出问题进行严格管控,同时应该努力克服预算资源配置不合理、预算管理松弛等问题。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与监督机制,并在企业中落实。
具体来说,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控制小组,由内部审计部联合财务部,预算监控小组直接向企业领导负责,预算编制岗与监督岗应该分离。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构建信息反馈渠道,基层单位或部门一旦发现预算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及时反馈到企业预算监控小组中,预算监控小组需要及时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并提出科学的优化建议。
2.优化预算考核指标体系
不同部门与岗位预算考核过程应该采用差异化指标,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权重。具体来说,结合供水企业各单位实际业务、财务状况,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设置相应的权重,以便于考评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预算执行效果。
例如,成本费用率作为供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预算考核指标,在不同规模的水库单位之间应设置不同的权重。因此,供水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设置指标权重,改变固定预算管理模式,提高预算考核指标合理性。
3.保障预算绩效考核公正、公平、客观
应该改变之前预算考核中重业绩、轻管理的问题,对企业各基层单位采取重点工作+经营指标结合模式加以考核,也可以利用分类目标引导法设置更加丰富的考核指标维度,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引导全体员工更好地执行预算;同时,进一步明确预算考核责任主体,并对预算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可以体现到各下属单位年度经济目标责任书中,将预算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职位晋升等挂钩,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另外,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契约精神,对于承诺的奖惩必须及时兑现,能够让全体员工享受到全面预算管理所带来的红利,对于预算绩效考核中的不足则需要及时加以改进,逐渐形成更加健全、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
综上所述,供水企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供水企业应该树立创新理念,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内部管理精细化程度,满足新时期对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当前供水企业预算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结合企业战略设置科学的预算目标,优化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开展实时化、全程化的预算监督控制,保证各项预算落到实处,配合相应的预算考核工作,制定科学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提升供水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