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与应用教学研究*

2024-05-17 08:29郝鹤
大众文艺 2024年7期
关键词:音色旋律节奏

郝鹤

(深圳大学,广东深圳 518000)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味道,它的音乐创作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不断交融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高校钢琴教学一直以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弹奏技术、音乐技能等为目的,因此将新中国钢琴作品运用到钢琴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又可以继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还为高校钢琴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资源,所以把新中国钢琴作品运用到高校钢琴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教师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从而达到改善传统西化钢琴教学效果,进而丰富教学内容。

一、新中国钢琴作品特色

新中国钢琴艺术经过百年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诞生了一大批颇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如《欢乐的牧童》《黄河颂》《牧童短笛》《欢乐的牧童》《百鸟朝凤》等[1]。《夕阳箫鼓》:这是根据古代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乐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人们在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时欣赏到的旖旎风光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新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源泉来自丰富的民间民族元素,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浏阳河》等,如《远方的蝴蝶》这首浪漫钢琴曲表达了对遥远友人的思念,采用了彝族音乐的元素;《雨中兰花》[2]也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这些都是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都是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提炼出来的经过改编后的作品,都带有了强烈的本土化的音乐特色,这对于普通观众和演奏者来说是非常容易接受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细腻和含蓄的感情相融合,使得听众在欣赏中国钢琴音乐时可以产生一种亲切感,也是最能表现乡土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比如《彩云追月》它蕴含着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自然之感、也有含蓄委婉,有着现代人的追求也有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态,符合大众的口味。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因素,在钢琴作品创作中作曲家对中西音乐文化进行融合,把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吸收和融合到钢琴音乐创作中,让大众对这样的钢琴音乐非常容易接受,例如张朝在《遐想》中巧妙地融合了云南地区哈尼族的民族音调,这种音调的运用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一)音色方面

新中国钢琴作品在音色方面展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魅力,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色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元素,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通常追求清脆悦耳的音色效果,这种音色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中对明亮和柔和音色的偏好有关,钢琴的特殊构造和共鸣箱的设计使得其音色更为明亮,而中国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也注重钢琴音色的特点,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和音色控制,使作品更加贴合中国音乐的风格需求。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音色创作上常常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作曲家可能会运用特定的演奏技法和音色处理手段,如使用钢琴的某些特定音区、运用特殊的触键方式等,来模拟出传统民族乐器的音色效果,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作品能够传递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韵味。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还十分注重音色的多层次表现,作曲家通过巧妙的和声编排和织体设计,创造出丰富的音色层次和音响效果,他们可能会运用不同的音区、音强和演奏技巧,使作品在音色上呈现出细腻的变化和丰富的层次感。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3]是一首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独奏作品,其音色创作展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这首作品通过清脆悦耳的音色塑造了欢快热烈的音乐形象,作曲家巧妙地运用钢琴的明亮音色和清脆的音质,通过轻快的触键和跳跃的旋律,使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动感,这种音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音乐中对明亮和柔和音色的偏好相呼应,为作品注入了浓厚的民族风情。该作品在音色上模拟了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特定的演奏技法和音色处理手段,作曲家成功地模拟出了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等的音色效果,这种模拟使得作品在音色上更加丰富多彩,传递出浓厚的民族韵味和音乐表现力。

(二)装饰方面

新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时常常多巧妙地运用有效果的装饰音,装饰音的运用也是民族风格的形成原因之一,装饰音的创作特点使得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表现力和风格上更加丰富多样,作曲家们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装饰音,创造出具有独特韵味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展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倚音”是一种常见的装饰音,在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广泛运用,它可以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通过在主要音符前后添加小音符,形成旋律上的装饰和变化,倚音的运用可以增加旋律的流动性和表现力,使作品更具动感和变化;“波音”是另一种常见的装饰音,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经常出现,它由主要音符和相邻音符的快速交替构成,可以分为上波音和下波音。波音的运用可以使旋律更加生动,增加音乐的活跃度和表现力;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颤音”常用于模仿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的演奏效果,颤音的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加富有表情,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渔舟唱晚》[4]这首作品在旋律中广泛运用了倚音作为装饰,通过在前后的主要音符上添加小音符,形成了一种流畅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倚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更加生动,增添了动感和变化,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水波荡漾、渔船摇曳的场景作品还巧妙地运用了波音作为装饰音,通过主要音符和相邻音符的快速交替,形成了一种波浪起伏的音乐效果。波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仿佛可以听到水面上荡漾的涟漪和远处传来的渔歌声。此外,张朝的《哈尼情歌》作品还运用了颤音来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通过快速重复的音符,颤音创造出一种颤动的音响效果,使音乐更加富有表情和感染力,颤音的运用与旋律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相结合,传递出渔民劳作时的辛勤和渔舟晚归时的宁静与温馨。

(三)旋律方面

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旋律方面展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元素,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常常采用五声音阶作为旋律的基础,五声音阶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基本音阶,由五个音组成,具有独特的音程关系和音乐韵味,通过运用五声音阶,作品能够传达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其次,常常运用各种民族调式,如山歌、小调、曲艺等,这些民族调式具有丰富的音乐色彩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它们的运用作品能够展现出多样化的民族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作曲家们注重旋律的流动和连贯性,通过运用起伏跌宕的旋律线条和悠扬的旋律音程,创造出具有丰富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的作品。例如《平湖秋月》[5]这首作品在旋律上采用了五声音阶和民族调式,通过运用五声音阶的音程关系和特定的民族调式,作品传达出一种宁静、优美的音乐氛围,使听众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作品的旋律呈现出线性发展的特点,在乐曲中可以听到悠扬的旋律线条和起伏跌宕的旋律音程,这些旋律的流动和连贯性赋予作品丰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使听众仿佛能够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感受到内心的情感变化。

(四)节奏方面

中国音乐中常常存在弹性节奏的概念,即节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们可能会运用弹性节奏来处理乐句、乐段或整个乐曲的结构,使得作品的节奏更加生动和自由。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节奏的丰富性、独特性和表现力,通过多变的节奏形态、弹性节奏、融合传统与现代节奏元素、强调节奏感与律动以及与民族舞蹈的结合等手法,这些作品在钢琴上展现出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复杂的节奏组合、交叉节奏、切分音等,打破了传统的节拍规律,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感。在创作过程中常常融合传统和现代的节奏元素,作品中可能运用传统的节奏型态和节拍规律,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作曲家们也可能引入现代音乐的节奏手法,如复杂的节拍组合、不规则的节奏重音等,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节奏效果。另外,作曲家们可能会通过巧妙的节奏安排和动力性的演奏技巧,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活力,他们可能会运用快速的音符流动、强烈的节奏重音等手法,营造出激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如《夕阳箫鼓》[6]作品采用了多变的节奏形态,在乐曲的开头部分,通过运用切分音和连音等技巧,打破了传统的节拍规律,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律动感。这种节奏处理方式使得乐曲在起始阶段就充满了活力和动感。作品还注重弹性节奏的运用,在乐曲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灵活运用了弹性节奏来处理乐句和乐段的结构,通过延长或缩短音符的时值、调整乐句的长度等方式,使得作品的节奏更加生动和自由,这种弹性节奏的处理赋予了作品更加自然和流畅的感觉。

三、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

新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技巧上有着独特的要求,例如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指法、力度和节奏等,通过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学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多以西洋作品为主要内容,学生长期受到西洋音乐的熏陶,在技术上的学习比较单一,因此将新中国钢琴作品运用到高校钢琴教学中,可以一改多年来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以西洋作品为主体的现状,让学生既能掌握西方音乐的技术,又能从中国钢琴作品中吸取经验,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钢琴演奏技术,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现代高校钢琴教学通常以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为主,引入新中国钢琴作品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风格和作品。根据目前各大院校的钢琴教学材料,大部分的钢琴基础课教学都是使用国外的教科书,这就造成了高校学生对于钢琴歌曲中包含的东西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钢琴作品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学习新中国钢琴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心底里体会到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我们国家优秀的民族文化的艺术美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中国钢琴作品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国家的钢琴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他们可以理解并把握中国钢琴的文化内涵和创作特征,从心灵上体会到作曲家的情感与创作状态,增强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促进学生在音乐创作与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新中国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美感,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钢琴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新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国钢琴发展的历史就是它的民族化进程,中国钢琴作品大都是对中国传统乐曲进行重新创作的,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丰富的文化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当代艺术的时代性,可谓是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当代的韵味。将新中国钢琴作品运用到高校钢琴教学中,不仅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可以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因此加强中国音乐文化教育,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基地,将中国钢琴作品融入钢琴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高校通过对新中国钢琴作品的传播研究与教育传承,让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钢琴技巧,且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激情,更主动地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所以,将中国的钢琴作品运用到普通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对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

四、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编写具有新中国钢琴作品的课程教材

现在无论是在高校钢琴教学,还是在普通音乐教育机构,都是采用西方传统钢琴进阶教材,如《车尔尼系列练习曲》《巴赫创意曲集》、古典奏鸣曲等一系列教学体系[7]。这是因为这几本教科书都是实践性强、技术性强的古典教科书,其作品都是借鉴了欧洲的调性系统和和声编排方法。相反中国钢琴教学教材的选用极少,而精品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由于高校钢琴教师没有足够的关注新中国钢琴作品,导致中国钢琴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重很低,因此钢琴教师应该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强化本土钢琴音乐教学,不断地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音乐艺术进行深入的整合和创新,使中国本土化的音乐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合到钢琴教育中去,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中国钢琴教学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教材的优势,注重学科特色,注重钢琴教材的时代性、地域性,以提高学科的整体素质为主。并在此基础上,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编制了一套新中国钢琴作品的丛书,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让中国钢琴作品进入教材,进入教学,进入学生心理,并且指导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这既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得到提高,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教学上重强调新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训练

在实践中教师要着重强调钢琴的演奏技巧,对钢琴作品的弹奏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与探索,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特色形成有一个清晰认识,从而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宏观认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演奏要领上,教师们要重点指导那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调式和五声调式的,也要拿中西方的钢琴作品进行比较,使学生们认识到中西方的钢琴作品在表现方法、作品结构和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中国音乐器乐演奏大多是即兴发挥,偶有戏剧色彩,在演奏时也有很大的随意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国钢琴作品的曲式构造十分清晰,即便是在演出中进行即兴演奏,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曲式结构。所以,现代的新中国钢琴作品在创作中大多是由民间音乐或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后面的演奏中,时刻注意节奏、力度、音色的处理,要体现出中式的音乐特色,还要有西式钢琴技巧的表达,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手段,让演奏中既有民族韵味还要钢琴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旋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要反复实践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如《百鸟朝凤》是以具有极高的演奏技术的北方民间唢呐乐曲改编而成,它把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情调和西洋钢琴的艺术融合到一起,整部乐曲采用分段式的结构,分成五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表演技术,学员们要在实践中按照乐段的特征变化表演技巧,在虚与实的组合中,营造出一种欢快的鸟鸣之声,营造出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并通过熟练灵活的钢琴演奏技术,表现出歌曲中浓厚的民族魅力。作品《黄河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奔放,能鼓舞人心,极富民族色彩,表现出中华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演奏过程中应注重多种技法训练,运用轮指手法,掌握旋律的均衡,加强手指的灵活度,使其更好地完成跑调。这些钢琴作品都是新中国钢琴作品,它们的风格和西方钢琴作品既相同却又不同,所以学生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调整,要关注的演奏技能也要进行多元化。

(三)重构全新的具有新中国钢琴作品的课程

由于钢琴是欧洲音乐的发源地,所以国内的学生很难在音乐上与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学中西式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演奏技术和乐理知识的讲解上,这使得学生们对于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感到陌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爱好,这样在弹奏作品时学生也就无法与曲子产生共鸣。相反,中国钢琴具有很多传统的、民族的音乐、旋律、节拍在里面,这些东西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的,有着很强的民族情感在里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演奏中迅速融入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激情、提高演奏效果。新时代下的很多钢琴作品都是以本土化为基础编创的,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精神与内涵,在教学上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因此高校要积极地面对这种情况,尝试建立一套全新的课程,以新中国钢琴作品为主流教学题材,改善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系统里的比例,提高中国钢琴作品的占比,以此来形成本土化钢琴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让学生一听音乐就能感知到内容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民族自豪感,这样既可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更是兼顾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模式也许是最好的方式,如《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于1969年由多位音乐家改编为协奏曲。它融合了船夫号子等中国的民间传统元素,采用了史诗般的结构,气势轩昂,情感充沛,表达了革命年代的音乐家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作品《浏阳河》,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后来被很多作曲家改编成钢琴曲,展现了湖南人民对于生活、家乡的热爱,更是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对于祖国的美化期望。总之,相信这样的中国钢琴作品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民族自豪感的养成对于钢琴的学生更是非常有帮助。

(四)加强中国钢琴欣赏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

高校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就要加强中国钢琴欣赏课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现代派的《山泉》以其优美的笔触,以崂山一带的壮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祖国美丽风景的深切眷恋,作品以中国传统的五音音阶为基础,添加了复三段式,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于对钢琴踏板的控制,通过踏板的灵活使用,来控制乐曲中的钢琴音的长度以及旋律中的连音。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水平。另外,要加大中国钢琴欣赏课程在理论课程中的比重,以欣赏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传统乐器等为主,还需要对经典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分析,从民族性、特色性、艺术性及演奏技巧上加以重点阐述,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特殊性,也可以更为深入的认识其情感特色,更是在教学中多分析、多欣赏不同的钢琴作品,尝试把中西钢琴作品进行比较,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平湖秋月》是一首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钢琴曲,它对传统乐曲进行了革新,以传统旋律为主,融合钢琴元素,继承了民族音乐特色,更是让钢琴本土化变得丰富多彩。作曲家将自身情感融入了整个场景之中,将西湖在朦胧月光下的柔美之美表现了出来,在继承了原作音乐的诗意之美的基础上,还融合了钢琴清澈而又灵活的音色,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表演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和声的结构,在高声部要对和弦的结构进行理解与分析,对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进行适当的使用,为作品中的曲调提供了一种优美而又和谐的旋律。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钢琴作品已经进入新时期,钢琴音乐本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既搭配了传统钢琴音乐的垄断,也让中国作品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因此对于钢琴教学来说,要不断地尝试融入新的特色,在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时候可以增加师生的本土化情感,展示中国钢琴文化特色。在高校钢琴课上教师要加强对新中国钢琴作品的普及和宣传,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到钢琴教学中来,让学生对中国钢琴艺术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产生认同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使学生感受到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总之,当代年高校教育应该为中国钢琴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和文化。

猜你喜欢
音色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