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当代传承价值研究

2024-05-17 03:21符虎刚刘培培李雅楠
现代食品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众美食饮食

◎ 马 月,符虎刚,刘培培,段 佳,李雅楠,李 令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民俗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传承和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饮食文化,而且可以梳理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进而引导大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1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1 起源阶段

中国传统饮食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中国饮食文化发展长期受到地理、气候、历史、宗教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食物体系和饮食习惯[1],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史前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加工食物,狩猎、采集和种植食物;随着农业的兴起,农业社会主要以粮食作为食物,米、面、豆类等为主要食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以谷物蔬菜为主食,《吕氏春秋》第十四卷《本味》创新性地总结了先秦烹调经验[2];到了秦汉时期,食养食疗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就曾将羊肉、辣椒及祛寒的中药材结合开创“祛寒娇耳汤”等食养食疗方法[3]。由此,中国饮食文化开始逐步成形,饮食在农业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亦被赋予宗教、礼仪、医学等多重意义。

1.2 发展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可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当时,统治者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西瓜、胡豆、扁豆、苜蓿等,南北朝后,植物油的品种不断被开发和增加,丰富了饮食内容的开发;隋唐时期,社会风俗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合食制”开始盛行,丝路文化交流使得唐代饮食文化更为多元,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烧尾宴”[4]。到了宋代,农产品产量大为提高,食物种类丰富,正如宋书记载“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即使是一般市民,亦能在遍布街头巷尾的食肆间找到味美价廉的食品,饮食文化逐步达到高峰,人们开始对食物更为讲究。明清时期,物资逐步丰富,饮食文化日臻成熟与繁荣,通过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等农作物,蔬菜种植达到较高水准。同时,满蒙饮食文化的融合,使得明清时期人们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追求美味珍馐者日多。其中,满汉全席便是当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1.3 成型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不断演变,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特色和风味。饮食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等。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中亚、印度、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和烹饪技术,逐渐融入中国饮食文化中。现代社会,中国的饮食文化依然保持着其独特性和传统特色,中国人讲究饮食的色、香、味、形,注重食物的营养、口感和美感,强调食物与节气、季节、地域等的搭配[5],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当代传承价值

2.1 传统饮食文化是引导大众饮食健康的指导方向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精华,涉及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强调“饮食养生”等理念,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和养生功能,传统中医药理论中更有“药食同源”等概念,强调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食材搭配、烹饪方法、饮食习惯等,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而且是引导大众追求身体健康的重要指导方向。

2.2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菜系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既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又要求饮食文化内涵的表达与思想传递,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可以促进国际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

2.3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精髓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积淀和体现。传统饮食文化在食物的种类、餐桌礼仪等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承载不同时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换言之,饮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是社交、交流、庆祝的重要载体。此外,传统饮食文化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传统饮食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进而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

3.1 现代快餐文化冲击不断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西方快餐文化凭借“快速、简单、融合”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受到当下许多年轻人的青睐,使得传统中国饮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威胁。细细品味、细嚼慢咽的传统饮食开始逐步被大众摒弃,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现代快餐文化不仅阻碍了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而且使传统中餐文化逐渐边缘化发展。

3.2 文化寻根意识相对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注重效率、便利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产生怀疑。同时,工业化餐饮的快速发展,导致大众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逐渐淡薄。此外,年轻人普遍更倾向于接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忽视了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导致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3.3 弘扬饮食文化机制匮缺

当今社会,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和推动。目前,相关部门在弘扬饮食文化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宣传推广方式相对单一,导致大众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不足,致使传统饮食文化的推广和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4.1 开展多元化传统饮食文化内容推广

当下,随着《舌尖上的中国》《中餐厅》等多类美食类综艺节目的播出,传统饮食文化开始不断进行文化输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众开始关注传统饮食文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饮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部门应鼓励开展多元化传统饮食文化内容推广。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等多种线上传播渠道,推广各类传统饮食文化内容,吸引不同年龄层和兴趣群体的关注,通过结合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如短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结合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进行内容创新,定期推广各地特色美食和传统烹饪技艺,通过举办传统饮食文化节、美食文化展览、传统烹饪比赛等活动,开展各类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吸引大众的参与和关注,并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共同推动传统饮食文化内容的创新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关注并参与其中。

4.2 构建符合大众需求的饮食文化体系

要想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势必要打造一套为大众食客需求的“色、香、味、型、器、意”的美食文化体系。通过构建美食文化体系,既能培养大众饮食习惯,使其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能促使大众从传统文化中感受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中国人特有的饮食文化自信。

一方面,饮食文化体系的建设应从营养均衡、健康生活、文化传承等角度出发,加强对饮食文化体系的重新调整力度,综合考虑大众口味的多样性。现代饮食文化体系应该提供多种选择,既要有传统美食、不同民族美食,亦包含现代健康饮食、国际美食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饮食文化体系应该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推广传统健康饮食理念,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具体来说,在构建饮食文化体系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例如,“食不言,寝不语”的餐饮规矩、“食志、食功、食德”的饮食习惯、“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饮食利益等,并不断融入保护传统美食和烹饪技艺,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

4.3 普及“以味为本”的科学饮食养生观

受制于时代发展和食品科技行业的冲击,多元文化使得传统美食在“食无定味,适口者珍”中悄然变化。目前,各类食品“科技与狠活”的食品行业不良案例,引起了大众对饮食养生观的注意。在此背景下,食品卫生部门应定期向大众普及正确的科学饮食养生常识,传递“以味为本,返璞归真”的饮食养生观。

5 结语

“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饮食逐渐成为中国人精神文明赖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成中国独特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需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大众需求等因素,不断吸收、改进与创新。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相关部门应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大众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提升大众饮食文化认知水平,使传统饮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大众美食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何为清淡饮食
美食
健康饮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