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阳,梁秋染,王雪,刘博
(郑州市骨科医院 功能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腕部正中神经受压迫引起神经损害症状,常见诱因主要有肥胖、腕关节过度活动、免疫相关疾病等[1]。根据正中神经受压迫的不同程度,CTS患者主要表现为手部疼痛、麻木、无力、肌萎缩、功能受限等症状,神经电生理检查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患者除日常手指、腕部活动不便外,还可能出现大鱼际肌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国内外研究显示,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发病率可达4%~16%[3],40~60岁女性发病率更高,是男性的3~10倍[4]。
为清晰了解CTS患者正中神经受损程度,对神经损害进行定性、定位,临床医生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从而提高CTS患者神经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疗和手术定位提供更可靠的依据[5]。超声检查可用于分析神经结构、形态的变化、神经血供情况,了解神经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6]。然而,超声检查在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尚未被完全开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轻度、中度、重度神经电生理表现的CTS患者在超声影像学下的表现,以充分探究超声检查在CT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90例CTS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13例非CTS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男19例,女71例;年龄24~80岁,平均(49.71±2.25)岁;单侧发病61例,双侧发病29例,左侧44例,右侧46例;发病部位共计119腕。对照组男30例,女83例;年龄23~82岁,平均(48.91±3.22)岁。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7]中CTS的诊断要求;年龄18~80岁;病程>3 周,且未接受过周围神经损伤的相关治疗。(2)排除标准:既往腕关节外伤或其他上肢外伤、手术史;合并有颈椎病、代谢性或免疫性神经病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妊娠状态;心脏起搏器植入;患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或精神疾患等神经电生理检查禁忌证。
1.3.1神经电生理检查
采用尼高力EDX系列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双侧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支配肌肌电图。收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末端潜伏期等数据。测定方法及标准均参照党静霞的《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8],异常诊断标准为:(1)运动、感觉传导检查中传导速度低于同龄正常值,波幅低于同龄正常值或低于健侧同名神经50%以上;(2)肌电图检查时被检肌肉放松状态下,静息电位时出现插入电位延长以及在两个进针方向点发现纤颤电位、正锐波或者复合重复放电,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大于正常值20%,波幅增高大于正常值50%以上,重收缩募集减弱或消失。依据美国神经电生理协会(1997)推荐的神经电生理诊断CTS严重程度的区分标准,轻度为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时或手掌混合神经潜伏时延长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中度为正中神经末端感觉、运动神经电位潜伏时均延长;重度为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时延长伴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或消失,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时延长伴波幅减低或消失,肌电图检查异常。
1.3.2高频超声检查
采用飞利浦EP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线阵探头频率14~22 MHz,对研究对象进行正中神经高频超声检查。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对肌肉骨骼进行如下检查。(1)神经形态检查:超声探头沿正中神经腕部解剖走行自上至下连续扫查,观察神经的形态、纤维束结构、束膜及外膜回声有无增粗、水肿、延续性断裂,观察神经周围有无瘢痕、血肿、粘连、创伤性神经瘤等。(2)血流情况检查:观察正中神经的血流情况及微血流显示神经束上有无血流信号的出现。(3)测量腕管入口处神经横断面积、正中神经扁平率、正中神经肿胀率和正中神经的剪切波速度。
对90例CTS患者和113例正常体检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将90例CTS患者分为轻度27例、中度39例、重度24例。
病例组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感觉传导速度均小于正常组,末端感觉潜伏期、末端运动潜伏期则会延长(P<0.001)。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电生理参数比较[M(P25,P75)]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CTS患者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重度患者的剪切波速度、正中神经扁平率、正中神经肿胀率增加(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超声检查参数及方差分析
CTS神经电生理各个检查参数与高频超声各个检查参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感觉潜伏期和末端运动潜伏期均与高频超声检查中正中神经肿胀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837) ,感觉潜伏期和末端运动潜伏期越长则高频超声的肿胀率越高;而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与剪切波速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r<0),即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越慢则正中神经高频超声剪切波速度越快。见表3。
表3 神经电生理参数与超声检查参数相关系数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正中神经和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腕管综合征由于各种急慢性原因造成管内压力升高使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所导致的症候群[9],其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主要为受正中神经所支配的桡侧手掌三个半手指出现疼痛、麻木等感觉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进而出现手指无力、拇指外展受限、大鱼际萎缩等功能障碍。CT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并结合查体,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测定正中神经在区域内的传导速度、波幅等指标,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状态及神经损伤的轻重程度[10],为正中神经损伤提供定性、定位价值。但同时神经电生理检查还存在其局限性:(1)神经传导检查需要电脉冲刺激,患者不易耐受进而依从性差;(2)肌电图为有创检查,需要较严格的操作环境和无菌措施;(3)只能评价神经本身的功能情况[11-12],不能直视发现腕管内的神经周围的病变[13];(4)神经变性需要一定的时间,确诊需3周甚至1个月以上;(5)有检查禁忌。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弥补了神经电生检查的不足。通过高频超声检查CTS不仅能够提供神经形态学的表现,提示神经纤维束结构,还可以了解腕管内神经、肌腱、腱鞘、滑膜的水肿情况以及神经、周围组织的血供情况,充分了解正中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另外超声检查更为便捷、检查时间更短、更具经济性[14],神经电生理检查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诊断中,用于提高CTS患者诊断的精准度。张庆梅等[15]通过神经电生理联合超声检查在腕管、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证实高频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高诊断CTS的准确率。姜良军等[16]在超声和神经传导检查对CTS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发现在诊断CTS时神经电生理与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相似,但精准度比超声精确。朱玲等[17]在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在CTS中应用价值中证实高频超声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够对正中神经CTS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之间的比较,发现了所有参数均存在一定相关性,这从数据上证明,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是可以用于联合诊断的。
目前已开展的相关研究虽然对CTS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的对比研究,但是,仅针对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各自优劣性、敏感度、准确率的比对,针对神经电生理诊断CTS轻度、中度、重度程度分级下不同的高频超声表现的研究的报道少见,其差异性表现是否能作为临床采取不同诊疗措施依据的研究也未见相关分析。本研究收集的病例除了进行两种检查技术的对比以外,着重进行神经电生理诊断CTS不同严重程度下高频超声的表现是否不同。本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电生理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的检查结果的各项参数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中感觉潜伏期和末端运动潜伏期均与超声检查中正中神经肿胀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感觉传导速度与剪切波速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该分析结果可为临床结果的严重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的结果中发现的差异性或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高频超声检查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CTS患者的确诊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随着CTS病情的加重,不同神经电生理表现下其高频超声参数如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扁平率、肿胀率、剪切波值均会升高,不同神经电生理表现下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可为CTS的诊断提供指导并为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