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水产企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2024-05-16 08:50王志丽刘建朝岳强李祖辰许岩岩
河北渔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

王志丽 刘建朝 岳强 李祖辰 许岩岩

摘 要:从水产育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水产企业发展中存在水产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转化能力有限、疫病防控不够完善、养殖尾水排放环保压力大、饲料成本增加、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水产企业;水产育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市水域面积达5 582.17 km2,其中海域总面积4 418.93 km2,内陆水域总面积1 163.24 km2[1]。2022年唐山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8.09万吨,占全省水产品产量的51.67%,居全省首位[2]。为推动唐山水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唐山市水产业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现状,指出了部分种质资源受制于人、养殖繁育和病害监测方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水产品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品牌策划待加强等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唐山水产企业现状

唐山市共拥有水产养殖主体2 700余家,其中水产企业200余家,其他养殖主体主要是承包经营户和个体养殖,还有少部分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目前,全市拥有种业、养殖、加工等类别的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共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曹妃甸、乐亭、滦南等沿海地区,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海参、河鲀、半滑舌鳎等海水水产品以及鲤、鳙、鲢等大宗淡水鱼。

1.1 水产育种

据统计,2022年唐山市各类主要养殖品种苗种生产量分别为淡水鱼苗190 732万尾,扣蟹8 700 kg,稚鳖187万只,海水鱼苗4 848万尾,虾类育苗2 687 536万尾,海参21亿头[2]。目前,全市共建成2家国家级良种场、14家省级原良种场、1家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3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逐步形成以领军企业为龙头、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为骨干、中小育苗场为补充的多层次水产种业产业格局。先后引进推广中国对虾“黄海系列”、半滑舌鳎“鳎优1号”、刺参“东科1号”、“福瑞鲤2号”等多个“安全、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围绕对虾、河鲀、半滑舌鳎等优质特色种源,加强和专业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研发水产新品种。唐山市水产原良种场基本情况详见表1,唐山市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业阵型企业和全国苗种二十强企业基本情况详见表2。

1.2 水产养殖

据统计,2022年唐山市渔业产值193.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共计58.29万吨,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6.90万吨,淡水养殖1834万吨,养殖产量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7761%;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共77 427 hm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3 394 hm2,淡水养殖面积14 033 hm2[2]。海水养殖主要品种包括:以鲆、鲽、红鳍东方鲀为主的鱼类,以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和梭子蟹为主的甲壳类,以牡蛎、螺、蚶、扇贝、蛤为主的贝类,以及海参、海蜇等,注册了“神鳌”“曹妃通”“兴妃”“嘴东牌”“赑鑫湾”等水产品牌;淡水养殖主要品种包括:以鲤、鲫、草鱼、鲢、鳙为主的鱼类,以南美白对虾和河蟹为主的甲壳类,以及泥鳅、中华鳖等名特优品种,注册了“玉田甲鱼”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唐山市水产养殖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和分布区域具体情况详见表3。

1.3 水产品加工

唐山市水产品加工主要分布在丰南区、曹妃甸区、滦南县和乐亭县,全市共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24个,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个;拥有水产冷库147座,冻结能力达3 278 t/d,冷藏能力达11 930 t/次,制冰能力达1 018 t/d;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98 828万吨。2022年,唐山市水产品加工总量达38 271 t,其中淡水加工产品5 043 t,海水加工产品33 228 t;加工产品为冷冻品、冷冻加工品和干腌制品,其中冷冻品28 434 t,占全部水产加工品的74.3%[2]。

2 存在问题

2.1 水产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转化能力有限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水产育种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续研发的过程,很多水产育种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或者对研发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育种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够,育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不足,尤其高層次人才稀缺,人才发展机制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等方面难以取得突破;二是技术转化能力有限,自主创新不仅是研发出新品种或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机制、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等原因,在技术转化方面存在障碍,导致新品种或新技术难以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2 疫病防控不够完善

一是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虽然现在已建立了病情测报工作机制,但疫病监测计划的覆盖面和监测数量仍存在不足,导致风险分析数据缺乏,难以支撑科学防病,且由于人员流动、基层诊断设备和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测报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二是企业对于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水产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以防为主”的长期疫病防控工作,导致防控措施不到位,疫病频发;三是缺乏专业的疫病防控技术和人才,水产疫病防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目前综合防病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跨领域、全过程的防病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企业对于疫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不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而采取措施。

2.3 养殖尾水排放难,环保压力大

按照环保要求,水产养殖排放的尾水必须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水生动物排泄物、残饵以及养殖使用的药物和消毒剂,会在水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如将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然而现有的尾水处理技术有很多弊端,如海水养殖用水复合循环净化系统净化不充分,一些尾水排放处理设备主要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且设备价格高,运行成本大。目前,唐山水产养殖企业有的购买了昂贵的尾水处理设备,但因运行成本大并不会长期开放使用;有的结合沉淀池和生态处理单元等措施处理尾水,但效果不足;大部分养殖主体是一家一户经营,有的养殖场仍采用传统方式尾水未经检测直接排放。

2.4 饲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不断增加

一是饲料的主要成分如玉米、豆粕、鱼粉等,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价格普遍上涨,导致饲料成本随之增加;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企业对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饲料生产工艺的改进和饲料质量的提高也增加了饲料成本;三是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政府和相关机构对饲料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间接推高了饲料成本。

2.5 品牌化程度低,缺少完善的品牌策划战略

唐山也注册了一些水产品牌,如“唐山河鲀”“玉田甲鱼”等,但多为红鳍东方鲀、中华鳖、半滑舌鳎等“名贵”水产品,一是涉及的水产品种少,二是品牌传播效果不佳,很多优质的产品难以被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制约了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唐山愈发认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但还未建立完善的品牌策划战略,相关部门对品牌打造支持力度不足,还未取得明显成效。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策扶持,缓解企业压力

一是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扶持政策,如加大对水产养殖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税收优惠等;二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政府补贴、社会投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结合,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良种选育等奖励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为有创新意愿的育种企业缓解研发周期、研发资金等压力;四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升级繁育车间、渔业设施,建立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成果转化、品牌推广为一体的渔业生产示范基地。

3.2 引进专业人才,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培养、留住水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二是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进一步做好先进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协助养殖企业引入更优质的良种、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为技术转化提供方向,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工作,针对企业存在问题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普及养殖知识,完善养殖主体的水产知识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如提供水质病害的检测服务、技术特派员下乡服务等。

3.3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加强疫病监测

一是提高水产企业对疫病防控于保障养殖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将疫病防控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确保防控措施得到贯彻执行;二是企业增加在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购买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治疗药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提高疫病防控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定期对养殖水体、饲料、苗种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疫病进行预测和预警,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3.4 多方合力完善尾水处理,减小环保压力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标准时,综合考虑中小型养殖主体实际生产过程以及尾水处理投入、运行成本等情况,适当放宽条件或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环保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二是针对养殖区域连片养殖比较集中的情况、沿海养殖车间将尾水就近排入排水沟排放比较集中的情况,可优化尾水排放空间布局,在排水口集中区或者养殖区域中心建立综合尾水处理系统,对尾水集中统一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或者用于循环养殖;三是农田种植附近的养殖区域,可将养殖尾水沉淀后作为农田种植水源,利用农田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过滤达标后排放或者循环再利用;四是加强尾水方面的研究,结合养殖运行情况、投入品使用情况以及养殖尾水主要成分,加强高质、低污染、经济饲料的研究发明,推动高效、经济尾水处理设备和方法的发明。

3.5 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企业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深入研究,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为导向,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水产质量,对路销售;充分认识并把握优质水产品种的优势,突出该品种的特色,如绿色有机、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等,以水产特色为定位点建立水产品牌,再利用品牌进一步指导生产和销售服务项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贸易洽谈活动,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运用媒体公關、社交、广告等方式来营销水产品牌,让消费者了解并钟爱该品牌。

3.6 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延展产业链条

结合水产养殖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现状,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与水产品加工、旅游业、休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丰富加工种类如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等,拓展企业的业务领域如电商平台、休闲旅游周边等,提升产业价值,推动水产养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唐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A].2020.

[2] 河北省农业农厅.河北省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Z].2023:2+61-3+62.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
面向水产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初探
水产养殖水体UV254和COD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分析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水产养殖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欢迎订阅2016年《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