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鱼类海豚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4-05-16 08:50吴浩葛京刘君皓
河北渔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防治

吴浩 葛京 刘君皓

摘 要:以鲟鱼、罗非鱼为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等研究淡水养殖鱼类海豚链球菌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结合细菌学检测确诊病原,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研发集成了海豚链球菌病防治关键技术,筛选出聚维酮碘等外消药6种、复方磺胺甲噁唑粉等内服药5种作为治疗的优选药物。

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海豚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淡水养殖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感染宿主广、发病率高、病程持续时间长、易反复、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常以水平传播方式相互感染,其病原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属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溶血素,破坏鱼类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有时还与其它病原菌合并感染,导致其靶器官功能紊乱,进而引起鱼体局部感染甚至全身败血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不但会快速蔓延造成大面积死亡,甚至会传染人[1-2]。近年来,保定市多个养殖场罗非鱼、鲟鱼等海豚链球菌病暴发、频发,导致大批死亡,危害极其严重,多年来,在省内外专家的大力协助下,对海豚链球菌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集成了系列关键技术,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海豚链球菌病全年均可发生,水温20~26 ℃多发;体表损伤、水环境恶劣、密度过大、饲喂不当等易暴发流行,水平传播,可感染30余种鱼类,易感品种罗非鱼、鲟鱼等。

2 诊断

2.1 临床检查

2.1.1 临床症状 病鱼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偶见间歇性狂游或旋游。急性感染的鱼类常出现暴发性死亡。

2.1.2 外部检查 病鱼眼睛充血,眼膜浑浊发白;鳃盖基部、胸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其中,罗非鱼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鳃盖內缘出血是其典型特征(见封三图1),鲟鱼腹部发黄、病鱼嘴发黑(见封三图2)。

2.1.3 剖检 肝肿大,变色,质地变脆,或弥散性充血,呈花肝状、鳃出血(见封三图3);脾、肾肿大,呈暗红色;肠道充血、肠壁变薄(见封三图4);其中,鲟鱼肠腔内食物较少或充满黏液;罗非鱼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肠内积水、心外膜出现大量10~1.5 mm白点。

2.2 实验室检查

2.2.1 细菌分离与纯化 在无菌环境下,取病鱼的肝、肾及脑组织,按常规划线分离方法接种血琼脂培养基,28 ℃培养,36~48 h后,挑取表面光滑、微隆起、边缘整齐的淡黄色优势菌落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培养[3]。

2.2.2 細菌鉴定

2.2.2.1 细菌染色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成双或链状排列球状细菌。

2.2.2.2 生化反应 可水解精氨酸、七叶苷;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试验阴性;V-P试验和马脲酸钠试验阴性;发酵D-甘露醇,不发酵L-阿拉伯糖、菊糖、核糖、乳糖、山梨醇。

2.3 综合判定

根据临床症状、菌落形态、染色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参考文献[4])综合判定。

3 药敏试验

取分离到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1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海豚链球菌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苯丙醇类敏感;对喹诺酮类不敏感。

4 疾病防治

海豚链球菌病的发生是由水体环境因素、鱼体抗病力和病原菌的共同作用,对于其防治方法,主要采取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增强免疫力、加强管理和药物治疗等措施[5]。

4.1 预防措施

该病全年均有发生,水温20~26 ℃多发,病因多为水质恶劣(溶氧低、密度大、水温高、底质差等)、体表损伤以及饲料营养缺乏、霉变、过度投饵等导致广泛传播,因此,在养殖生产中着重强化清塘消毒、鱼体消毒以及加强养殖管理等措施,消除病害隐患,达到有效预防。

4.1.1 清塘消毒 清除池底淤泥,然后用生石灰1 125~1 500kg/hm2干法清塘消毒;或含氯石灰20 g/m3(漂白粉)带水清塘消毒。

4.1.2 苗种选择及鱼体消毒 选择优质健壮无伤残苗种,苗种下塘前,用3%食盐溶液浸浴5~20 min;发现鱼体受伤,应立即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10%)0.45~0.75 mL/m3或复合亚氯酸钠(8%)(二氧化氯)0.1~0.2 g/m3。

4.1.3 养殖管理

4.1.3.1 水质管理 养殖用水符合渔业规范要求;养殖期间静水池塘水体溶氧大于3 mg/L,流水池塘溶氧大于5 mg/L。静水池塘及时清淤,流水池塘及时吸污,降低池底有机物含量。

4.1.3.2 调控养殖密度 根据养殖品种、条件确定适宜养殖密度;随着鱼类生长情况及时分池。鲟鱼、罗非鱼不同规格主要养殖方式下鱼种的放养密度参考表1、表2。

4.1.3.3 饲喂管理 投喂优质配合饲料,每千克饲料添加黄芪多糖0.5 g或三黄粉4.0 g,每月5~7 d[6];病害多发季节,投喂量不超过正常量的80%为宜,切勿过量投喂。

4.2 治疗方案

发病初期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快诊、精准用药很重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防治经验优化选用药物第一时间精准施治,采用外消内服提高治愈效果,通过总结分析几年来我市多地海豚链球菌病防治方法及效果,又分别从药物性能、成本、副作用、使用便利性、易操作等方面考量,筛选出外消6种、内服5种药作为治疗的优选药物。外用药物用法用量见表3。

4.2.1 外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发病早期,全池泼洒消毒药1~3次,外用药物及用法、用量见表3[7-8]。

表3 外用药物及用法、用量

药物名称用量用法休药期/度·日

含氯石灰(漂白粉,有效氯28%)1~2 g/m3先将漂白粉溶于水,滤去残渣后全池泼洒1~2次,每天1次无

聚维酮碘溶液(10%) 0.45~0.75 mL/m3 全池泼洒2~3次,隔日泼洒 500

复合亚氯酸钠(二氧化氯)(8%) 0.1~0.2 g/m3 全池泼洒2次,隔日泼洒 无

黄莲 2~4 g/m3 粉碎,加水熬煮后全池泼洒2次~3次,每天1次 无

黄芩 2~4 g/m3 粉碎,加水熬煮后全池泼洒2次~3次,每天1次 无

五倍子 2~4 g/m3 捣碎后用开水浸泡,连渣带汁全池泼洒1次~3次,每天1次无

4.2.2 内服药物及使用方法 发病严重时,可换1/3新水,同时内服药饵,内服药物及用法、用量见表4[9-10]。

表4 内服药物及用法、用量

药物名称用量用法休药期/度·日备注

复方磺胺嘧啶粉以磺胺嘧啶计20 mg/kg鱼体重制成药饵,拌饵投喂,连喂10~15 d,每天投喂1次,第1天用量加倍。500出口韩日禁用

复方磺胺嘧啶粉、氟苯尼考以磺胺嘧啶计5~10 mg/kg鱼体重、氟苯尼考5~10 mg/kg鱼体重制成药饵,连喂10 d,每天投喂1次,第一天用量加倍;氟苯尼考拌饵投喂,连喂5~7 d,每天投喂1次。500两种药分上下午单独投喂;氟苯尼考不宜高剂量长期使用;出口韩日禁用

盐酸多西环素[11]20 mg/kg鱼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7 d,每天投喂1次。750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以磺胺间甲氧嘧啶计20 mg/kg鱼体重制成药饵,连喂10~15 d,每天投喂1次,第一天用药量加倍。500出口韩日禁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粉(10%)450~600 mg/kg鱼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7 d,每天投喂2次,首次用药量加倍。500出口韩日禁用

参考文献:

[1]

罗晓雯,李莉,朱永肖,等.鱼类海豚链球菌病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8,37(6): 847-854.

[2] 王静波,徐立蒲,刘建男,等.鲟感染海豚链球菌组织病理学研究[J].中国水产, 2021(11):94-96.

[3] 张旭丽,简纪常,王蓓,等.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的培养及其培养基的优化[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6):50-54.

[4]布坎南R E,吉本斯 N E,等.伯杰鉴定细菌学手册[M].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 陳勇,吴闻,周艳玲,等.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013(35): 67-68.

[6] 孙爱杰,任同军,孙永欣.多糖免疫增强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影响及机理研究[J].饲料与畜牧,2011(12):24-28.

[7] 张彬,黄婷,陈福艳,等.10种中草药及4种组方对罗非鱼致病性海豚链球菌体外抑菌试验[J].淡水渔业,2011,41(5):36-39.

[8] 吴颖瑞,龚庆芳,方宏,等.153种中草药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32.

[9] 李全振.鲟鱼海豚链球菌病防控技术[R].石家庄: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21.

[10] 陈德举,强俊,陶易凡,等.不同溶氧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生化、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海豚链球菌病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9(4):83-89.

[11] 王小亮,徐立蒲,王静波,等.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J].微生物学报.2014,54(4):442-448.

猜你喜欢
淡水养殖鱼类防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鱼类运动会
淡水池塘现代化养鱼技术优势分析
基于捕食模型的非经典生物水华防治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水生植物对五氯酚污染淡水养殖区底质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