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市的“幸福密码”

2024-05-16 08:54黄海波孙越董小红袁秋岳
党课参考 2024年7期

黄海波 孙越 董小红 袁秋岳

建成投用中小学和幼儿园88所、改造老旧院落616个、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至69%……今年初,四川省成都市的“幸福成绩单”出炉,满满细节,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成都市建设幸福城市,是人口大城、产业大城建设幸福城市的缩影。快节奏与慢生活的平衡、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烟火气与人文味的融合,绘就了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提升民生供给的温度

郊区变城区,新市民数量不断增长……成都市成为全国首个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人的副省级城市,这里的民生需求日趋多元化。

“以前这里属于城乡接合部,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社区。”顺着花照壁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文洪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栋栋现代楼宇映入眼帘,许多儿童正在新修建的五彩照壁园内嬉戏。

隶属于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的花照壁社区,通过旧城改造,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大量新市民到此定居。

人口增加给花照壁社区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花照壁社区缺少适合低龄儿童游玩的空间和设施,原有的小游园场地由于缺乏管理已经无法“游园”,不少居民对此产生了抱怨情绪。

在成都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背景下,花照壁社区从“一米视角”出发,在全市率先谋划实施适儿化改造,打造儿童活动中心、多功能剧场、文化客厅等,社区服务区域焕然一新。

如今,花照壁社区的孩子们在闲暇时候,有了就近游玩的新去处;节假日里,家长可以安心地把孩子交给花照壁社区引进的专业机构照料……

相较于适儿化改造,如何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更考验民生供给的精准性。

医疗保障、餐食服务、日间照料、居家服务……老年人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和街道社区缺乏服务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不少社区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按照推进优质普惠公共服务进社区、到家门口的工作思路,成都市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综合体打造全龄互动社区,成为加快完善养老托育“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典型代表。锦城社区综合体不仅提供日常就医、公益课程等服务,还提供婴幼儿托育、老人全托护理等服务,同时满足了“一老一小”的需求。

擦靓幸福城市的“里子”

几年前,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街道福顺里片区的居民觉得,锦江两岸的繁华与自己无关。尽管这里距离热闹的太古里商圈仅300米,但院落老旧、房屋失修、停车位一位难求等问题十分棘手。

除了居住环境欠佳外,片区的治理也让人感到“心力交瘁”。书院街街道党工委委员李丽媛至今记得,街道与社区组织洽谈会时,片区三个老旧院落的家委会工作人员,大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那时候,他们常常感叹,“物业费入不敷出,治理工作‘独木难支,处理各种矛盾时又‘顾此失彼”。

要敢为更要善为。2022年6月,福顺里片区老旧院落整治项目启动:“拆墙并院”释放低效空间,新增4处公共服务空间;引入社会资本400余万元,与企业合资,打造青年创业社区商业“微场景”;创新公共权益委托模式,用商业运营收益反哺院落物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这一系列整治,福顺里片区的“造血功能”被激活。

“政府部门不能大包大揽,要把更多事项留给市场。”李丽媛认为,这是项目改造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

“基层治理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做好秩序与活力的平衡。”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有关同志表示。

拆了院墙,也拆了“心墙”。李丽媛永远忘不掉2023年6月时,福顺里片区留言板上张贴的一封表扬信——“昔日电线蜘蛛网,今朝电线地下藏;年久失修老房样,墙面削皮刷新墙;矮屋厕所杂乱脏,重‘心设计用心良;居民心欢把歌唱,旧院换装变新样。”

如今的福顺里片区,院落外立面干净整洁,新划的停车位整齐排列,各种潮玩小店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因地制宜地改造,让居民推门就能遇见美好生活,一些之前搬走的居民又重新回到了福顺里片区。

由此可见,成都市创新机制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让老旧小区焕发了新活力。近两年来,成都市努力推动城市“里子”工程建设,改造老旧院落超过1200个,惠及居民近15萬户。

搭建政企互动的平台

“请问我们社数字保证书过期了,是不是可以在线申请补办?”2023年12月26日下午,成都方耀包装印务有限公司的伍海霞,在“企业咖啡时”微信群里提出遇到的疑惑。

没过多久,成都市双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就给了她建议:“可以在线申请更新。如果时间宽裕,可以携带行政公章、营业执照等资料到我局12号窗口进行线下办理。”

成都市双流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区级单位领导都在‘企业咖啡时微信群里,有时办事员回复慢了,领导还会督促。”

2018年,双流区开展“企业咖啡时”活动,优选了133名“企业服务生”和1393名企业联络员,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诉求受理等服务。

针对企业诉求,成都12345热线构建起亲清在线“专席、专员、专班”服务架构。其中,组建企业诉求提速处置专班,实现多部门联动,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

“我们在组织培训时,要求接线员面对所有来电的诉求,都不能说‘不。即使超出受理范围,也要帮助他们分析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途径。”成都12345热线接听中心接线主管罗珊说。

据悉,成都12345热线2023年共收到企业诉求11.04万余件,诉求解决率和服务满意率均超过95%。

“服务最终要落实到人,提升群众与企业的满意度……”成都12345热线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建立了成都12345热线社会诉求大数据分析平台,运用数据分析精准辅助科学决策。”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成都市新都区建立“亲清护企”数据监督平台,整合成都12345助企热线和企业管家数据,推动服务跟踪、诉求办理再监督;成都市高新区建立智慧根治农民工欠薪监管系统,对发薪延迟等异常情况及时提醒,积极发挥预警功能……预计到2024年底,成都市将基本实现所有简单事项“秒批秒办”“零材料办”。

打造为企服务的名片

2023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

此前,为助力这家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川省简阳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对企业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政策支持宣传,在研发人员认定、数字化水平认定、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详细指导。经过层层审定,四川港通医疗最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市经科信局带着第三方专家来到公司,帮助理清认定标准、完善申报资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四川港通医疗负责人陈永说。

服务企业既要用心用情,也要用巧劲。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龙腾社区的社区食堂,每到中午就变得非常热闹。

“菜品新鲜,环境干净,价格针对老年人还有优惠,我已经在这里吃了三年。”龙腾社区居民向大妈说。

“主管部门要坚持市场化模式,积极‘搭台和引导。”武侯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杨红久坦言,在发展社区食堂上,他们探索了很长时间:2013年,武侯区在全省率先创办“长寿食坊”,主要依托政府、街道、社区资助运营,自身无“造血功能”,以致“当时创立了40多家,最后仅剩下1家”。

为盘活“长寿食坊”,近年来,武侯区遵循市场规律,将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和市场化运营相结合,鼓励社会企业入驻进行“造血”,将“长寿食坊”连锁化、品牌化,推动社区食堂的服务质量和效益都迈上了新台阶。

“长寿食坊”运营方之一,成立于2019年的成都颐成和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市共运营着17家社区食堂。

杨红久至今记得这家公司起步时的场景:“创业者都是年轻的‘海归,他们的经营模式、理念和过去的完全不同。一开始我也怀疑他们能不能做好,没想到验收时他们的经营效果特别好。”

多元、开放、活力、热情……成都市的关键词不断丰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汇聚于此,在这里奋斗、在这里创造精彩。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