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土田园,读懂中国式浪漫

2024-05-16 10:38赵俊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老槐树春耕槐花

赵俊辉

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渗透着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土地和那些耕耘其上的农民兄弟们一起,年复一年,播种希望,共同经历着命运的浮沉。而乡土田园,让作为无数人“来处”的乡村,成为治愈心灵的精神“归途”。

时文引路

春耕,在大地上写诗

仇士鹏

①春耕,是缄默寡言的农家人对土地的一次盛大的抒情。

②水田里,白鹭三三两两地立着,迈着细长的腿,侧耳倾听春天的脉动。燕子衔着从南国带回的春的消息,在天地间奔走相告。村庄静卧在一片水墨色的流云下,它还没从严冬中缓过劲儿来,只是睁着惺忪的睡眼,望着冉冉升起的炊烟出神。风中,春寒犹在,却已有了晨光的明媚。我拥抱着父亲的每一次呼吸,在水田里划开道道涟漪。

③“走,下田去。”父亲抖了抖牛绳,招呼着老伙计,共赴这场与春天的约会。

④蓑衣是父亲的礼服,斗笠上有一年年的春天留下的吻痕。他牵着牛,扛着犁,像是诗人举起了手,把灵感提在笔尖,准备在大地上纵情泼墨。走进水田,他的脚步认领着大地的肥沃与强壮,闲置了一个冬天的双手把犁紧紧握住,坚硬、充实的触感让父亲的心踏实而愉悦。

⑤牛打着响鼻,与远方的白鹭、燕子一一问好。休养了一个冬天,消融的冬雪在四蹄间转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父亲把鞭子的力度全留在了半空,只将声声催促送到牛的耳旁。十年了,这头牛和我一起长大,已经成了家中不可或缺的一根“脊梁骨”。不会说话的它,用甩动的尾巴阐述它的欢喜。蹄子下,烂泥块儿向后翻起,又被父亲踩碎,就像是踩碎过去一年的苦涩与辛劳,让它们化作岁月的福祉,呵护新的开始。

⑥休息的时候,父亲也要让自己的脚和田野靠在一起。他坐在云的下面,坐在田野的边缘。他的目光缓缓向上抬起,超过一株幼苗的高度,越过村庄的篱笆,沿着杏花遥指的方向一路飘向天空,望向降落到未来的大雨,望向贮存于天空的阳光。

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并不会背唐诗三百首,却能慢条斯理地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和播种的技巧一起深深地烙印在他的骨子里。当春雨如约而至,父亲便会点着烟,坐在窗户旁,静静地听它呢喃絮语。这是来自天上的恩赐,莫名地,他也相信这是老天爷对他这新的一年的预言。

⑧或许比起我,父亲更懂得春天的浪漫吧!在他弯曲的腰背上,我看见了春天最生机勃勃的笑容。

⑨如今,我已经脱离了乡村,过着脚不沾土的生活,但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春耕时的情景。原来,时间也像一頭老牛,早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些风雨温柔的梦里,我依旧能够听见犁与土壤的交谈,而春天便在日子里更茁壮地生长出来。

⑩于是,每一年,我们都将收获更美好的生活。

(选自《中国青年报》,文章有删改)

读后演练

1.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③段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约会”一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对春耕的热切期盼。

B.第⑤段画线句子写父亲挥鞭技巧高超,高度及声音都能控制自如,给春耕增添了一丝生机。

C.第⑧段中画线句里的“浪漫”并不是指诗意和幻想,而是用勤劳的耕耘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D.《春耕,在大地上写诗》一文是抒情散文,写了春天农民春耕的图景,融情于景,诗意盎然。

2.阅读选文,在文中选取一处体现“春耕,在大地上写诗”的语句,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牛打着响鼻,与远方的白鹭、燕子一一问好。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耕牛写得具有了人的感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发、清新浪漫的春天图画。

3.请你说一说,第⑥段画线句中,父亲的“目光”里饱含了什么深意。

参考答案

1.B(解析:这句话突出的是父亲对老牛的呵护和疼惜。)

2.示例:他牵着牛,扛着犁,像是诗人举起了手,把灵感提在笔尖,准备在大地上纵情泼墨。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农耕动作比作诗人赋诗,将农事写得灵动逼真,表达出春回大地,农民喜悦的心情。

3.饱含的深意:父亲的目光中饱含着对农作物茁壮成长的期许,对风调雨顺的祈祷,对五谷丰登的渴望,还有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技法提升

一篇好文章除了应该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外,还应该做到语言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运用修辞,让事物活灵活现。

修辞手法有很多种,在中学阶段,我们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比如运用拟人手法,可以把没有思想的动植物写得像人一样会思考、有感情、能说话,这样写能够增强作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上文中“水田里,白鹭三三两两地立着,迈着细长的腿,侧耳倾听春天的脉动”一句,作者将白鹭拟人化,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再比如,运用比喻句能够使抽象的事物得到具体的描述,使深奥的事理得到浅显的说明,使平淡的事情得到生动的反映。像上文中的“他牵着牛,扛着犁,像是诗人举起了手,把灵感提在笔尖,准备在大地上纵情泼墨”一句,将父亲的农耕动作比作诗人赋诗,将农事写得灵动逼真。当你已经掌握了各种修辞手法以后,为了让句子更生动、更形象,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同时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引用佳句,旁征博引添文采。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语言宝藏,如能恰当借用,可让作文增色不少。经常有文章在标题、题记、首段或末尾引用诗文,因为这些地方比较突出、醒目,不但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还会给读者们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上文中引用了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现出父亲在春雨滋润大地时的喜悦心情,因为这雨传达出了丰收的信息,寄寓了父亲美好的希望。可见,适当地运用古诗词,会让你的习作锦上添花、更具韵味。

此外,让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在作文中多用形容词,准确运用动词,多种句式灵活搭配,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使之生动形象,文采斐然。

文题亮相

不管我们离开故乡多久,与故乡的距离多远,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它的景色、物产、风俗……都被我们藏在心灵的深处,如同那永不枯竭的山泉,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汩汩流淌。

请以“乡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抓住重点,详略得当,融情于景,真实表达;②不得少于600字。

写作思路

這是一篇话题作文。我们在写作时,选材要具体,应以实写虚,即用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乡情”这一主题。写作时还要选择具有家乡特点的事物,比如家乡的麦田、老槐树,老家的阁楼、小池塘,乡村的集市、社火等;还可以选择故乡的人,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童年小玩伴等,这些人都可以作为寄情对象,而出现在作文当中。对于“乡情”这个比较宏大的话题,我们在写作时只有寻找到一个具体的情感载体,才能不泛泛而谈。

在写作时,我们应将无形的“乡情”具体化,再选择恰当的描写角度。要先思索一下故乡的人、事、景、物让自己印象深刻、深受触动的原因,除了热爱、思念,我们还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时,我们应避免无病呻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情景交融,或于记叙、描写中自然生发情感,这样才会起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在构思结束之后,我们还要梳理出写作的线索,将素材串联在一起。这样,行文的结构才会井然有序。

佳作展示

村头的老槐树

杨悦晨

老槐树,我故乡的那棵老槐树,跨越数千公里的崇山峻岭,在无数个夜晚,它都会将槐花的清香洒进我的梦中。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村头的老槐树每每在春末夏初之时,才肯绽放它的花朵。然后仿佛一夜之间,花朵便挂满了树梢,它们像云朵一样轻柔,又像冬雪一样洁白。有风吹过,它们呼朋引伴地携着几缕清香,叩遍小巷中每一户人家的大门,宣告它们盛开的消息。之后,蝴蝶和蜜蜂便会三五成群地前去“赴约”,开启一场热闹的盛宴。而村子里的小猫、小狗也会从家里跑出来,围在老槐树的身边,享受惬意的日子。

每到这个时候,年幼的我便会挎上早已备好的小竹篮,兴冲冲地爬上老槐树的树梢。我在老槐树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槐花,放进小竹篮中,生怕碰碎了洁白如雪的花朵。摘花摘累了的时候,我会在一串槐花的顶端拈下几朵,并且轻轻地抿在嘴里。顿时,淡淡的清甜香气便在嘴里化开,我也要融化在这一片清甜之中了。

摘了大半篮的槐花,我翻身下树,牵着树下织毛衣的奶奶往家走去。奶奶用那双生了薄茧的手为我拂去头顶的树叶,然后接过篮子,将槐花淘洗干净,与黄澄澄的小米一起放入蒸笼。蒸过槐花饭的水汽会生出一股特殊的香味,最终它消散在炊烟里。槐花饭,是故乡的滋味,那是我多年以后才品出来的。

饭后,村民们会聚在老槐树下乘凉。在家长里短的闲谈中,槐花缓缓随晚风飘落,落在我对故乡的怀念中。落花飘散,游子一步三顾,背上书包奔向他乡。

城市里有高楼大厦,不像故乡,只有布满了岁月痕迹的老屋;城市里有一棵棵挺拔的行道树,不像村头,只有一棵盘虬卧龙的老槐树。可城市里再好,那也不是我的故乡。

村头的老槐树,也不知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见?

特色简评

文章内容连贯,衔接自然。赏槐花、摘槐花、食槐花……所有内容由作者对老槐树的怀念之情串联起来,形散而神不散。此外,文章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使得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既热烈深沉,又含蓄蕴藉。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丰沛。在文章中,作者对槐花进行了多种感官的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了槐花之美。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摹了故乡的景物,令人心生向往。

猜你喜欢
老槐树春耕槐花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槐花花开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槐花吃过,这个春天就完整了
春耕备耕正当时
槐花
槐花
春耕备肥用肥 你准备好了吗?
山羊奶奶的老槐树
老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