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随着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世界发生剧烈动荡和裂变。本单元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这段以战争和革命为基本特征的进程,其实质是国际秩序演变的过程,世界主导力量的转移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世界体系的重新整合准备了条件。
知识脉络
[知识脉络]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一战的背景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竞相殖民扩张,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化,并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在巴尔干的争夺与民族解放斗争交织,形势复杂,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一战爆发。
(二)一战的进程
一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速决战”计划破产,转入持久的阵地战;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入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德国投降。最终以协约国胜利告终。其中,中国用“以工代兵”的方式支持协约国。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后世界形成以英、法、美为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由战胜国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基础上,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起德国、意大利、日本强烈不满,为法西斯上台埋下伏笔。国际联盟实际上由英法控制,奉行“全体一致”原则,无法真正维持和平。
(四)一战的影响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世界级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欧洲实力削弱,美国、日本崛起。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世界秩序受到冲击。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俄国十月革命
20世纪初,俄国作为帝国主义发展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沙皇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矛盾尖锐,工人阶级受到沙皇专制与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列宁主义应时而生,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战加剧俄国社会危机,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法满足人民要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11月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另外,国际格局得以改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斗争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列宁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斯大林上台执政后形成苏联模式,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快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为二战胜利和战后国家地位提升奠定基础。但这一模式政治与经济高度集中,存在严重缺陷,成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源。
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一战形成的民族自决原则广泛传播。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一)概况
亚洲民族独立运动范围扩大。受十月革命影响,许多国家出现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和政党,领导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尼西亚、中国、朝鲜、越南都成立了共产党。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革命性、策略性、妥协性、落后性和不彻底性等特点。
非洲许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仍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东非和北非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对埃及的殖民保护制度,为民族解放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摩洛哥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失败告终;埃塞俄比亚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取得胜利。
拉丁美洲继续进行民族民主运功,既有武装斗争,如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也有改革,如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具有民主性的改革。另外,共产党在拉美广泛成立并积极参与领导运动。
(二)影响
与之前的运动相比,此次民族民主运动更加激烈、彻底。虽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二战的背景
一战后,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出现法西斯组织和运动。法西斯势力利用1929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危机和人民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鼓吹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夺取政权,形成亚、欧战争策源地。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具有扩张性,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依然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英法所奉行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
(二)二战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到全球的过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苏德战场开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扩展到全球。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943年盟国战略反攻,并取得胜利。
(三)战后秩序的建立
战争中后期开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后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是美、苏、英相互妥协的产物,其以美苏两国实力为基础,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其所提倡的和平、民主、独立原则对战后世界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其中,联合国是国际新秩序的代表,“大国一致”原则及积极促进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推动非殖民化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影响。
(四)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大大加速欧洲的整体衰落,美国与苏联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
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空前衰落,一方面冲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另一方面为新兴独立国家影响后期国际格局演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