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体育”视域下的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研究

2024-05-15 04:21汪星辰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个性化作业

汪星辰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全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增加学生课后体育锻炼时间、减少文化课作业与校外培训负担,确保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等要求,也将学校体育的发展重心指向教师如何落实好体育家庭作业上,以期实现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双向提升。

“AI+体育”能够助力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捕捉、跟踪、测量和自动识别学生的身体动作,并对学生锻炼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实时分析与评价。

一、体育课后作业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内容缺乏个性化设计

现阶段,体育课后作业大多以“内容+负荷+口头打卡”的形式为主,颇有“一刀切”“大一统”之意。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练习内容、练习要求相同,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标准。它的内容、形式较为陈旧和落后,缺乏创新性,很难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在作业布置部分给出了这样的要求:跳绳150个×3组,仰卧起坐40个×3组,深蹲40个×3组。从水平段划分来看,这样的作业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较低,且缺乏创意与挑战,低年级学生则认为此作业内容缺乏趣味且不符合自身的生理特点。

体育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堂运动技能的扩展与延伸,是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自觉性、促进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内容+负荷+口头打卡”的作业形式显然很难体现“内容统一标准不同、标准统一难度不同、难度统一方法不同”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理念。因此,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融合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共通性,体现学生个性的差异化。

(二)作业形式缺乏指导性

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较大区别在于,课后作业中,教师不能现场指导,部分低年级学生不能明确掌握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缺乏动作概念。目前,教师教学时大多以讲解示范为主,但学生完成体育课后作业时却缺乏具体指导,多依靠模糊的课堂记忆或者网上搜索的视频。如进行“深蹲+开合跳”的组合动作练习时,学生虽然能了解深蹲的概念,但是并不清楚各动作间的衔接标准、蹲的幅度,以及何时起跳。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反映,教师布置的体育作业缺乏可供他们练习参照的教学视频或者动作方法讲解,不利于学生技能动作的熟练掌握、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以及课后作业做优做好的前瞻性规划。

(三)家校共育成效不明显

家校联合是推进体育家庭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虽然家校联合中教师仍发挥主导作用,但是班主任和家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是达成良好家校共育效果的助推剂。一直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存在体育锻炼氛围不够浓厚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父母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参与锻炼的主动性不足,亲子项目缺乏创新,父母支持力度不足等。而且,虽然一些区域建设了体育课后作业家校共育平台,但是在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家长对体育锻炼项目的学习与认识、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和谐共进的家庭锻炼氛围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仍须进一步提高家校体育共育质量与实效。

(四)作业实施缺乏跟踪监管与多元评价

体育课后作业的评价与反馈对于体育锻炼效果的稳固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动作问题与提升方向,掌握练习步骤与策略,及时调整学习进度,从而达到体质健康与技能巩固的目的。然而,现阶段的体育课后作业普遍停留在评价的浅层次,如好与不好、是或否,并未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如给出为什么要这么做、应该如何做的具体性指导方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作业设计并未体现学生的层次化与差异化,无法跟踪作业完成过程,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在课内寻找到共通处,缺乏数据指导平台。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作业的稳步发展,给家庭体育带来不便。

二、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体育课后作业设计

“AI+体育”智能学习平台,大多包含跳绳、体能、趣运动、AI健身、球类等十余个板块,涵盖个性化十足的作业内容与详细的视频讲解,精准识别与捕捉技能动作,便于教师实时跟踪与评价。经过前期的学情调查和班级试点研究,笔者提出了依托智能学习平台的体育课后作业优化思路。

(一)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有限,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很难及时巩固与提高。教师可利用智能化诊断工具和平台内嵌的多项个性化内容,精准掌握学生现有技能水平与潜在技能发展的区间,可视化了解学生的运动与认知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外作业达成率。这些都指向学生的体育课后作业要更为多元化,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依托智能学习平台,教师在对班级学生身心特点进行精准分析后,打开“我的体智云”校园体育智慧云平台,选取所执教的班级布置作业。以试点班四(12)班为例,班级男、女生各24人,结合国家体测要求与篮球大单元教学内容,教师从作业库中选取以下内容作为学生的阶段提升项目,包括13项体能项目、3项篮球结构模块内容、4项“趣运动”类體感游戏。其中,体感游戏与亲子项目、柔韧拉伸项目相结合,按照校内体育课堂框架进行设计,包括:准备部分——“水果快打”×2组、定时1分钟跳绳×1组;基本部分——亲子项目球类组合项目;结束部分——体侧拉伸×1组、腰背拉伸×1组。阶段计划为1周,以“周周挑战赛”作为月考核。

(二)有效整合结构化知识

虽然教师也会通过微信、晓黑板等发送作业视频,但智能学习平台更具系统化与一体化的优点,注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设计和开发,包括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运动处方,技战术视频、图片等,作业智能化分析报告,以及学、练、赛一体化家庭作业实施路径。

比如,对于球类模块中的篮球项目,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薄弱点逐层设计,如球性+运球+弹跳。其中,球性包括双手抛球、单手抛球、站立拨球、身体绕球。每个练习板块涵盖运球视频讲解与教学、阶段训练目标、运动评价、运动负荷。对于基本功较为扎实的学生,教师可布置“篮球组合练”模块,如灵敏性挑战+体能+运球挑战,个性化设置最佳项目,并让学生记录每次练习数据,自主评价,精准分析后改善动作细节。教师还可根据终结性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准确分析与评价,帮助学生精准定位。

(三)学、练、赛一体化实施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依托智能学习平台,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教学,实现学生所学内容的一体化。借助智能学习平台的“超级赛场”模块(如图1),教师在十余项的作业内容模块中对应设置了比赛专区,它涵盖趣动赛区、体能赛区、跑步赛区与技巧赛区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针对性地安排专项技能+趣味运动,让学生根据视频完成作业内容后,自主选择挑战赛。在“周周挑战赛”中,平台设有积分榜,学生完成作业后即可获得积分,解锁赛季王者荣誉,冲刺积分排名。教师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获得的虚拟排名奖励,还可根据学生周周赛的情况开展“周周运动达人”颁奖活动,实现“课堂阵地”转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教师运用智能平台设计和安排课后作业,能够让作业以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集数字化、便捷性、交错性三大特点于一身。学生通过学习终端观看视频,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智能学习平台还囊括了体感游戏、综合体适能、亲子体能游戏等丰富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趣味化的作业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体育课后作业效果。

三、基于智能学习平台构建家校良性沟通机制

作业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布置作业”板块生成“学生居家运动神器”二维码,并通过家校微信群或者教学软件把这些二维码发送给家长。之后,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方式,笔者得知90%的家长通常在晚上六七点下班。考虑学生用餐与完成校内作业的因素,与家长沟通后,我们决定把体育课后作业实施节点定在晚上七点四十分,这应该较为合适。

晚上七点四十分之前,家长扫描二维码可以查询到孩子的“体育今日作业”,接收作业并对孩子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孩子一同观看练习视频与注意事项,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并与体能板块相衔接(如图2)。作业布置中,教师还可增设亲子互动环节,可以是游戏或者体能辅助。在亲子游戏设计环节,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不仅能够辅助录制孩子练习视频,也会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进行监管与跟踪,同时增加亲子运动快乐,增强家庭体育氛围,进而增强学生参与课后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就较好地形成教师跟踪指导与评价、家长监督与陪伴、学生乐学的闭环。

四、基于智能学习平台加强多元评价与反馈

依托智能学习平台,教师利用体智云后台进行实时分析与多元评价,主要解决学生动作原理不清晰、身体运动路径不准确等问题,聚焦体育课后作业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双向提升。

运用智能学习平台作业端,教师可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大数据进行过程性诊断,依据学生练习时长、动作完成质量、历史锻炼视频与锻炼曲线轴,为学生构建对应的运动能力图谱,建立个性化的学生运动档案与荣誉系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搭建教育服务新平台。根据学生技术平台运用情况,基于平台提供的五星关系图(包括“D、C、B、A、S”五个等级),教师实时分析和准确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战术的学习情况,清楚地知道各等级学生的占比、学生作业参与率与完成率、消耗的能量等(如图3)。

为进一步了解与分析学生体育课后作业完成率,教师还能从体智云后台导出为期三周的研究数据。数据显示,试点班48人三周作业布置次数达1008次,平均作业完成率达87.6%,对比之前体育锻炼成绩单的周统计56%,完成率实现质的提升。基于智能学习平台,体育教师、班主任与家长构建了三级联动的监督与跟踪机制。

根据云平台评价五星关系图,教师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与调整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超越“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如在篮球项目作业设计中,对于“D—S”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个性化的同时还应体现人性化,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对于球性基础弱的学生,要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球性组合动作,还可穿插相应的专项体能。对于球性好但是体能弱的学生,教师可重点安排专项体能与运球的组合练习,让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进行周周赛的挑战。

可见,借助智能学习平台,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身体表现数据和成绩数据,精准判断学生运动能力,发现个体差异,运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学生课后作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教师还能准确定位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因材施教,制定多元化的运动处方。课后作业中,教师的评价是多维度的(身体练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法的(形成性、过程性、终结性)、多场景的(练习前、练习中、练习后),有助于学生进行综合体适能练习。练习前,学生要做好周围环境的检查,正确热身,掌握正确的动作轨迹与练习负荷,练习结束后即时做好身体拉伸,将器材归位。

四、结语

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阵地不应仅局限于课堂,还应拓展和延伸至课外。体育课后作业的着力点在于实现课堂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练、赛的理念从课堂转移到课外,实现学生运动能力与体质健康的双向奔赴。这就要求教师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体育课后作业发展赋能增效,依托智能学习平台形成体育课后作业从布置、监督、互助、完成、评价到反馈的闭环,系统优化体育课后作业实施路径,深入发掘体育课后作业的价值,彰显技术赋能体育课后作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教师,体育教研组长,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体育课个性化作业
快来写作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体育课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作业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