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作文教学分析

2024-05-14 14:02盛忻怡
关键词:写作技巧课文作文

盛忻怡

为进一步提高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统筹规划课程,精心策划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写作,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作文简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再次优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紧密贴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经过精心遴选,构建了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结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小学单元主题作文,即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展的作文教学,或以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形成写作主题,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活动。

二、小学中高年级开展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的畏难与抵触情绪,使得作文教学与写作训练难以有效展开,这无疑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抵触心理,实则源于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在长期的、單调的作文教学模式和重复性训练中,学生可能对写作有了误解,因此对写作缺乏积极性,此外,作文素材的匮乏也使得他们在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的引入,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教师能够围绕单元主题,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仿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灵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写作训练,同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板书与多媒体等手段,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它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目标,以科学、有序的方式推进教学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作文要求更为严格,要求主题明确、用词精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还要表达真挚的情感。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审题、构思,还需要对表达进行规范的训练。在完成了课文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而作文训练则成为他们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单元主题作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深化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对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在单元主题作文训练时,学生需要围绕特定主题写作,灵活运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技巧,以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丰富作文内容。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还能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进而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小学中高年级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的特征

1.整体性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巧妙地通过单元构建了明确的主题。从课文到单元作文训练,所有的内容都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展开,这种安排使得单元主题作文教学呈现出显著的整体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课文阅读教学与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的联系,充分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表达技巧,并鼓励他们在写作时运用这些技巧,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2.连续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初始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可能首次接触到作文技巧中的细节描写和形象化表达等。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尚未完善,教师需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因此,在单元主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活动的连贯性,紧密围绕作文主题,全面规划教学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链,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在教学《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比喻、托物言志、对比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技巧,然后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比较性

观察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编写,可以发现虽然各单元内的课文主题相近,但文体、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却风格迥异,或在文章结构、主旨立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单元整体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各课文间的共性,明确在写某类作文时应遵循的特定规律,同时也要关注各篇课文之间的差异,指导学生弄清课文与课文间、阅读与写作间的区别,以避免学生在作文中陷入千篇一律的困境,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表达。

四、小学中高年级开展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的路径

1.立足教材单元主题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编写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题展开。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阅读、写作等技能,还要在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方面得以发展。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价值,致力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围绕这些主题设置的课文也为教师开展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出发点,在讲解过程中融入写作技巧和方法,或者课文为范例,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结构和大纲,从而为他们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题,从课文的共性出发,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文的阅读与写作学习中。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聚焦民间故事,课文篇幅较长。因此,单元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缩写故事。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指导学生针对《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等课文进行缩写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包含人物、地点、时间、经过和结果等元素,并在课文中标注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共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叙事类作文应保持内容的完整性,还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作文的内涵,逐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2.促進单元主题多元呈现

单元主题是教师教学、学生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对主题的整体把握外,还应把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促进单元主题的多元呈现,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知。针对小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图片、音频等丰富的视听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多重感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之外,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语文基础适当进行单元主题的概念延伸,带领学生最大程度了解单元主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单元主题,可以是语言的交流,也可以写片段文字,以增强学生理解与感悟力。例如,在“父母之爱”单元主题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电影《母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紧接着,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电影中的画面和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母亲的善良、慈爱和无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父母之爱”这一单元主题,还能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课外素材积累

有效阅读为学生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名言警句和生动的事例,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言之有物,还能从中学习到文章的写作技巧、描写手法、结构布局和段落安排等,这些都能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宝贵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进写作指导,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由于教材内容有其局限性,教师还应结合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阅读,并积累相关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摘抄,然后通过记忆和表达进行内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展示个人的阅读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写作资源。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写作为例,其主题为“推荐一本书”。由于之前已经组织开展了课外阅读与素材积累活动,因此在基本的写作指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就自己想推荐的书籍进行口头讲述,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为他们的书面写作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长期的阅读素材积累,学生的作文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更有深度。

4.强化写作技巧教学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写作技巧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作文主题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写作教学,提升作文教学质量。在实施单元主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应从主题出发,明确本单元作文的文体要求,并深入剖析单元主题作文的重难点。鉴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教授写作技巧时,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作文为例,该单元主要围绕景物描写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点教授景物描写的技巧,并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来展示如何运用多种感官、修辞手法、动词和形容词去描写。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景物描写顺序和动态变化,使作文中的景物描绘更加生动细腻。

5.指导学生开展仿写训练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逐步引导他们从简单到复杂,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综合能力和发展阶段特征,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生在完成了前期的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学习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写作基础。基于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写作技巧与素材,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在进行仿写训练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选取与单元主题作文紧密相关的课文作为仿写的范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融入个人见解,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语言、外貌、神态、心理、行为等)以及环境描写,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灵活应用,避免机械模仿。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我想对您说”这个话题写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仿写。在仿写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体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我又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的?”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习课文中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以表现人物性格,升华情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如《背影》《我的母亲》《繁星·春水》等,并引导他们就感兴趣的段落或内容进行微作文仿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拓宽视野,还能在仿写中锻炼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作文水平。

6.落实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优势,从学生学习过程延伸至学习结果,并及时做出客观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指导学生自我改进和完善,还能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作文,并做好批改与反馈,指导学生在一次次作文修改中查缺补漏,逐步提高个人写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一套灵活的作文评价标准,并建立健全作文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确保学生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在作文完成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通过自我阅读修改,解决如错别字、病句等基础问题,随后可组织同桌或小组间互评,让学生交换作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应进行总体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重点阅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重点分析,让学生引以为戒,引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与修改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课文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背课文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