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济天下

2024-05-14 09:19
《学习方法报》历史八年级 2024年41期
关键词:籼型试验田稻穗

2019年10月,在一场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会议上,袁隆平对记者说,他有两个大梦想:一个是杂交水稻继续走向更高产,实现“禾下乘凉梦”;另一个则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令他痛心不已。于是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选择了以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报国。

六七月份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水稻扬花的时节,袁隆平迎着酷暑,用最原始的方法在稻田里一株一株地寻找,终于在看到第6 400个稻穗时,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随后,他又在1.4万个稻穗中,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袁隆平依据获得的材料和实验数据进行梳理,完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文革”刚开始时,他栽种的杂交水稻秧苗全部被砸,几年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所幸他的学生事先偷偷藏了3盆,这才避免了秧苗的“灭顶之灾”。然而,试验田的秧苗再一次遭到人为破坏,被拔得一片狼藉。他们翻遍试验田,才找到5株被掩埋在烂泥中的残存禾苗。面对如此重创,袁隆平坚定地说:“我搞科研为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要我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绝对办不到!”磨难还没有结束,不久,袁隆平被调离农校,接受劳动锻炼。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实验被迫终止。

幾经波折恢复工作后,袁隆平加快研究速度,抢回曾经失去的时间。他带领助手先后用1 000多个品种,做了3 000多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结果并不理想。从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6年来,尽管袁隆平和助手倾注了全部心血,但都没研究出理想中的雄性不育株,困局迟迟不能突破。袁隆平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经过认真总结,他决定调整方案,实现突破。终于在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全国推广杂交水稻208万亩,增产增幅普遍在20%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一次飞跃。此后,通过技术改进,杂交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并大面积生产。1981年,袁隆平等人发明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我国首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袁隆平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世辛劳,心忧苍生,躬耕不辍,壮心不已。

猜你喜欢
籼型试验田稻穗
广适籼型两系不育系7011S
一束稻穗
早籼型香稻三系不育系禾5A的选育与应用
田园捡稻穗的岁月
骄傲的小稻穗
母亲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国家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