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4-05-13 21:32王红振
企业文明 2024年4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工匠工会

王红振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近年来,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石油局)工会在四川省总工会等上级工会和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融入企业发展,精准服务职工,探索发挥工会“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的积极作用。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

持续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理论武装、研究阐释、宣传普及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教,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作用,举办劳模事迹“云宣讲”138场次,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弘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汇聚了身边榜样正能量;在广大职工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好劳动故事、劳模故事、工匠故事;征集“攻坚一百亿,献礼二十大”“班组安全靠大家”作品并遴选上报 132 篇,“职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累计刊载118期402篇推文,通过宣讲身边人、身边事,凝聚思想共识,激励职工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加强法治教育,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多渠道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不断完善技能体系。开展西南油气各职业(工种)认定工作,以“采、输、净化”主要工种为评价主体,不断推进生产辅助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评价。探索技能操作人员第二工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同步发展、自学成才,为培育生产一线现场工程师指引正确方向。积极推行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N+Y”(能力+業绩)评价模式,按照品德态度、工作业绩、潜在能力和技能水平4大模块,44项指标和标准,80个量化数据进行评审,实现了高技能人才能力考核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一般技能操作人员纳入基层单位“强基提升”培训计划,将培训职责明确给基层班子、党支部及创新工作室,发挥基层负责人、党支部书记、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作用,明确分工、有效实施,通过岗位练兵、转班复训和能力验证,全面强化基层一线员工基本功训练,提高应知应会水平,提升安全技能与应急处置能力,以“五懂五会五能”要求推进全员性综合能力提升工程。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积极提升公司合同制员工技能等级,组织实施合资公司员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规范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合资公司员工技能水平。近年累计开展认定评价8405人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790本,认定合格率为69%。

发挥工会“大舞台”作用

搭建舞台,汇聚攻坚百亿原动力。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开展“攻坚一百亿,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立功劳动竞赛,深入推进元坝气田“六比六创”、川西气田“五比五赛”“奋战100天,冲刺85亿”等3项专项竞赛,年内评选表彰166项立功奖,劳动竞赛组织管理持续加强。组织劳模和工匠人才开展、参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开展创新工作室联盟年度“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和2020-2021年联合攻关优秀项目评审;积极引导产业工人岗位创新,鼓励支持职工开展“五小”活动,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活动,评选公司级群众性优秀合理化建议18项,推动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协同举办四川省采气工和消防员技能竞赛、公司安全员技术比武及技能竞赛。发挥工作室在弘扬精神、创新攻关、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协助开展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并推荐公司成果亮相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加强“巾帼创新工作室”创建,征集“三创”成果60件,公司工会获四川省“五一巾帼创新工作室”优秀组织单位称号,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1个、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10项创新成果获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省总工会表彰,1家创新工作室获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持续深化工匠选树培养制度,协同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展“西南工匠”评选活动,积极做好“四川工匠”候选对象推荐工作。

齐抓共管,提升攻坚百亿安全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组织年度“安康杯”竞赛活动,在12个基层班组开展“安康型班组”试点建设赛,推动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使产业工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升现场作业素质和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保障自身健康安全,有效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和职业病危害。开展公司第三批群安员培训选聘和业务竞赛,两级工会常态化开展群众性安全监督检查。年内推荐获评全国“安康杯”先进8项、四川省“安康杯”先进5项,1家工作室获省级安全健康创新工作室命名。持续推广“支委团队工作法”,构建党支部“1区2室3岗4队”等党建特色品牌,积极发挥一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班组党员全覆盖,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班组长尽量由党员兼任,确保各个班组必须有党员。

关爱帮扶,增强攻坚百亿保障力。把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与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开展两节”帮扶救助及走访慰问工作,帮扶救助223人次,其中大病帮扶3人次。投入76万元开展“送清凉,保安康”活动,专项配备藿香正气液。协同开展职工健康体检、体质测评等工作,指导基层开展“健康达人”活动,职工参加医疗互助5个险种共计18962人次。

发挥工会“大家庭”作用

深化民主管理,建设和谐企业。推动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两级职代会制度,实现职代会体系全覆盖;严格履行民主程序,规范召开职代会,督导各专门委员会履职尽责。组织开展集体协商,签订4项集体合同,修订工资专项合同。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单位创建、优秀职工代表提案评选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机制,提升厂务公开覆盖率,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部《关于优化气井能量利用,实现深层页岩气产量效益双提升》的提案被评为全国职工代表优秀提案。专题开展民主管理调研交流,两级职工代表巡视和思想调研发现问题234个,整改完成194个。

服务实际需求,建设关爱之家。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充分保障产业工人身心健康,大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集运动健身、阅读休闲等十余项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石化西南职工之家建成投用;开展生产性单位偏远地区建制点(中心站)职工小家试点升级工作,在一线建设有温度的职工之家。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续开展“走基层访万家”,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片区为单位,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健康文明氛围。

关怀职工家庭,落实特殊关爱。厚植家庭文化,统筹开展“书香三八”“女职工风采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征集各类作品200余件,网上刊载29篇经典诵读作品,女工委获第十届全国“书香三八”读书征文优秀组织奖。抓实职工家庭关怀、亲子关爱,1700余名职工子女参加“蓝焰童行”“云端六一”等系列关爱活动,1个基层单位获评四川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公司工会获优秀组织奖。

(责任编辑:冉智渊)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工匠工会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90后大工匠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工匠风采
产业工人新时代
工匠神形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