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的质询和守望

2024-05-13 17:46邱华慧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霍桑科学

邱华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我国内外交困,各类问题层出不穷。程小青在此时创作了《霍桑探案集》,以他的文学创作烛照中国,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弊端进行了全方位审视,在对自身前瞻性思想進行宣传的同时,也深刻表达了对现实情况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

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作品以上海为主要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东方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商品经济生产最为发达,中西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程小青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最深切的认知。一方面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普通民众无知蒙昧,上海这座十里洋场充斥着太多不安分的因素,也成为了犯罪的猖獗之地。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程小青用他手中的笔贯彻着鲁迅先生“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宗旨进行文学创作。他自己曾经说过:“侦探小说的质料,侧重于科学化的,可以扩展人们的理智,培养人们的观察,又可增进人们的社会经验。”可见他的创作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

反禁锢,尊重个人主体性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价值系统以集体主义、权威主义和父权至上的原则否定了个人的自由本质、主体地位和正当利益,抹杀了个人在历史本体演进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个人变成了家庭、家族和国家编织的关系之网上的一个网上纽结,其主体性无从谈起。引导大众发现“自我”,尊重“自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程小青以《霍桑探案集》中的案件为例,将人们受封建思想和各项压迫所造成的痛苦和磨难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各种糟粕思想并积极摆脱其束缚,从而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霍桑是程小青《霍桑探案集》系列作品中绝对的主角,他的身上倾注了作家全部的理想和想象,他大公无私,不慕钱财,拥有高尚的品格。霍桑是一个私家侦探,这份职业和官方侦探不同,官方侦探要受到官方系统的制约,许多事情不能够随心所欲。一旦碰到犯罪嫌疑人是有地位者,那么一切行动都会受到束缚。霍桑深知这种集体主义制度下的弊端,始终保持自由的特性,他可以自主接见委托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破案。他曾经直言道:“我是不受官家拘束的,我的职分在于维持正义和公道,只要不越出正义和公道的范围,我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他的自由贯彻着为社会服务的主张,秉持着正义的原则进行公正的审判,丝毫不为金钱或权利所累。

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它一直是人之所以为人所想要获得的终极价值追求。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一直是备受压抑的群体,在一个高度父权制的社会,她们婚姻不自由,经济不自主,时时刻刻受到压制。比如在《毋宁死》一案中,父亲将女儿许配给自己顶头上司的儿子,女儿因不满婚配对象的品行而离家出走。在霍桑着手查案之际,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叙述:“目前自由之风很盛,这个女子在临近婚期而出走,要不也是爱慕自由,不满于父母做主的婚姻吗?”当看到此名女子留下的“毋宁死”纸条时,霍桑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认定了这名女子是一个反抗旧式婚姻者。霍桑对这名女子的做法给予真切的同情和肯定,并尽自己的力量帮她摆脱困境。程小青通过此类案件进一步揭示了封建旧家庭的腐朽与黑暗所在,对于人们摆脱禁锢,追求正当的自由权利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我自由、婚姻自由都只是《霍桑探案集》中个人自由权利的一部分。近代中国,由于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传统的经济制度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新形势下的自由劳动者。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发展,社会等级分化也日益突出。霍桑作为这个时代的清醒者,表现出对底层人士的关注,对体力劳动的尊重。人力车夫是万千体力劳动者的一分子。鲁迅、老舍等现代大家们都曾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叙述对象。霍桑和他的挚友包朗也不止一次表现出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同情。职业没有绝对的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什么事情,只需有一种专长,能够服务社会、国家和人群,都是成功的”。程小青借作品人物之口,希望人们对每一个阶层都平等对待,对每一份职业都给予尊重。可以说,《霍桑探案集》中底层民众的价值和尊严得到了应有的认同与关注。

反迷信,提倡科学与理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科学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确立,理性主义也应运而生。在侦探小说中侦探在破获复杂案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广泛的科学知识、严谨的逻辑推理。侦探小说恰如其分地适应了当时人们对“科学”“理性”等观念的向往与追求。程小青曾经说过:“侦探小说除了文艺的欣赏之外,还具备着唤醒好奇和启发理智的作用。在我们这根深蒂固的迷信和颓废社会里,的确用得着侦探小说来做一种摧陷廓清的对症药啊!”他也一直试图用作品来传播科学、理性精神,以此来启迪国民,构建更加理想的社会。

迷信和科学相对立而存在,迷信会腐蚀人们的思想,动摇人们的斗志,阻碍社会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要想传播科学,首先要破除迷信。程小青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的态度与五四精神如出一辙。符咒、鬼神之说一直是中国封建迷信体系中两个典型性的存在。而《霍桑探案集》中有许多案件的发生及其案情走向的确匪夷所思,乍一看的确像鬼神所为,因为凭人力很难做到。但是程小青借作品人物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鬼神,有的只是作恶的人类,所有的“鬼神”,都只是别有目的之人假扮而已。霍桑在对案情侦破的过程中,始终用科学的精神查明真相,为读者揭开最终的谜团。比如在《白衣怪》这个案件中,事情的发展的确复杂奇特,白衣怪多次出现使得人心惶惶。地板上明明没有人却总是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面对这怪异的场面,霍桑也多次向受害人说明这个世界上没有鬼神,有的只是弄虚作假的人类。事实证明,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鬼怪,那个惊扰众人的“白衣怪”也只是一个赤子想要替父报仇讨回一定的公道罢了。《催命符》中,有心之人用“符咒”震慑他人。杨春波、甘汀荪等人接连收到符咒,以至于生活被搅得一塌糊涂,时时不能心安。符咒原本是毫无章法和根据的画符,可由于人们的偏听偏信、多疑迷信等因素为祸不浅。即使是受过教育的杨、甘二人也不能幸免。面对如此境况,霍桑始终秉承着科学的态度根据案件的线索认真调查,最终破获此案。

在《霍桑探案集》中,作者对科学知识、理性精神等推崇备至,着墨颇多。霍桑作为一名出色的侦探,不仅有着严谨的理性精神,更是一位对心理学、物理学、社会学、化学等领域有着颇多狩猎的全能型人才。他的身上展现着五四时期追求的科学理性的时代风尚,程小青不仅希望这种精神只出现于作品人物中,更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传递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只有每一个人都高举“提倡科学,摒除迷信”的旗帜,我们这个在近代饱受欺凌的国家才能有再次崛起、辉煌的可能。

反颓唐,塑造理想新国民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表现了他对少年的殷切期盼。程小青在《霍桑探案集》中也表现出了对少年的深沉关注,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等诸多方面。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命脉,民族的柱石”,他们有责任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不总是让人满意,一些青年正值大好年华受过教育,却总是不思进取。

如在《怪电话》一案中,青年宋梦江整日无所事事,苦苦痴恋评剧名角白玉兰,他置所有正事于脑后,而是醉生梦死在追角上。针对此种情况,霍桑十分明确指出了宋梦江此种行为的错误与危害:“这少年的想入非非,的确说得上绝无仅有,因此他的想象力丰富也可以想见;只是他有了这样的头脑,却不写些有益的文字,为国家效劳,却枉费在无聊的捧角和单恋上。这种病态现象委实是我国现代青年的通病,也是国家的隐忧。我们若不彻底改变这一观念,中华民族的前途真是非常危险!”然而这种现象绝非个案。在《第二张照片》中,王智生欺骗良家妇女,毁人清誉,然而却移花接木利用他人做傀儡来逃脱罪责,此人读过法律,受过高等教育,是个知识分子,却用其所学做尽伤天害理的事情。《舞后的归宿》中,一些所谓的摩登青年,吃穿用度盲目崇尚西化,以蓝发碧眼为时尚,纷纷以有外国名字为骄傲。可以说这些人摩登在外貌,摩登在享用,却没有摩登的头脑。面对青年出现的多种问题,程小青积极寻找药方,希望给颓废的青年以警醒,给正直的青年以鞭策。

首先,重视教育问题,程小青在多部案件中都提到了教育,在他看来,许多案件的发生都是教育的缺失引起的。现存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过于侧重表面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忽视深层次对个人道德问题的培养。在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没有用其所学回馈社会报效国家,反而利用知识掩盖他们所犯下的罪行。不得不说这不仅是他们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教育确实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品格。但是他们有的人受到的教育是虚伪的,不彻底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播知识,更注重的是对人理性的培养,呼唤更多有理智人的觉醒。

其次,注重价值观的引导。霍桑是程小青笔下所塑造的理想国民,他嫉恶如仇、善良、正直、甘于奉献。罗隐的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霍桑听后竟不由自主地改成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人辛苦为人甜”。因为在他看来蜜蜂是在为自己表示悼惜,自己辛苦所得却不知被何人享受。这是颓废的观念,在这个时代是要不得的。生存于这个时代,应得有“为人”的观念,那么民族才得以滋长繁荣,世界才得以安宁和平。以现代观念衡量古人之诗是否恰当,我们暂不详表。但可以真切看到在霍桑的脑海中是从来都没有“颓唐”二字的,他始终像一根蜡烛,为这个世界的光明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在引导他做正确的事情。程小青有着改造现实的强烈愿望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他塑造出霍桑这样一个优秀美好的人物形象,来呼唤这样“理想国民”的诞生。

侦探小说是化妆通俗的教科书,是的,“侦探小说宣扬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要求的是科学实证,而不是主觀臆断;讲述的是一种人权,而不是皇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封建迷信的影响,民众思想大多趋于保守,侦探小说可以帮助国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得不说这是作者所作出的有益尝试,尽管由于种种原因,《霍桑探案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应该看到作品中所包含的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认知、先进的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依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霍桑科学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