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的诗意田园

2024-05-13 07:09高方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二嫂嫂子

阵阵鸡鸣叫醒了乡村微曦的清晨。清风拂面,万物扑簌簌闪着光,二嫂乡苑迎来一天中最美的景致——照壁墙上,朵朵凌霄花悬挂于枝蔓之中,娇艳的红裙摆飘摇,洒下窸窸窣窣的光影。

一年前,嫂子开了一家农家宴叫二嫂乡苑。身处外地又忙于工作,我一直没有机会来造访。

那日,我第一次走进乡苑,只见嫂子如画中人一般,笑意盈盈地站在院中央招呼客人。抬手间,镶有刺绣花边的长裙衣袂翻飞,与身后的白墙黛瓦古民居融为一体,宛如一幅明艳的水彩画徐徐铺陈。

嫂子招呼我赶紧进来,她兴奋地说:“来观赏一下我的荷花宴吧。”“观赏”一词用得极为妥帖,把餐食做得如此精致,岂不是要细细观赏?

草坪一侧的木条几桌上摆放着荷花宴,这是客人们都喜欢预订的网红餐。三两只荷花于竹筒之中亭亭玉立,与荷叶错落开来。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犹如一枝饱蘸墨彩的画笔点在花尖上,由浓而淡无声晕开,透着极致的东方神韵。颇有创意的是,粉黛的花瓣铺在餐盘边缘做托盘,五颜六色的食材置于其中,是视觉和味觉完美交融的重奏曲。

草坪旁边有一渠清水潺潺而过,水雾氤氲升腾,锦鲤悠然摆尾划过的水花声,将荷花宴的氛围引入美轮美奂之境。

远离城市的喧嚣,将一餐置于清风花香之中,被泥土的芬芳萦绕,看藤蔓与古宅相映成趣,飞鸟斜斜划过云彩。嫂子一手打造的田园精致慢生活美极了,简直把我看呆了。

嫂子是个地道的川渝美人,她面若圆盘,一双眼睛像剪水的燕子,生得十分水灵。客人们喜欢叫她二嫂。

其实她是我的大嫂,这一称呼上的偏差源于哥嫂结婚那年。大哥要赶去嫂子的娘家办婚宴,他不敢坐飞机,自己一个人先是坐了绿皮火车,后转大巴车,历时两天才赶到嫂子住的城市,差点耽误了开席。亲戚朋友们笑话憨憨的大哥有点二, 二哥、二嫂便这样叫开了。

开农家宴时,嫂子觉得自己被叫习惯了,于是起名叫二嫂乡苑。

如果说大哥的“二”,是做事有些不周到,那嫂子的“二”就有点一根筋的味道。比如开这家农家宴时,亲戚朋友齐上阵要阻拦,可是嫂子的决心却如磐石般坚定。

那一年,嫂子开的第一家农家乐因房屋拆迁被迫关门,她正经历人生中的一次波折。开那家店时,正赶上农家乐行业的发展风口,生意自然火得不得了,每天接待顾客能达到上千人次。微信结账时,账台区域卡到没信号。农家乐关门后,嫂子有两个月没有出门,她像一只受伤的蜗牛,把自己关在家里。

后来有一次,嫂子出来散心,来到现在的村庄,一片向日葵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她的目光,满目金灿灿的花朵热情似火,向阳而生,张扬着强烈的生命力。

彼时正巧赶上这个村庄大力建设美丽田园综合体,一些破败的明清古建筑正在被修葺,村子对外出租闲置的古民宅。政策扶持下,一批民宿、农家乐正在蓬勃起步。

乡野的三餐四季自有温柔如玉的气质,这让在城市长大的嫂子格外着迷。于是,嫂子当即决定,租下了村里10间空置的老房子,开始着手打造她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房子都是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梁都塌了,满地荒草,用断壁残垣这个成语来形容这景象再贴切不过了。”大哥劝她别犯“二”,修复这样的房子,可是个大工程。

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嫂子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儿直冲脑门,她感觉到了自己内心迸发出的力量,她与古宅好像融为一体,都将经历一场破茧重生的涅槃。

无数赶工的日夜里,嫂子与古民居对视,她能读懂它们的美,历史打磨的每一处肌理都是风霜雕琢之笔,往日匠人的巧思穿越风尘时空,伴着清风徐徐而来。

层层叠叠的青瓦,密密地错落交织在一起,门堂里、窗棂上随处可见的精雕细琢,刻有草虫、生肖动物、祥云腾龙的图案,惟妙惟肖。每一处雀替都华美且精致,直线刚直硬气,曲线则柔和自然。嫂子将这些细节一一都保留下来。

打磨它们的美,嫂子颇具慧眼。院子里有一处很有特色的网红玻璃房,原来是一个养猪场,在原有的地基框架之上设计了这个空间。白色纱幔从屋顶轻盈垂落,郁郁葱葱的绿植掩映其中。明媚的阳光从飘动的纱幔缝隙中洒落,浪漫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草坪旁边的一汪池塘,原来是垃圾池,嫂子将垃圾清理后,顺势将这一坑地做成水渠,引河流水进来,成为一个灵动的小景观。

嫂子还在院子里种下很多花品,四季花香不歇,紫藤如瀑布缠绕在亭台走廊上,簇簇相拥的蔷薇绽放在宛如丝绒般翠绿的叶墙上,百合花犹如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起舞……古宅院落里的田园景象生機勃勃,如诗如画,好不惬意。

“白墙黑瓦,灯笼高挂,隐约可见闪烁着暖黄灯光的玻璃房……”嫂子的乡苑一下子火了,社交平台上,经常有网友写下一段段充满诗意的文字,自发向大家推荐这家农家乐。

未曾见到二嫂乡苑真面目时,我多次在电话里听嫂子絮絮叨叨地讲起客人们的故事。嫂子的“二”,有时还表现为她待人从不设防的真心。

二嫂乡苑有一个很受欢迎的特色项目——顾客自己动手做饭,体验“土灶头、柴火饭”的野趣。客人们来了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噢,这里便是自己家了。

嫂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客人的距离,让大家重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最简单的相处方式。

曾经有一个外地来的客人,自己烧饭不得法,煮了一锅米,烧焦了,倒掉后又煮了一锅,还是烧焦了。嫂子笑着走过来帮忙烧火,手把手教授一些技巧:软柴禾着了之后,再放入木炭。那天,她还用川渝菜的做法为客人烧了一条鱼。

嫂子不是专业厨师,菜单上也没有川渝烧鱼这道菜,但是她和客人一起烧火做饭,感觉就如和家人在一起。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后来发展成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嫂子的小院经常接待一些主题活动,就像电影《私人订制》里上演的情景一样,她为不同的客户营造有特色的活动氛围,她的角色也随之变成音响师、活动策划师、游戏设计师和幕后调度等。

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农家宴里曾经接待了一个阿姨团,她们是平时一起晨练或者跳广场舞的队友。六一儿童节这天,她们相聚在小院,穿着统一的POLO衫,戴着红领巾,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笑声传遍每一个角落。

嫂子则在一旁充当摄影师,帮她们录视频。那个场景对她触动很大,生命是多么的灿烂和阳光,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嫂子对我说,此后,每当情绪低落时,阿姨们做游戏的画面就会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就像是一副治愈心灵的良药。

还有一次,一个小学毕业班在乡苑举行毕業典礼,嫂子在后台做音控管理,听到一位老师在台上讲话。因为背对舞台,嫂子其实一直没看到老师的样子,但老师说话很走心,就像在送别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引起了嫂子的注意。那位老师一边哽咽一边讲:“有缘带着你们走过了小学的六年,但是很遗憾,不能再陪伴你们以后每一步的人生成长。”

孩子们把老师紧紧抱成一团,舍不得松手。头挨着头的背影映在幕布上,成为高高低低晃动的剪影。后来那位老师提前离场了,家长们告诉嫂子:“老师不忍看到最后散场分别的情景,到时候肯定会哭得稀里哗啦,便悄悄先走了。”

迎来送往一众客人,嫂子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她用自己简单的“二”,打造一片淳朴田园生活,也被这些温暖的瞬间感动着,抚慰着。嫂子跟我聊起这些场景时,我仿佛能看到这一幕画面——在乡野院落里,炊烟袅袅,茶香氤氲,花草葳蕤,人与人之间充沛而真挚的情感在这里缓缓流淌。

在农村事业重新起步的嫂子,算得上是成功老板了。二嫂乡苑火了以后,嫂子将“二”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不但雇佣很多村里的妇女来乡苑打工,为她们解决就业问题,还经常联合妇联部门组织一些免费的职业培训,教授她们劳动技能。

嫂子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妇联在乡苑里建立了美食共富工坊,招募周边赋闲在家的妇女,组建一支厨娘队伍,并邀请餐饮协会专家来村里进行烹饪培训。

专业老师教授的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理念的美食培训,诸如“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清明螺,赛肥鹅”“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老师就食材的挑选、清洗和调料的合理搭配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基本刀功、搭配菜系、调料配比、火候掌握等必备技巧也会一一传授。PPT一页一页翻过,村民们的视线也随之移动,拿锄头的手握着笔,在纸上留下一行行沙沙作响的痕迹,每场培训现场都满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稍加专业指导,妈妈味道的家常菜——村民们日常最熟悉的家务,正在变成一种招牌技能。我来二嫂乡苑那天,正赶上嫂子邀请美食共富工坊的村民们来烧制菜品。大家围着三两土灶大锅,勺子、铲子碰撞出一曲叮叮当当的和弦。

系着围裙的嫂子,站在一口大锅前,抡着胳膊翻炒着花花绿绿的食材。蹲在地上烧火的村民喊道:“先别急着翻,火还没上来呢。”嫂子一边应声,一边抬起胳膊擦脸颊滴落的汗珠儿,几道柴火灰便齐刷刷地画在脸上。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姨姨、姑姑们围着灶台转的情景。农村老家的厨房很是逼仄,没有吸油烟机,灶屋四壁被烟熏得黑漆漆。大哥总是自告奋勇地蹲在地上打下手,添柴烧火,只为时不时能偷吃上一两口。有时炒菜放的辣椒太多,厨房里的人都被呛得去外面呼吸空气,只剩下土灶吞吐烟雾缭绕。待辣烟渐散,大人们回来用手捂着鼻子继续翻炒。

哥哥玩性大,喜欢把秸秆放很多,烧得火苗乱窜,浪费了柴火,常招来大人们的急语阻止。我们常在灶台底部的落灰处,埋上红薯,就像小心翼翼藏起的秘密。没有钟表做时间参照,便围着院子跑圈来计时,跑个十圈八圈回到厨房,翻一下锅灰。因性急或者忘掉,从灰里刨出来的红薯常是火候不佳,外软里硬,抑或烤得乌漆墨黑,但不妨碍我们从里面挑拣出一块软硬正好的瓤,吃得津津有味。

木柴噼啪的爆裂声,橘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每个人的脸颊升起一片红彤彤。柴火是最滋养饭菜的人间烟火,土灶里做出的饭,荤也罢,素也罢,总是温情脉脉。如今电饭锅、电磁炉流行,没有火苗的参与,做出来的饭菜总觉得味道寡淡。

一顿油烟翻滚之后,嫂子和村民、员工们围坐在凉亭里稍事歇息。热水冲进茶壶,茶芽顿时朵朵舒展,水汽氤氲而上,满院茶香四溢。众人的话头便如茶叶一般,慢慢浸出味道来。

有村民问出了压在心底许久的疑惑:“你说你一个打扮如此靓丽的城里人,咋那么喜欢待在俺们乡下,操持这些农活儿呢?”嫂子故意蹙着眉头,一副不乐意的样子,说:“都怪你们老叫我二嫂,把我叫二了呀。”众人听罢,笑作一团。

临别时,嫂子趴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一个大计划——她已经开始着手打造更大的农家乐庭院,她管它叫:大HOME。那天,乡野的阳光锐利而充沛,照在她的脸颊上,映出两朵绯红的如凌霄花般的光晕。她的梦想也像这大地上的草木一般,扎根泥土,向上生长。

作者简介:

高方(笔名),原名高芳,现任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首席记者,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校外合作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第二十七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猜你喜欢
二嫂嫂子
兰嫂子的脱贫致富梦
老伴
嫂子的笨办法
相亲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闻香抢钱
还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特殊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