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工科高校基层党支部党群联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5-13 07:09:30王敬刘东东
高教学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党群双一流发力

王敬 刘东东

摘  要:“双一流”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双一流”建设内涵非常丰富,如何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各项内容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党建是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适合工科高校发展的特色党建模式对“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党群联建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系统设计、创新举措,构建“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模式,可有效推动“一线原则”多渠道落实、青年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学科交叉深度融合、社会服务精准发力、文化传承落地生根,助力实现“一融双高”,加速“双一流”建设步伐。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党群联建;工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3-0016-04

Abstract: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leading and landmark proj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is very rich.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with high quality has become the first prio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construction is the "red engine" that lead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Party c construction and exploring distinguished Party construction mod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Party - mass joint construction can adequately play the role of a bridge linking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Aparty - mass joint construction mod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upper and lower connection, and exerting forc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system design and initiative innov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multi-chann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line principle",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young teachers' abiliti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the precise mobilization of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which will help to realize "one integration, two heights"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Keywords: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Party-masses joi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Doubl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upper and lower connection, and exerting forc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着眼于全面提高科教实力、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实現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新的发展阶段,“双一流”建设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师资队伍为根本遵循,以社会服务为时代使命,以文化传承为内在动力。尽管首轮“双一流”实施以来,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难点、痛点、堵点,主要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一线原则”方式内容单一,青年教师能力发展不均衡,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不顺畅,社会服务精准度不够,文化传承内涵和显示度不足。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破解这些难点痛点堵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将“双一流”建设推向新高度的必然选择。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实现党建与事业的有机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1]。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构建了“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模式(图1),通过校企联建、党群联心、资源联享、工作联动、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和发展联赢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一融双高”。

一  “双一流”视域下工科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  “一线原则”落实方式单一

“双一流”建设中,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一线原则”是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遵循,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一线原则”落实方式较为单一,距离“三全育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仅依靠课间的简单交流,老师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急难愁盼等问题;二是虽然本科生配备了辅导员队伍,但是受到师生比、辅导员阅历等限制,工作难以做精做细做到位;三是学校机关管理部门、服务保障部门与学生缺乏平等畅通的交流渠道,偶尔开展一些意见征集活动,效果也并不理想;四是学生缺乏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导致学生对社会、工作认识浮于表面。这也导致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学生思想引领、学习生活、社会安全等方面暴露出隐患。

(二)  青年教师能力发展不均衡

“双一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推進“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人”,在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承载着特殊的使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其中大多数选择了在高校任教,尤其是工科院校。尽管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优秀的科研能力,但是在工科院校这是远远不够的,其融入难度相对较大。一是他们对国内高校的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和培养体系不太了解,阻碍了后期发展;二是无论海归博士还是国内博士更多的注重科研,而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在工科院校中矿场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无论海归博士还是国产博士几乎没有矿场工程实践的机会,缺乏有效的锻炼。这些导致了青年教师能力发展的不均衡,与“双一流”建设中的“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目标相距甚远。

(三)  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有限

“双一流”建设中,科学研究是强校之基,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更是重中之重。而学科交叉融合是前沿重大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学科创新发展和新学科产生的重要路径,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2]。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3]。尽管很多部委、高等院校一直倡导学科交叉,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科交叉融合程度非常有限。首先,工科高校多以局部、浅层次的学科交叉型科学研究为主,呈现出“交而不融”的境况,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很多浮于表面、概念化交叉,无法真正地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深层次的交叉融合;其次,高校对学科交叉的内涵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和完善的体制机制,尽管双方对学科交叉需求迫切,但站位不够高远,既缺乏良好的桥梁纽带也缺乏有效的载体。

(四)  社会服务主动性、精准度还不够

“双一流”建设中,社会服务是现代化大学的重要职能,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和行业发展更是工科高校的神圣使命。对于工科院校以及基层党支部目前在社会服务方面主动性、精准度还不够。首先,高校教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意识不强、与区域行业发展融合程度不足,有时会存在“闭门造车”“墨守成规”的现象,缺少“揭榜挂帅”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霸气,导致服务社会落地困难、成果转化率低;其次,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对社会服务认识有限、融智的程度比较低,多停留于简单的社区类服务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出高校教师的优势和特点;此外,依靠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固然重要,但这并非唯一渠道,也并非适合于所有教师,拓宽渠道、量体裁衣、精准服务更为现实、有效。

(五)  文化传承创新系统性和学理性不强

文化传承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内涵,但高校文化传承的投入很容易因为其难以对功利化的学科建设做出贡献,且因周期长、收益低而被忽略。目前工科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系统性和学理性不强。一是文化传承系统性不强。比如学科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诸如领航文化、铁人文化、引航文化和榜样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但这些文化元素没有产生很好的联动效应,只有“单质”,未形成“化合物”,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二是文化传承学理性较弱。传统观念中,文化传承属于软发展,概念偏“虚”,属于虚功还得实做,有无处着力的发力感,如果能将文化传承从“有形”做到“有效”,还需要增强学理性研究。

二  “双一流”视域下工科高校基层党支部党群联建模式探索

(一)  大力探索“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机制,践行“一线规则”,推进“三全育人”进程

新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传授,需要高校管理者、教师走到学生身边倾听和交流,从思想、学习、生活和社会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推进“三全育人”,教师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联络员的角色。首先,作为主干学科教师党支部应推动学院内外联动的党群联建活动,主动组织基础学科教师党支部与本院学生支部开展三方联建,创造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一方面主干学科教师了解本院学生学习情况,建立清单台账,为存在学业困难、心理问题的学生选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涯;另一方面,基础学科老师和学生针对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开怀畅谈、互商互谅,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其次,基层教师党支部要开展上下贯通的党群联建活动,主动组织校机关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开展三方联建,一方面,通过支部联建活动让学校机关更高效地为师生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服务,提升校园品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三方联建过程中的平等沟通交流减少或消除学校管理服务部门与师生之间的误解。再次,工科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积极联系校外党支部开展多方联建活动,例如与一线党支部联建为学生争取实习实践机会,与安全教育部门党支部联建普及安全知识等,从多个维度发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  积极搭建“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平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能力,打造一流卓越的師资队伍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否有效发挥,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生力军,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基层党支部应该积极成为青年教师的战斗堡垒,助力青年教师快速融入和成长。首先,党支部内部定期与青年教师尤其是海外归国教师开展谈心谈话和精准帮扶,感化优秀的海归教师,吸引他们积极加入党组织。其次,依托基层党支部积极与校机关党支部,如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开展联建联谊,一方面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加强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交流沟通,熟悉学校的运转机制,尽快融入学校;另一方面加速青年教师了解学校政策和发展方向,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加速教学科研等能力的全面提升。再次,基层党支部组织院内外基层党支部联建,邀请名师、名家为青年教师担任教学、科研导师,形成“传帮带”模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此外,基层党支部还积极组织与矿场一线党支部开展联建(如石油类高校与油田),通过开展“堡垒讲坛”“先锋结对”、建设实践基地等活动,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矿场实践和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矿场工程实践能力、了解矿场真实需求,选准科研方向,立足需求搞科研,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三)  全面构建“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工作格局,加强基础与专业学科交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3]。“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取得突破的必然选择,这一点在工科院校更为重要,然而做好学科交叉并未易事,重大突破需要深入的了解和深层次的交叉。主干专业的基层党支部及教师具备精准把握国家重大需求、了解前沿发展趋势的优势,可以组织多层次的“内外联动”党群联建。首先,主干专业基层党支部与基础学科基层党支部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促进资源共享、思维碰撞、取长补短,逐渐拉近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的距离,改变“隔行如隔山”的局面。其次,学科交叉需要围绕重大科学问题或目标,在应用情景中组织起来。因此,主干专业党支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带领基础学科党支部积极与行业科研院所党支部开展校内外党群联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系列交流、研讨准确把握行业前沿科学问题,共同探讨解决路径和方案,从科学、应用、实践等多个维度剖析问题,缜密组织、构建“知识—理论—技术”体系,系统性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四)  努力丰富“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思路,发挥高校优势,提高社会服务主动性、精准度

高校基层党支部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职责。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神圣的“象牙塔”,高校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因此基层党支部应该积极走出大学校园与中小学党支部开展党群联建,让更多的高校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分享成长经历、畅谈大学生活、播种人生梦想,用自身的光环激励更多的中小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奋斗拼搏。其次,作为工科院校主干专业的基层党支部要积极与现场党支部联建,现场工作人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工作人员,知识储备和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求知若渴,而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具备优秀的教书育人能力,通过定期开展线上交流互动、实地互访开办短期培训、专题技术讲座,发挥高校教师专业特长和育人优势,帮助现场生产人才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实现精准扶智,从而间接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五)  建立健全“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体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构建系统性、学理性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大学在时代进步的潮流中担负着优秀文化传承、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基因耕种、文明成果传播的使命,文化传承创新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的根本内涵和自觉选择[4]。做好文化传承与创新要注重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以网格化党建思维加强文化传承,将无形有神的各种文化作为网格化党建的节点,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师-生-社会”党支部联建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融入工程、文化浸润工程、文化夯基工程,通过党建整体设计、创新支部联动,能很好地打通文化壁垒,增强文化传承厚重和底蕴。二是转变思想观念,以项目化党建方式诠释文化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搭建特色鲜明的“校内外-院内外”基层党支部联建平台,采用沉浸式、互动式、研讨式文化传承方式,能很好地将文化传承落地落实,并推动文化创新和入脑入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实现多维多向发力,助力文化传承创新的系统性和学理性进程高效快速推进。

三  结束语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面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举措[5]。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双一流”建设的五个重要方面。但是,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一线原则”落实方式单一、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发展不均衡、工科高校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有限、社会服务主动性和精准度不足、文化传承创新系统性和学理性不强等难点、痛点和堵点。新时代党建是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基层党组织为基本单元的党群联建可以充分发挥主干专业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校企—师生—院系—师政多维多向联建,形成“内外联动、上下贯通、多向发力”的党群联建模式,力促党群联心、资源联享、工作联动、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发展联赢,打通工科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将党建与高校事业有机融合,通过高质量党建带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一融双高”。

参考文献:

[1] 吴巧慧,廖琪丽,周志成.论高校教师党员在师生党支部共建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21-23.

[2] 焦磊.推动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27.

[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4月19日)[EB/OL].https://www.sizhengwang.cn/a/zyfwpt_yxsxzhyrxxzyk_xjpzsjgyjydzyls/220926/1134114.shtml.

[4] 张力玮.文化传承创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活力所在——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蔡劲松[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4):33-38.

[5] 马俊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双一流”建设[J].人民论坛,2020(25):12-14.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一批“党建优秀成果培育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无编号);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足国家能源需求,构建石油工程专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贯通式大教育体系”(京教函〔2022〕395号)

第一作者简介:王敬(1985-),男,汉族,河北衡水人,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工程。

猜你喜欢
党群双一流发力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12-02 02:43:09
党群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群宣传工作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4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党群工作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 10:51:34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 07:59:31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农家书屋(2016年9期)2016-05-14 03: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