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生源流失对策研究

2024-05-13 07:09李文亮
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生源中学家长

李文亮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只有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留住服务乡村产業发展的人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的生源流失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农村中学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力求找出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索减缓生源流失趋势的措施,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生源流失情况

学校生源流失情况。我市农村某校的生源流失率逐年升高,由2020年的35.4%逐渐增加到最近的50%以上。流失生源中,成绩良好的优质生源流失尤为严重。在未流失的学生中,60%以上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由此可以推断出,留下来的学生大多家庭收入偏低,属于片区内经济上的弱势群体。通过调研,94%以上的家长对学校最大的需求是优质的管理和优秀的老师。

城市化造成农村人口的萎缩。农村人口规模日益缩小,村庄正在迅速消失。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城市就业机会和收入更多。从该校家长的职业构成可以看到,有82.9%的家长从事的是收入不稳定的职业,如零工、个体户等,而城市在这方面的就业岗位远远多于农村,为此,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创业、就业,向城市迁移、定居。二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村庄被拆迁,土地被征用,有了拆迁资金的农村人,为改善自己生存和生活状态,大量在城市购房、定居,导致在农村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从而造成农村中学生源流失。

农村人口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现代化转变,小农经济几乎完全消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来源不再是农业,而是工业和服务业;城乡收入差异缩小,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民平均收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极大提高,农民不再是消息闭塞的群体。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子女送到条件更好、质量更高的学校。

家长的能力难以提供完善的家庭教育。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决定了他们在时间、能力和精力上都很难给子女提供完善的家庭教育。从受教育水平而言,60%的学生家长平均学历为初中及以下,无法对初中孩子进行有效辅导;从职业特点而言,农村家长收入不稳定,工作时长及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很难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家庭教育,所以在子女教育上对学校和老师的依赖更大。

教学质量的下降与家长的期望矛盾突出。由于生源的萎缩,农村学校留下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这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校的管理压力增大,教师的专业成长空间被压缩,职业成就感下降。教师业务水平降低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两者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

学生的个人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跟随意识,看到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同伴选择离开进入更高平台的时候,不想被落下;二是攀比心态,认为能够择校是自己家庭实力的表现;三是圈子意识,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在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学习生活。

解决生源流失问题的对策

城市近郊农村中学生源流失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教育主管机构、学校和家长多角度考虑、多层次发力、多措施推进。

各级政府要对农村学校持续加大投入。一是设施设备方面的硬件投入,满足农村学生在取暖、就餐、交通、文体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软件方面的关注,师资流动、政策落实、评价引领等。

严格规范招生政策,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限制民办学校跨地区招生的政策,需要尽快把这一政策落实下去,防止出现个别民办学校跨地区掐尖招生。

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的落实。可以采取诸如集团化发展、一对一重点帮扶、一体化评价、城乡教师交流、优秀校长下乡任职等措施。也可推进学区一体化建设,以中学为龙头,实现辖区内中小学软硬件设施共享互通、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教育评价和学校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

建设寄宿制学校,解决家长的核心诉求。学校要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安全的学习生活空间,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学校要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获得家长的认可,改善社会声誉。要给予优秀青年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改善农村教师待遇,落实农村教师政策。

要对家长加大宣传力度,防止被民办学校的夸大宣传所误导。要给家长讲清楚当地的学考政策,讲明白高中学校招生中的各种优惠条件,防止出现个别民办学校招生后无法给学生注册学籍的不良事件。

农村学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教育基础性支撑,可以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资源倾斜,缓解农村中学的生源流失,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质量。同时,乡村教育也应该主动融入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在教育布局、人才支撑、对口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教育,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生源中学家长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家长请吃药Ⅱ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诸暨市学勉中学